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妈的悔过书》:好的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

 茶境 2020-08-30

文 | 两忘机 · 主播 | 文倩

十点读书邀约作者

  

著名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这样诠释了父母子女间的问题根源: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这句话用来形容《妈妈的悔过书》这本书再贴切不过,作者李柳南为了让孩子考入顶尖名校、出人头地。

为此,她为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替孩子做选举筹划、让孩子进入学生会,一步一步地给孩子规划自己认为的“完美路线”,再让孩子按着计划行走。

甚至不惜剥夺孩子的爱好、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亦不曾倾听孩子的心声。

就这样,子女的优秀让她受到众多家长的追捧,在她沉浸在“一流家长”的喜悦中时,一双儿女却相继退学、视她如仇敌,彻底拒绝和她沟通......

有人说:最可悲的事不是不爱,而是爱错了。

深以为然,不恰当的爱。父母越爱,孩子就越想逃离,这便是大多数亲子间的现状。

带有控制的爱,终成伤害

作家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写道:

我知道你爱你的孩子,你也知道你爱你的孩子,

但是,孩子知道你爱他们吗?

如果你去问问孩子,也许你会感到十分惊讶。

深以为然,当爱超了界限,孩子感受到的并不是爱,而是一种被控制后的痛苦和压抑。

就连被众多家长追捧的“一流老师”李柳南,也曾在无形中伤孩子至深。

在儿子反复询问能否把打鼓当成兴趣时,她生气地说:

“有时间学打鼓,还不如多去上一个补习班。”

在得知儿子社团活动报了街舞社,她大发雷霆、软硬兼施,背地里通过儿子的班主任将他换到了读书会,丝毫不管孩子为进街舞社猜了几次拳、尽了多少力。

到家第一时间便是去摸电视机烫的程度,然后再推算孩子们看了多久的电视,随后又是枪林弹雨般的指责。

李柳南只关注孩子的排名,能否挤进名校的大门。

殊不知,孩子为此尽了力、寒了心、受了伤。

最终,兄妹二人相继退学:女儿崩溃自残、儿子变得不再听话,母子关系从此冰冻,只留下一个手无足措的母亲和两个找不到出口的孩子。

父母的控制欲有多强,孩子就过得有多苦。

去年大火的热播剧《小欢喜》,“英子跳海”的剧情直击人心、使人泪目。

英子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别人家孩子,妈妈希望她考清华北大,她的梦想是南大的天文系。

一边是妈妈的希望,一边是自己心心念念的南大,苦苦挣扎失眠34天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

在陶虹饰演的妈妈声嘶力竭地问她为什么非要去南大时,英子终于奔溃喊出:“我就是想要逃离你!”

一个用尽力去爱,一个拼了命想逃。

宋倩爱英子,为了她辞职、为了监督她学习安装了玻璃窗、为了不吵到她弄了隔音板、为了她高考亲自研究试题。

打着“为她好”的口号,不允许英子去天文馆做讲解员,也反对她上南大天文系。

她掏心掏肺地付出,就是想为英子好,可是却从未想过,她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心理学家李雪也说:

“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的确,当爱成了控制,爱便是伤害。

真正好的爱,不应该只关心孩子飞得有多高,更应该关心孩子飞得累不累。

多少孩子,在等父母一句“对不起”

前段时间,看《少年说》时特别心疼一个小女孩的遭遇。

原来有一天,从来没给她提过书包的爸爸帮她提书包,因为书包有点沉,爸爸发现了书包里的小说本。随后,她的爸爸冲进她的房间,将她五年来一笔一划写的56本小说一锅端了。

没有流泪,可是当那句“我感觉那段时间,我就像失去灵魂一样”从她嘴里说出时,同样热爱文学的我才真正感受到那种切肤的绝望和期待的道歉。

在小女孩表示自己是“文科脑”,数学没办法追上别人的脚步时,台下的父亲只是说:“别人能行你也一定行,我相信你。”

好不容易鼓起勇气的坦诚,并没有等来父亲对伤害自己的道歉,反而是提高成绩的要求和那句不痛不痒的鼓励。

小女孩最终没说什么,转身崩溃大哭。

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说过:

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

远比固执、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

深以为然,

比起犯下的过,不愿道歉的父母才是将孩子推入无底深渊的凶手。

大多数父母都在等孩子一句“谢谢你”,却不知道孩子也在等自己一句“对不起”。

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个很会道歉的父亲。

在剧中,德善一家的条件艰苦,父母经常因为金钱吵架,德善排行老二,一直很听话懂事。

可这份懂事,无形中被父母忽略。

母亲煎荷包蛋,如果只有两个鸡蛋,一定是给弟弟和姐姐;生日永远是提前和姐姐一起过;买回来的炸鸡她只能吃鸡翅......

当再次被迫和姐姐过生日时,一向隐忍的德善终于爆发了、控诉父母的不公平、自己隐忍的委屈。

德善爸爸听后,给德善单独买了蛋糕,笨拙且真挚地给德善道歉: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爸爸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最终,德善哭着原谅了。

心理学家艾莉卡·蕾丝切尔说过:

“优质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真挚的道歉,是修复亲子关系的金疮药。

就像李柳南在书中写的那样:

“不是只有孩子要写悔过书,假使大人做错了事,也应该要写悔过书”。

所以,当我们伤害了孩子,不妨真挚地给他道一句歉,

不要因为赢了孩子,却失了孩子。

爱孩子,便如他所是

而非只如你所愿

《追风筝的人》中说到:孩子不是图画册,父母不能只顾着画上自己的色彩。

的确如此,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有权利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

伊能静在参加《幻乐之城》时曾提到第一次和儿子哈利吵架的经历,原因是因为哈利想去上剪辑课,可是她却希望孩子能上编剧课。

面对妈妈的希望,哈利直接反驳道:

“你用你知道的事情来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呢,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哈利的话给了伊能静当锤一棒,于是哈利才有幸做了自己。

著名教育专家孙瑞雪在《爱和自由》中写道:

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最近,“留守女孩选择考古”引起热议,与评论区讲诉的考古过于冷门、就业狭窄还赚钱少等反对的呼声形成对比的,是女孩父亲对她的支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女孩父亲表示评论区说的也会担心,但是孩子对金钱看得淡,他也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会开心很多。

心里很担心孩子的未来,但还是尊重女儿的选择。

这才是最好的爱,为她好,那便如她所是,而非只如你所愿。

最后,我想用纪伯伦的一首诗来和大家共勉: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