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病都要认识

 阿里哥118 2020-08-31

————— 2020-08-30 ——凡是所有皮肤病都要认识:

皮肤病大多数发生在人体的表面,中医文献内有关皮肤病的防治经验早有记载。中医认为:皮肤病常见发病因素有:风、湿、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等。 


(1)风:风为百病之长,许多种皮肤病与风邪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体皮肤虚弱,为风邪所折,则起隐疹,风邪搏于肌肉,则生疣目,风邪在头,有偏虚处,则发脱落,而为斑秃。此外,风邪每多挟热、挟湿等而发生皮肤病。由此可见,凡人体腠理不密,卫气不固,风邪得以乘隙侵袭,阻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可使营卫不和,气血运行失常,肌肤失于濡养,以致发生风团、丘疹、疣目、干燥等病变,且风有善行而数变、风性燥烈等特点,故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病其症候发生迅速,消退也快,游走不定,泛发全身,瘙痒无度,多为干性,如兼皮损色白,遇寒易发,苔薄白、脉浮紧的为“风寒”;如兼皮损色红,遇热易发,苔黄、脉浮数的为“风热”。 


(2)湿:湿邪有外湿、内湿之分。皮肤病病因的湿邪,以外湿为多,因皮肤为人体的外卫,湿邪侵犯,首当其冲,但有时外湿常与内湿相合致病,湿邪侵入肌肤,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可发生皮疹、瘙痒、渗液等。且湿邪具有粘腻、留着难去,病位常趋于下部等特点,故由湿邪引起的皮肤病,其皮损为水疱或为多型性,或皮肤糜烂,常患于下部或浸淫四窜,滋水淋漓,迁延日久,缠绵难愈,若与内湿相合,则伴胸闷、食欲不振、肢体无力、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 


(3)热:由热而致的皮肤病,亦有外热、内热之分,不论外感热邪或脏腑内热,蕴郁肌肤,不得外泄熏蒸为患,可发生皮疹、灼热、痒痛、溃烂、流脓等,且热邪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胜肉腐,火性炎上等特点。故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病,其症候是皮损色红、糜烂、脓疮、灼热作痒、作痛,可伴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脉数等。 


(4)虫:由虫而致的皮肤病,一为确由虫所引起,二为虫的毒素侵入或过敏而引起的皮肤病。此外,有肠寄生虫的患者往往能引起湿热蕴蒸肌肤而易导致皮肤病发生。由虫引起的皮肤病,其症候是皮损瘙痒甚剧,有的表现糜烂,有的能相互传染,有的可伴局部虫斑,脘腹疼痛,大便中可查到虫卵。 


(5)毒:由毒而致的皮肤病,分为有药物毒、虫毒、食物毒、漆毒等,各种由毒而引起的皮肤病,总的来说,不外乎中毒及过敏两大类。其症候是皮肤表现红、肿、丘疹、水疱、风团、糜烂等多种形态,或痒或痛,或局限在一处,或泛发于全身,来势较急,消减也快,有的可以反复发作。 


(6)血瘀:血瘀乃指肝气郁结或外邪入侵,以致气机不畅所致的瘀血证候,血瘀成因于气滞,因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亦可因寒或由热而致血瘀。皮肤病中凡见皮损色黯、紫红、青紫或出现瘀点、瘀斑、肥厚、结节、肿块、舌质紫有瘀点、脉弦涩等,皆为血瘀之证。 


(7)血虚风燥:是为慢性皮肤病所出现的病理现象,其原因主要由于长期的瘙痒、寝食不安,或导致脾胃虚弱,饮食减退,以致不能从食物中吸收精华化生血液,造成血虚生风,生燥。由血虚风燥而引起的皮肤病,其症候往往是病期较长,皮损干燥、肥厚、粗糙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流水,可伴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苔薄、脉濡。若兼皮损处在情绪波动时作痒加剧,头痛、面红、急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为“血虚肝旺”。 


(8)肝肾不足:肝有贮藏调节血液的功能,开窍于目,在体为筋,其荣在爪,其色属青。肾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开窍于耳,其荣而发,其色属黑。因此凡肝肾不足,可引起多种皮肤病,其症候大多是呈慢性过程,肥厚粗糙,脱屑或伴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变化,或伴生疣目、血痣等,且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往往同患者的生长、发育、妊娠、月经不调等有关,如兼头晕目眩、耳鸣、面部烘热、腰膝酸软、失寐梦多、遗精、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脉细等,为“肝肾阴虚”。若兼面色淡白、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头昏、耳鸣、阳萎、舌淡白、舌体胖、边有齿痕、脉沉细等,为肾阴不足。

附子配薏苡仁,附子温中通阳,散寒止痛;薏苡仁上清肺金之热,下利肠胃之湿,能舒筋缓急,通利关节,附子配薏苡仁温阳化湿,除痹止痛。

主要用于:

1、寒湿痹痛,关节痛甚者及小腿腓肠肌痉挛疼痛。

2、现代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阑尾炎、阑尾脓肿、阑尾包块效果较好。你查一下《薏苡附子败酱散》,关于皮肤病病因的认识。过去一般书籍记载均称三因学说: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我们认为不内外因可分别归入内、外二因之中故提倡内外二因。

从皮肤损害来辨皮肤病

一、斑:红斑压之退色,多属气分有热,压之不退色,多属于血分有热,斑色紫暗者属血瘀,白斑属气滞或气血不调和。

二、丘疹:红色丘疹自觉灼热瘙痒,多属心火过盛,外感风邪。慢性苔癣性丘疹,多属脾虚湿盛,血痂性丘疹,多属血虚阴亏。

三、水疱:红色小水疱多属湿热,大水疱多属湿毒或毒热。深在性小水疱,多属脾虚蕴湿不化或受寒湿所致。

四、脓疱:属毒热所致。

五、风团:游走不定,时隐时现属风邪,红色属热,色深红或上有血痂者属于血热。色紫暗者为血瘀,色白者属风寒或血虚受风。

六、结节:红色结节属于血瘀,皮色不变的结节属于气滞或寒湿凝滞或痰核流注。

七、鳞屑;干性鳞屑属于血虚风燥或血燥肌肤失养。湿性鳞屑亦有属湿热者。

八、糜烂:糜烂渗出多属湿热,糜烂结有脓痂系湿毒,慢性湿润性皮肤病属脾虚湿盛或寒湿之症。

九、痂皮:浆痂为湿热,脓痂为毒热未消,血痂为血热。

十、溃疡:急性溃疡红肿疼痛为热毒,慢性溃疡,平塌不起,疮面肉芽晦暗属气血虚弱之阴寒症,疮面肉芽水肿为湿盛。

十一、脓:脓质稠厚,色泽鲜,略带腥味,为气血充实。脓质如水,其色不鲜,其味不臭,为气血虚衰。脓稀如粉浆污水,夹有败絮状物,腥秽恶臭,为气血衰败,伤筋蚀骨之兆。脓由稀转稠为正气渐复,由稠转稀为气血衰败。

中医皮肤病的治疗治则:

人体是完整统一的。皮肤病虽发于外但多数与体内多种来因素有关,或者亦有因为皮肤病而产生全身的变化。所让在治疗皮肤病时,不但要重视局部洽疗,而更要重视全身治疗,才能取得满意效果。皮肤病的治疗应从内冶和外治两方面进行。反复读两篇文献找到对应的,中医对皮肤病的病因四诊已举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