分享

父母这三件事偷懒,会害苦了孩子:十年偷懒,终身遗憾!

 AISHUYIBAINIAN 2020-08-30
作者 / 韩九叔 图 / 网络 本文系国学文刊原创,转载请注明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修的却是父母。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所以凡事要三思而后行。

父母对孩子一不可坐视不管,二不可操之过急。

养育孩子注定会历经辛苦,个中滋味只有做父母的才能体会。

但即使再累,父母在这三件事上也不许偷懒,否则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弊大于利。

全靠老人带孩子

有些父母常因为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将他们交给爷爷奶奶。

隔代亲固然有好的一面,但倘若将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照料,孩子难免会对父母产生陌生感,这是亲情的缺失。

以后多少时间与金钱也难以补救。

父母工作再忙,也得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了解他的生活。

我常听一个朋友讲他的孩子被爷爷奶奶宠坏了。

他们夫妻俩平日里工作忙,便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代为照顾。

奶奶特别宠溺孩子,孩子在沙发里玩多长时间手机都不会过问。

有次,我朋友一把拿走了孩子正在玩的手机,孩子就闹了起来,说奶奶都不管,他凭什么不让玩。

我朋友也不好指责父母什么,只能感叹自己陪孩子时间太少,让他养成了坏习惯。

“子不教,父之过。”

父母永远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无人可以取代。

父母多陪伴孩子,才可以了解孩子,才能及时纠正他们行为上的偏差,向他传递更好的价值观。

爸爸妈妈与爷爷奶奶的不管在教育方法还是培养方式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祖父母可以成为好帮手,但教育孩子的关键还是在父母身上。

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物质支持,更需要父母陪伴带来的温暖。

全靠学校教孩子

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关注的焦点。

一些父母惟成绩论好坏,不关心孩子的学习过程,只要孩子没考好,就是孩子不努力。

有些父母还会责怪老师,觉得他们没有教好自己的孩子。

但不知,孩子的学习课内靠学校老师,课外得靠父母的监督与辅导,两者的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我同事经常陪孩子做作业,虽然有时会觉得烦,但还是坚持下来了。

有时,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作业,他就在旁边默默看书。

有时,孩子碰到了不懂的问题,他就会查资料找解题的方法,再照自己的方法给孩子讲题并探讨。

他也同孩子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点滴,互相反馈孩子的问题。

在家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增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父母陪孩子学习的过程还能培养与孩子的感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理应对孩子的学习上心。

孩子的学习取决于课堂内外的付出,父母对此责无旁贷。

全靠金钱爱孩子

有些父母通过给孩子买各种东西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以此来替代他们不能常伴孩子左右的缺憾。

物质可以给孩子带来满足感,但时间长了,孩子会变得麻木。

认为父母给自己买东西就是他们爱的全部。而且,物质的满足会使孩子丧失自我成就的动力。

有这么一则新闻:一个在国外留学多年的男生,回国之后,自理能力完全没有提高,吃饭都得要长辈喂。

这么一则哭笑不得的新闻背后,是一个长期缺乏父母关怀的孩子的悲剧。

这个男生年纪还小时,父母便离异了。

他的父母都是做生意的,忙是常态的事,他们没时间陪孩子,更不必说教他什么,只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对于金钱的需求。

他由祖母养大,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几乎可以不提。

他在学校没什么朋友,成绩也不好,后来被父母送出了国,在国外也是靠玩游戏混日子。

他与父母的交流只是些转账信息,毫没温度可言。

金钱无法替代人心,物质的满足无法掩盖亲情的匮乏。

孩子在成长阶段,倘若父母没法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关爱,忽视他的内心世界;

放任心智不成熟的他不管,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难以逆转的。

养育孩子不等同于物质上的支持,而应更注重孩子性格以及习惯的养成。

金钱没法换来失去的时间,悉心陪伴孩子才是为人父母之道。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建立在不断付出基础上的,这样的付出,才能让孩子受益,让父母舒心。

父母为生活奔波可以理解,可这不是偷懒的理由,父母一定要挤出时间与精力,关注孩子,陪伴孩子,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的见证者与陪伴人,是不可取代的。

父母的钱可以再赚,但陪孩子成长的经历只有一次。

一旦亲子产生隔阂,那便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