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璇琮坑 2020-08-31

 (1

最近一段时间较少外出,一则是因为天气太热,有较强的的畏惧心理,再加上也没有太合适的活动,所以都呆的有些心慌了。周末两日计划是寻美之途,主要以四处游逛看展览为主,周六一天就已经跑了国家画院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鲁迅博物馆和李可染画院展览馆等几处地方,看了好几个展览,以至于一闭上眼睛,就觉得一幅幅的画作在眼前飞舞。原计划周日还要再出去跑跑,没成想一早老胡的相邀改变了所有的行程安排。

周日早五点半,铃声响起,我迷迷糊糊爬起来,半天也没有回过神来,原还想多睡一会,补补一周来的缺觉,哪想到这通铃声惊醒了睡梦人。

老胡这段时间家中出点事,心情抑郁想外出走走,观景散心,祛郁宁神。

去哪呢?那就西出北京,涞水涿州一带逛逛国保吧。

第一站,涞水金山寺舍利塔,据介绍其位于涞水东龙泉村西北方的金山上,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1米、边长6米的方形石彻平台上。塔体呈八角形,通高8.18米,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建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由尼泊尔人阿尼哥等人资助金山寺禅师融广惠创建。而金山寺历经几度兴衰,现已成废墟,尚存山门一座,碑刻七通,近年来曾重修寺院,但已停工数载。

曾在谷歌上标注此塔,但一直未能找到位置,本拟到现场再细细找寻,但根据斯飞坐标上位置的导航将我们引导到一处矿区,看门人给指向了另外一个塔处。

门口保安所指乃不远处的一处皇家龙山陵园中的楼阁,但显见这是一个墓园,也就没有兴致去里面瞧瞧了。

后查资料,有称其为在房山境内的,还有在其前面加上“北京”两字的,也有安在清西陵附近的,不知是分店遍布还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在这处陵园内建有12米高的大殿,内有高大的地藏王菩萨像,引领逝者灵魂直上西方极乐世界。大殿后设有地坛和天坛两个祭坛,而在天坛之上立有五层高的万佛塔安放故人的灵位。

东龙泉村正北,山上正在建一处直径200余米巨大的圆环状建筑体,似作为输变电之用,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似有不少这样的建筑物。去年曾在其附近寻找蔡庄土城遗址时就没有找到,今再度在附近找不到金山寺舍利塔,甚是奇怪。不过这个小塔终还是要再去找寻的。

  

2

悻悻然,转头它处,寻怡贤亲王墓而去。

不远处,怡贤亲王胤祥园寝,曾有面积600余亩,周长40余里,是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唯一有望柱华表的王爷陵墓,墓主人为康熙帝第十三子爱新觉罗胤祥,所以民间也称其为十三爷坟。

怡亲王胤祥,生前谨慎忠诚,实心任事,勤奋奉职,民间故事中对雍正帝继位起到关键作用,深受雍正的依赖和器重。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亲王胤祥和总督高其倬奉命为雍正皇帝选陵,选中易州境内泰宁山(后改为永宁山)的太平峪(即清西陵泰陵陵址),雍正很高兴并赐其距雍正泰陵东北面六十华里处一块吉地为怡亲王胤祥园寝(逝后谥为贤)。

胤祥于雍正八年(1730年)病逝,雍正为之辍朝三日,命享祀太庙,遂建园寝。园寝坐西朝东,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占地面积约40万平方米。神道竟长达3华里左右,神道最前方是神道碑,龙首龟趺,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神道碑”17个大字。其后依次为火焰牌楼、五孔石拱桥、四柱三门石牌坊、平桥、华表、元宝山、偻佝桥、三孔桥、神道碑亭、神厨库、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宫门、南北焚帛炉、隆恩殿、宝顶等。园寝四周环以绿瓦红墙,整个园寝规模浩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庄严肃穆,华贵典雅,在清代王陵中再无出其右者。

规模宏大的怡贤亲王园寝,在1925-1935年被各股军阀盗砍盗掘一空,加上日占时期,地面建筑全部平毁,致使这座清代王公最大的陵墓只有碑、桥、牌楼、华表等一些石建筑幸存下来。

影像上标注位置时,空中所见有墓地形状,但地面建筑怎么找也见不到,实地按照导航所指到地方后根本见不到地面有任何的痕迹和遗物,本在失望之余又准备抽身的时候,从地面上随处都能捡拾到一些大型陶制品的残片,这就坚定了我们认定位置没有错的判断,最后找到一处神道上的古桥,就更加不能随便离去了,不然连续两处国保都找不见也太打击人了。

在往图上曾经标注的位置摸去的路上,问一位正在地头劳作的农妇,给指了一个位置,待近前一看,就是一个大坑,坑内荒草满布、坑外庄稼正旺,那能想象怡贤亲王园寝只有荒冢坑一个?

终于找到墓地,然后再沿神道一撸,三座桥、两处石牌坊、一对华表和神道碑都一一展现在了眼前。但感觉其保护和保存环境不佳,有让文化遗产蒙羞之感。据说华表上的一对望天吼曾被盗,后虽被追回,但望天吼还一直未安装,光秃秃的华表让我看了半天觉得别扭但就不明白原因就里。现华表处正在进行修复,每个华表外环状布设三处地基桩,似要建一个亭盖一般。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3

下一站至涞水龙严寺塔,也叫镇江塔,建于辽代,南水东村的北侧,清水河东岸,俗称水东塔。据传,古时此地清水河常有山洪直泻,淹没庄田,为遏其患,修塔镇之。

龙严寺塔平面呈正方形,边宽2.7米,身呈棱台式,上下收分较小,为七层密檐式空心砖塔,塔高14米,塔刹由八角形刹座及砖雕双层仰莲花瓣承托葫芦形塔刹。

龙严寺创建于金大定十八年,而塔前石碑上载此塔建于唐代先天二年。2012年,涞水遭遇特大暴雨,古塔塔基受损,抢修完后再于2016年由政府出资18万元对塔体进行维护,使古塔得以青春永驻,不过感觉此塔似有一定的偏斜。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4

在前往庆华寺塔的路上,遇一小道观,双龙观,停车一览。

新筑道观,位于232省道旁,较为简陋,但内有一年轻的道士主持,闲聊中问及以前这里是否曾有老庙老观,答曰曾是刘秀所建之观.只是至今片瓦无存、片石无流,痕迹皆无,当时还对此说法心存疑虑,不能想象汉代的庙观现今会成这般模样。回来后查阅资料知双龙观的前身是行龙庙,建于汉代刘秀起兵扫北讨伐王莽,从现双龙观观址相隔数百米北山点将台(现旧址尚在),得胜当了皇帝,因深受民众的爱戴,为纪念这一明君并求圣君保护,当地百姓在他行军的路旁山凹处建了行龙庙。虽庙小,但因地处清西陵附近,几代皇帝由北京到西陵祭祖时也多在此山凹处休息并上香求神灵保佑,后将此山凹更名为行龙安。行龙庙后在战乱时期被拆毁,2009年由村民对双龙观进行恢复重建。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5

涞水庆华寺花塔,又名千佛塔,位于永阳镇北洛平村北2.5公里的龙宫山南麓,根据导航的指引一路盘山而上,结果来到的是其东侧的鳌头山上,两山之间夹一深沟,但有小道平绕可通,据说龙宫山虽有便道可通花塔,但路程险恶,路况极差。

《史记》载,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本是上古传说,但今有文物及民俗专家对此耗费心血研究了几十年。涞水东洛平村的鳌头山,山顶至今仍有古城墙遗址,结合传说和一些后世的史料,有人认为这座古城极可能是黄帝在涞水筑的城,也称黄帝城。

今在山腰处建鳌头山黄帝城祭祖广场,北端建一大殿“慈航殿”,周边星星点点大小不一的庙宇道观,名气略大的为灵山天真观。

没有多少犹豫,沿小道行一倒“U”字形至西侧山腰的庆化寺花塔处。此塔砖筑,通高13米,八角形基座,基座上须弥座高3.4米,束腰各角皆雕力士一尊。每面均设壶门两个,内雕吹、拉、弹、舞等形态各异的乐伎,束腰以上用双抄五铺作砖雕斗拱承托平座,平座勾栏各角用柱,每面用间柱一根。栏板为几何纹饰,上托素面平座,平座上为塔身,高3.6米,四个正面辟拱券门,拱顶的两角处各雕飞天一尊,其余四隅各设直棱假窗。塔身各角施半圆形倚柱,上撑第一层塔檐斗拱,斗拱以上是砖雕橡飞,其上覆布瓦顶。第一层檐以上至塔顶是由八层砖砌小佛龛构成的圆形塔檐,每个小佛龛上部雕有3个寿桃,列成三角形。自第二层至第七层,每层16个佛龛,第八层缩为8个,共计120个小佛龛。再向上逐层收敛,形成圆形塔刹。该塔始建年代不详,但从塔的造型及建筑风格分析,当属辽代遗物。

花塔,也称华塔,是佛塔中造型极为独特的一种,出现于宋辽金时期。总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为单层亭阁式塔身,上部为圆锥形塔冠。塔冠由各种精细的浮雕装饰,多为莲花瓣、佛龛、佛像、菩萨和神兽等佛教题材,表现的是佛教华严宗的莲花藏世界。

华严宗是汉传佛教中十三宗派之一,由于其经义广博深奥、传教与受众接受困难,在宋以后走向衰微,加之花塔建造过于困难,在元代以后渐渐少见此种佛塔形制,所以目前中国花塔的存世量极少,仅十余座,多分布于北方地区,其既是极其珍贵的文物,也具有特别的美感。其中著名的有正定广惠寺花塔、丰润车轴山花塔、涞水庆化寺花塔、曲阳修德寺塔、凌海班吉塔、房山万佛堂花塔、敦煌城子湾花塔、丰台镇岗塔、五台山杲公和尚塔等。

花塔北端本有庆化寺,始建于北魏,极盛时分上、中、下三院,是华北一带有名的古刹之一,有古燕小五台之称。元朝的国师八思巴大师,就曾经在这里的闭关洞中独自打坐月余。今只存上中两院,圆通殿处有几通残碑,一碑趺座上骑一古树,形成趣景。

庆化寺花塔传说和记载中还与音乐有关,传说中黄帝与蚩尤大战取得胜利后,带领族人迁往适合农业生产的河南一带发展,留下乐官伶伦看守鳌头山黄帝城,同时代表族人进行“祖庙祭祀”和“古圣贤祭祀”,伶伦也就为后人留下了神韵永旸的祭祀音乐。汉代僧人在乐平山建庆化寺时,尊伶伦为“乐佛”加以崇奉。东晋时期,名僧道安大和尚又奉诏在伶伦墓址上建造伶伦音乐花塔一座,状如古钟,塔身佛龛中雕16个演奏笙、管、笛、锣、钟、鼓、瑟等古乐器的乐工像,尊伶伦为“乐神”。宋辽时期,辽僧重修“伶伦音乐花塔”,塔身除了继续保留16个演奏古乐器的汉代乐工舞伎外,还在佛龛玄门上加雕了4对飞天舞伎。慢慢地这里被当地民众视为华夏音乐的发源地,伶伦更是被视为护佑一方的保护神,也留下了一年一度的“点笙对调”祭奠乐祖伶伦的仪式。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6

下一站奔涿州城。

涿州市,古称涿鹿、涿邑、涿郡、范阳、涿州路、涿县,属保定市管辖,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史记》载,上古轩辕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即此。因而,涿州历来又被称作“涿鹿”,不过不知为何还有一个涿鹿县呢。

涿州历史上著名人物包括郦道元、刘备、张飞、赵匡胤等。不过现在涿州的发展似乎并不强劲,城区中衰败破旧之象四溢,倒是街面上比较干净。

涿州城中南北双塔,是涿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位于老城北部,均为八角形砖仿木构楼阁式舍利塔,南北对峙,相距约270米,南塔称“智度寺塔”,北塔称“云居寺塔”,古有“双烟直夺青云路、金元遗迹恨吞胡”的诗句。南塔五级,通高44米,始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六级,通高56米,始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双塔时代特征明显,颇具辽代建筑风格,在国内古塔建筑中有一定影响。

“双塔晴烟”,为涿州古八景之一,是涿州古老文明的象征。遗憾的是,两座塔现在都围圈保护起来,高墙电网,就是不对外开放。

老城中曾有不少旧物,只是时间无多,加上也没有认真作功课,所以只得放弃掉,仅在路旁见一高土墩,开始还以为是老城墙,最后跑到跟前一看竟是通会楼旧址。后查资料才知通会楼是明清时涿州城的钟鼓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为高台式建筑,台下有高大券门横跨于古城南北大街之上,台上建重檐歇山顶二层楼,面阔5间,有回廊。左、右设单檐歇山顶的钟、鼓二亭,圈门上镶有石刻匾额“通会楼”(石匾现存于涿州博物馆内)。几百年来,通会楼都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但在1975年拓展鼓楼大街时将其拆除,现仅余部分残墙夯土于道旁。

通会楼遗址对面,一大片破产厂区,20多年来一直荒弃于此,这里曾是涿州规模和效益最好的单位,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其名称从涿县机械厂,到保定地区磨床厂,再为河北磨床厂,曾是国家二级企业。大跃进时期,因《人民日报》刊载《抚宁式小高炉产量最高数涿县 小高炉土高炉各显神通》的文章而使该厂成为全国的典型,创造了小高炉日产8.892吨钢铁的纪录。不过,既然错过了土地开发利用的黄金时期,现在应该是赶上了进行工业遗产保护建设的时期。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7

涿州城外北拒马河上有古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初名曰“巨马河桥”。后多次重修和随河道南移而重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旧桥南建新桥后更名为“永济桥”。桥端筑引桥,下有涵洞22个,因桥拱跨度大砌筑采用中国起拱技法,造型优美,远望恰似一条彩虹横跨两岸。涿州八景之一中的“拒马长虹”即指此。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题此桥为“中国第一长石拱桥”,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桥环境和保护工作做的不错,但目前桥面两端拉铁丝网阻止人行,壮美之文化遗产被丑陋之极的铁丝网破烂板子堵住两头,真有种让遗产蒙羞之感。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8

永济桥北2公里处,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再一古桥,下胡良桥,现在仍作为辅助性桥梁在使用中,为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胡良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历史上无重修记载。桥为单路五孔石拱桥,长69米,宽914米,桥面两侧有栏板、望柱,两端抱鼓石已不存。1987年,107国道在其东侧70米再建新桥而改道,老桥由此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保护。

据说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阻挡敌人,下胡良桥还曾经被炸断,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将位于桥南头的碑亭拆除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9

实际上沿107国道继续北上,不远处还有琉璃河大桥、南岗洼桥以及著名的卢沟桥等,均位于古老的干线之上。

返京途中,透过车窗,远远看见有处细高的尖塔,还以为是一处教堂建筑,赶紧拍照留存,结果这是琉璃湖别墅区的现代建筑,不过若能好好地保留200年以上,说不定也会成为那时的国保呢。

六点左右,至城中,今日走寻国保的活动圆满结束。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涞水涿州寻国保游记·20200830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