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袁江的《蓬莱仙岛图》

 星河岁月 2020-08-31

杨臣彬

袁江,字文涛,号岫泉,江苏扬州人,是我国清代康熙初年至乾隆初年著名画家。他以画风严谨的山水楼阁画而得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蓬菜仙岛图》轴就是他传世作品中艺术水平颇高的一幅山水楼

阁画精品。

“蓬莱仙岛”,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海上神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上面有奇花异草、珍禽怪兽;还有“不死之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甚至能“起死回生”,其宫殿建筑全甩黄金白银盖成。关于“蓬莱仙岛”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二十八年“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市是个方术之士,后来“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又据《汉书·郊祀志》载:“此三神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盖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白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至,辄引船而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看来所渭“蓬莱仙岛”,不过就是那海巾变幻无穷的奇景——海市蜃楼而已。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海客谈瀛洲,烟涛徽茫信难求”的捕述。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白娘子历尽艰险到“莲莱仙岛”盗取“仙药”灵芝草使许仙起死回生的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可见“蓬莱仙岛”的传说影响之探远。

《蓬莱仙岛图》就是以这些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加上作者自己的艺术想象构思刨作的。此图绢本、设色,纵160厘米,横97厘米。从画上的署款知此图作于康熙四十七年(1780)正月。袁江当时大约四十五岁左右。画家紧紧围绕“仙境”这一主题,以其严谨而富有想象力的构图、纯熟而精湛的笔法、丰富而明丽的色涮,把雄伟壮阔的海上“仙山琼阁”展现在人们的跟前。画面近处冈峦嶙嶒,崖岩嵯峨,其间险峡深涧有雕花石桥飞架,为苍松红梅所掩。中部一处、楼台庭院,重檐灰瓦金顶,朱柱彩粱画栋,玉砌雕栏错落有致。院落四周峭岩间,盘虬的苍松翠柏与鲜艳的红梅相互掩映。远处高山拨海而起,层峦叠嶂起伏峥嵘,山势巍峨直冲云天。山腰间松柏参差,林末有孤亭半掩于陡壁巉崖间。峡谷中一条曲径隐现,蜿蜒通入幽处。右上方海浪翻腾,惊涛裂岩,仿佛訇然有声。水中礁石一地,有仙鹤三五群集,二鹤穿云破雾自水天之际款款飞来。图巾的古装人物,衣冠轩昂,意态闲雅,或凭栏观涛,或闲话中庭,或漫步于石桥甬道,大约都是传说中的“仙人”;他们采集的红色花草,也许就是.“不死之药”吧。飘忽迷离的白云轻雾,缭绕于楼台、岩树、海水、天空之间,远处云水一色,浩浩莽莽,横无际涯。整个画面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使观者很自然地联想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中间绰约多仙子。”面对此图,不仅是“蓬岛如在眼”,而且是“仙人即可逢”了。

此画采用全景鸟瞰式构图,由近及远遂步展开,把楼台建筑作为重心安排在中间偏左方,前面的冈峦崖岩,后而的高山峻岭,右边与云天相接的海水和水中礁石,对重心部分起到了烘托作用。使得画面意境开阔卫不单调。此图在动与静,虚与实的处理上也有独到之处。比如那静静的树梢和咆哮翻滚的海涛,看来不尽协调,但画家是很了解自然界现象和规律的,通常说“海中无风三尺浪”,袁江这样处理动与静的关系,不就更显得“无风浪高海益深”了吗?

虽然《莲莱仙岛图》描绘的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神仙境界”,然而图中所表现的一切无不以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物象为依据。特别是图中的建筑更是画得工细入微,一丝不苟,简直可以同建筑大师的立体设计图相比拟。作者将一组楼台建筑安排在“仙山”这个特定环境中,井将其布局结构处理得主宾得体,虚实合度,隐现、疏密、穿插:聚做等都各有情致。整个画面波澜起伏,以其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观者面对此图如入其境,立刻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引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眷恋。同时也不能不对画家的精湛技艺.写实的工力、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度而感到敬佩。

喜欢文史知识的.加我的公众号duduchunqiu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