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3岁《黑豹》男主角癌症去世:这个癌,早发现3个月多活30年

 南藤枯矾 2020-09-01

北京时间8月29日,《黑豹》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的推特账号公布了他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让漫威迷和喜欢博斯曼的粉丝们震惊不已。

才43岁怎么就因病去世了?

是不是假新闻?

一时间,人们对于博斯曼的突然离世纷纷表示难以接受。

但是,只有知情人知道,早在4年前,博斯曼就已经与癌症展开斗争。

据博斯曼的家人介绍,博斯曼在2016年就已经被查出有结肠癌三期,而他在2016年至2020年这四年间拍摄的几部电影,像《黑豹》、《复仇者联盟3、4》、《誓血五人组》等,都是在数次手术和化疗期间完成的,只不过博斯曼并没有公开过自己的病情。

结肠癌,这个让博斯曼与之斗争4年,最终还是“战败”的病魔,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01结肠癌很可怕,但却是为数不多可以预防的癌症

让博斯曼不幸去世的结肠癌,近些年也成为我国的高发肿瘤之一,已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约有1.2亿的肠癌高发人群,并且每年以40万的增速上升,每年因肠癌死亡的患者高达20万。

但是,与其他癌症相比,它有三个“优点”:

一是给予患者预防的时间段和时间窗;

二是病情发展较慢;

三是能比较彻底的清除。

肠癌治疗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发现的早晚,早发现3个月,甚至可以多活30年。

所以肠癌可以根治,但根治的前提条件最主要是早期发现。

数据显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只有12%。

但如果能够早点筛查,事情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答案是,早期发现结直肠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 90%!

78% 的生存率差异,关键就在于“早发现”

怎么发现呢?

做一次肠镜就足够了!

而且,结肠癌却是为数不多可以预防的癌症。

因为结肠癌的发病机理很明确,90%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肠息肉发展而来。

从肠息肉到结肠癌,一般要经历以下阶段:

02早筛查,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大降低

以美国为例,从1998年到2015年,结肠癌的发病率已经从56(每十万人)下降到36.5(每十万人)。这个结果,和该国重视直肠癌筛查密不可分。

而最常见的直肠癌筛查方式便是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直接观察到肠道内的情况,最大程度上减少误诊和漏诊。

还可以直接发现息肉并进行镜下治疗。

03肠镜检查,并不可怕

虽然很多人知道提早筛查的重要性,但是,提到肠镜检查,还是会本能退缩和恐惧,一想到一根长长的管子伸进自己的身体里,被医生“肆意搅动”的画面,更是会产生抵触和恐惧。

但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无痛肠镜技术也在逐渐普及。

武汉国医堂引进国际先进的肠镜检查技术——日本奥林巴斯无痛胃肠镜,相比于传统的肠镜检查:

时间短,只需要5-10分钟;

无痛感,患者只需要睡上几分钟,就能轻松完成检查,没有任何痛苦;

精准度高,可以放大数十倍观察病灶,极其微小的病变也能清晰发现;

及时切除息肉,相比于传统手术治疗,日本奥林巴斯无痛肠镜技术,也能在检查过程中,对发现的息肉直接进行镜下切除,做到及时遏制,也避免了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

04镜下微创治疗术,不开刀,消除恶变隐患

作为结肠癌的近亲,肠息肉一经检查发现,医生都会建议及早切除。

但传统的手术开刀治疗,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较长的恢复周期,并且风险大、费用高,让患者望而生畏。

而镜下微创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此类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路径,可以在做胃肠镜检查的同时,便将息肉进行及时切除,不需要大开刀,具有创伤小、易耐受、治疗费用低、治疗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目前,武汉国医堂主要采用三大前沿镜下微创治疗技术,分别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简称EMR技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简称ESD技术)、“氩离子凝固术”(简称APC技术)。

通过镜下微创治疗,不开刀切除息肉,及时消除恶变隐患。

05建议以下人群都应该做肠镜检查

1、腹痛、腹泻、便秘、黑便症状的人群;

2、排便异常,以前是一日一次,现在变为几日一次;大便性状改变,以前干,现在稀软;大便带血、脓液或白稀如痰涕样物;

3、直系亲属患过肠癌或肠息肉的人群,以前未进行过肠镜检查的人群;

4、下消化道有出血现象、无论是鲜红色还是暗红色便血患者;

5、肥胖者,患肠癌的风险高于体重正常者;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者;

7、长期精神抑郁、近三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群;

8、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检查1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