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人格存在的层次越高,对苦难的易感性就越强!

 灵魂医学 2020-09-01

哲学家麦奎利在探索人性时得到一个结论:人格存在层次越高的人,对于苦难的易感性也就越强。心理学家马斯洛在研究自我实现的人的时候,认为真正能够成为人的人,对于人类存在普遍的共情力。用通俗的话解释就是,一个越是人格健全的人,在面对别人受苦的时候,越发能够表现出同情心理。相反,那些还未成为真正意义上人的人,则是更多的冷漠、残酷和麻木不仁。

什么是人格存在?

所谓人格存在,也就是你当前的人格状态。人格结构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它包含了人格倾向、自我以及人格特征。人格倾向又可以细化为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和价值观;人格特征还可以细化为能力、气质和性格。人格存在强调的是当前的人格状态,与之相对应的是未来的人格状态。人格状态并不是完成时,而是正在进行时。我们人生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成为人,因为刚刚出生的婴儿只能算是“未实现的人”。

就像是一件尚未雕刻完成的艺术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们才渐渐地成为我们自己。也正因为每个人都是尚未实现的人,才会出现人格存在的层次划分。以一件艺术品为例,有的艺术品还只是一堆泥胎,有的艺术品完成了20%,有的艺术品完成了50%,有的艺术品完成了80%,有的艺术品完成了100%。我们可以把艺术品的加工进度,粗略地看作是人格存在的层次高低。

人格存在层次高的人是什么样的?

不同学者对于人格存在层次高低说法不一,但是其表达的含义大致相同。以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例,其制定了近二十条标准,来阐释什么是高层次的人格存在,也就是他自己所讲的自我实现的人。其中包括二分法消解、悦纳自己及周围的世界、以问题为中心等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只分析与本文相关的标准。如果对完整的标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阅之前的文章。

1、人类亲情

人格存在层次高的人,应当具备人类亲情。自我实现者对于全人类怀有一种深刻的认同感、同情心理以及爱的情感。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帮助人类,就好像每一个人都是家庭的成员一样。因此,每当他们看到人类正在经受苦难时,就会发自内心产生一种感同身受的心理。那些人格存在层次较低的人,看到人类的苦难时,表现的是一种麻木和冷酷,就像是“何不食肉糜?”那样。

2、谦逊与尊重

人格存在层次越高的人,越是极大的限制了自己的傲慢和偏见,越是能够表现出对人的谦逊和尊重。他们的存在,诚然已经不再是为了满足某种虚荣或者优越感。他们对于所有人,基于一定程度的尊重;哪怕是面对一个罪恶滔天的人,也会给予最低限度的,作为人的尊重。因此,他们对于人类所经受的困难,总是能够产生深深地共情,并且愿意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

3、人格关系的超越

人格存在层次高的人,显然超越了爱自我的界限。他们比一般人具有更多的交融、更崇高的爱、更完美的认同。他们发自内心的渴望与他人建立友好而紧密的联系,愿意同所有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作为尚未自我实现的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与他人产生误会甚至是隔阂。因为他们内心对于他人的排斥感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在他人遭受苦难时不仅没有同情,而且还表现出幸灾乐祸。

人格存在层次高的人,是如何理解苦难的?

对于那些麻木、冷漠、残酷的人而言,是无法客观上理解困难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是无比幸运的存在,并且永远不会经历困难,所以他们才会肆无忌惮地嘲笑那些经受苦难的人。而对于人格存在层次高的人来说,恰恰相反。面对苦难时,人格存在层次高的人的心态:既现实地承认苦难在人的境况中不可避免,同时又努力以这样一种方式去转化它并把它整合进人生之中,从而使我们认识到若没有它,生活会变得更加贫乏。

也正是他们对于苦难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才让他们对于人类所经受的苦难有更强烈的共情心理。因此人格存在层次越高的人,对于苦难的易感性也就越强。相反那些人格尚未完成,甚至是人格残缺者,在苦难面前表现的更加冷漠和麻木。人格残缺者要比人格尚未完成者更加可怕,因为人格残缺者属于“人的残次品”,既不再有可能成为更高层次的人。而人格尚未完成者,他们仍然在朝着人的方向成长。

归根结底,在人们成为完成的人的过程中,总会对于困难有着不同的理解。而真正对于苦难易感者,才是真正实现人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