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棉鞋营

 黑龙江波涛 2020-09-01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南接白下路(琥珀巷,斛斗巷),北至常府街,与马路街、秦淮河相邻并与之平行。《金陵野史》中曾称棉鞋营和龙蟠里、胭脂巷为旧时南京的三条“诗巷”。

棉鞋营为南北向街道,长约五、六百米,在巷内还有两条东西向的小巷,分别为棉鞋营南巷和棉鞋营北巷。

寻常巷陌:棉鞋营

由龙蟠中路与白下路的交汇处,沿白下路向西行走,过大中桥,约200米左右,便是棉鞋营的南端。

寻常巷陌:棉鞋营

进入巷内,巷口处并没有街道名称的标识,前面一段道路似乎是“琥珀巷”,街道两侧的房屋门前有的贴有“琥珀巷”的门牌,但按照相关资料中的记载,这一段则名为“斛斗巷”,巷西为海运学院,巷东为琥珀巷小区。

继续前行,向北行走大约百十米左右,便看到了“棉鞋营”的路牌。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的街道只有几米宽,柏油路面,街道的两侧大都是住宅或住宅小区的围墙,路边竖立着一些电线杆,空中的电线十分凌乱。不宽的路面还随意停放着一些车辆,使得原本狭窄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有的门牌内不是一幢建筑或是一个院落,而是一条窄巷,称之为棉鞋营的几号巷,巷子内的住户还各自都有门牌,只是巷子很窄,只能容纳两人并行走过,巷道内两侧还停放着车辆,门檐下面晾晒有各色衣物,二楼的阳台向外伸出,几乎要遮住巷道。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沿街的店铺也不是很多,零星散落在街道的两侧,大都是一些旅社、装潢店及修理铺等,当然还有社区居民委员会。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内基本上都是以住宅为主,大都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里面有几幢多层住宅。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里的住宅楼应该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期建造的,但其中有些建筑则看上去的建造时间似乎还要更早一些,此外,街边还随处可见一些像是临时搭建的房屋。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不少住宅小区的围墙都已经进行了“出新”改造,围墙上镶嵌了一些雕刻纹饰,显得古色古香。

寻常巷陌:棉鞋营

据说早些建筑的围墙虽然经过多次修补,但还可以看到一些之前残存的围墙根基,在棉鞋营北段临近常府街一侧的围墙上,从砖块的成色以及砌筑的方式上,能够看出至少是民国初年房屋的围墙,甚至可能是清末时期的残留之物。

寻常巷陌:棉鞋营

在棉鞋营的中段西侧,还有两条小巷,可以通往马路街,分别为棉鞋营南巷和棉鞋营北巷。这两条街巷都不长,大约80米左右,街巷也不宽,街巷的两侧都是一些住宅。只是虽然有着街巷的名称,但街巷的门牌号码依旧沿用了棉鞋营的编号。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街道东侧的住宅,西侧沿棉鞋营,而东侧则临秦淮河复成桥至大中桥段。河边有沿河绿道,从此处望去,清水绿柳,别有一番景色。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原名“棉甲营”或“绵甲营”。传明代,此处为军队制作棉衣、棉鞋的作坊所在。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中谓棉鞋营。而前面的“斛斗巷”,据说在清代,巷内为衡器具作坊所在。

《南京市白下区地名志》的“棉鞋营”条目中记载,棉鞋营,位于白下区中部,南北走向,南起斛斗巷,北至常府街,与马路街相邻且与之平行,长538米,宽3米,沥青路面,可通三轮车。属棉鞋营居委会。据载,明初此巷是专供军需的棉衣、棉鞋的制作坊,得名“棉甲营”,后讹传棉鞋营至今。而“棉鞋营八巷”的条目中记载,棉鞋营八巷,位于白下区,东西走向,东起秦淮河,西至棉鞋营,长55米,宽1.50米,水泥路面,可通自行车,属棉鞋营居委会。

明初南京作为都城,成为众多官属工匠聚居地,后来就以行业衍化为地名流传后世,主要包括“坊”、“营”、“廊”和“市”等。其中以匠营命名的形式,为后世所沿用。南京旧地名中的“营”,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军营,如边营、中营、三条营等源于明初驻军,小营、蓝旗营等源于清代驻军。另一类即是明初匠营的遗存,当年匠户集中居住,统一管理。如木匠营,明初为木匠营地;肚带营,为马肚带作坊及市场;香铺营,明清时是香铺集中地;铁匠营,明代铁匠铸造兵器之地;扇骨营,明代是专门制作折扇骨的作坊集中地;破布营,为破布碎皮的集散市场;芦席营,当地居民多以编织芦席为业……

寻常巷陌:棉鞋营

在1910年的《南京全图》和1949年的《南京市街道详图》中均标注有“棉鞋营”,从地图中可以看出,棉鞋营为南北走向的街巷,南接斛斗巷,北至常府街。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明代时的匠坊,到清代陆续散去。在清末民初时期,此处河边多杨柳,为青溪九曲中较为完整和幽静的一段,园林院落相连,河房水阁相望,许多文人学子、达官贵人聚居于此。其中有管同的因寄轩、郑孝胥的濠堂(春园)、吴学廉的鉴园以及赵继元公馆、张佩纶宅(李菊藕闺房)等,陈三立的散原别墅、俞明震的俞园、黄虞稷的“千顷堂”、仇继恒的“仓园”以及李鸿章府第等均在附近。文人雅士、社会名流等聚在此地,故曾被誉为“诗巷”。

寻常巷陌:棉鞋营

《钟南淮北区域志》中记载,“绵鞋营有管孝廉同宅,其书室名‘因寄轩’,今皆不知其处。”其中云,管同之“因寄轩”位于绵鞋营,即棉鞋营。

管同(1780年至1831年),清代散文家,字异之,号育斋,江宁上元(今南京)人。少孤贫,母亲邹氏育以成学。嘉庆年间,姚鼐主讲钟山学院时为其弟子。道光5年(1825年),陈用光典试江南,得中举,后馆安徽巡抚邓廷桢安庆署中。道光11年(1831年),偕邓公子入都,道卒于宿迁旅次。

管同为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与梅曾亮、姚莹、方东树并称“姚门四杰”。管同之文,长于议论,时有卓见,守桐城家法,而偏重阳刚,雄深浩达,文笔简洁,简严精邃。管同亦能为诗词,方宗诚称其诗“缔情隶事,创意造言,论者以为得苏黄之朗峻”。著有《四书纪闻》、《孟子年谱》、《七经纪闻》、《文中子考》、《因寄轩文集》、《因寄轩尺牍》等。其中《因寄轩文集》十六卷,凡初集十卷,二集六卷,另补遗一卷。

寻常巷陌:棉鞋营

【清代】管同《饿乡记》

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中国不知几何里。其土荡然,自稻、粱、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生人之物,无一有焉。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如导引辟谷者然。始极苦,不可耐;强前行,多者不十里已可至;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天地。省经营,绝思虑,不待奔走干谒,而子女之呼号,妻妾之交谪,人世讥骂笑侮、轻薄揶揄之态,无至吾前者,徜然自适而已。

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平居每万方图维,以蕲勿至;不幸而几至,辄自悔为人动。故非违世乖俗、廉耻礼义之士,不得至是乡;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昔周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耻食其粟,由首阳山以去,至饿乡。饿乡之有人,自是始。其后春秋时,晋有灵辄,行三日,几至之矣,终为贼臣赵盾所阻,反感盾恩,为所用。而齐有饿民,却黔敖嗟来之食,翩然至是乡,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贤辄远矣。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原宪为次,三子者皆几至是乡,而犹未达。及至战国,於陵仲子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孟子讥之。自战国秦汉后,教化不行,风俗颓败,绅先生之属,以是乡为畏途,相戒不入。而凶年饥馑,祸乱迭作,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遭变故而误入是乡者,往往而是。梁武皇帝,天子也;赵武灵王、汉赵幽王,藩国王也;条侯周亚夫,将且相也;邓通,中大夫尚主者也。此其人皆尊崇富厚,志得意满,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岂非天哉!岂非天哉!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故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惟汉龚胜、唐司空图、宋谢枋得之伦,立志忠义,先后至是乡。夷、齐辈得之,盖相视而笑,称莫逆交云。

呜呼!饿乡何乡也?何其难至也若是?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考始末而为之记。

【清代】管同《题汪孟慈礼堂授经图》

儒林有丈人,学究天人奥。通眉举明经,遽赴玉楼召。

于时询童乌,芳龄始逾悼。客来执诗问,瑟僩了义妙。

文人厄九命,后嗣终食报。宦达何足言,持身等圭瑁。

绣衣争国论,彩笔述庭诰。鲤庭旧闻存,伊今洵克效。

嗟子废《蓼莪》,哀思正周调。寸草腐无称,辜负春晖照。

承君犹不弃,示我图中貌。努力振家声,相期在忠孝。

春园,亦名“濠堂”,毗邻鉴园而立,曾为郑孝胥早年寓居金陵的别业。

民国王辑唐著《今传是楼诗话》一六二“郑孝胥诸楼居”中云,“海藏官宁鄂最久,在宁时起濠堂,地在绵侠营。水木明瑟,可眺钟山。……,有《戊申过绵侠营故居诗》云:‘此地沉吟梦几场,最难消遣是斜阳。濠堂已逐荒烟散,却认钟山作故乡。’又《题吴鉴泉鉴园图》云:‘我去复来如燕子,濠堂无处寻巢痕。喜君久为此园主,收拾世事归诗篇。岂知兴亡一弹指,故国安在园空存。’”其中提及郑孝胥有“濠堂”位于“绵侠营”。

郑孝胥年谱中记载,光绪21年(1895年),年36岁。在南京,移居绵侠营。光绪22年(1896年)年37岁,在南京,筑屋数楹,名曰濠堂。

郑孝胥的《海藏楼诗集》中,自述其与南京的关系甚详,最早曾住在马道街合肥试馆(似后来的马道街小学校址),并在此结婚。次为教敷营,系内政部后一小巷,临接“状元境”,此屋低湿暗陋,三迁四条巷,仍为寄居性质,最后居于棉鞋营,始为自屋,即所谓“濠堂”,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出租与人,改为茶园。张慧剑在《辰子说林》中曾评论道,“观郑所居诸屋,皆低檐复室,阴暗且冷,无‘高华’之象,颇可反映其精神生活,故世之识郑者,皆议其峭薄深险,不成端品,盖根性如此,无可如何也。”

寻常巷陌:棉鞋营

郑孝胥(1860年至1938年),中国近代政治人物、诗人、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清代光绪8年(1882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郑孝胥书法工楷、隶,尤善楷书,取径欧阳询及苏轼,而得力于北魏碑版。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郑孝胥为诗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代表作品有《海藏楼诗集》等,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海藏楼诗集》收录郑孝胥诗共13卷1043首。

“同光体”是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是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9年(1883年)至光绪12年间,郑孝胥、陈衍等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宣称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随着后期大批文人等追捧,“同光体”逐渐成为一种成型的诗风。郑孝胥诗学古趋向,特点是意度简穆,韵味淡远,造语生峭,往往清言见骨。其代表作有《海藏楼杂诗》、《泰安道中》、《渡江会议商约归得上海书》等,名句如“乱峰出没争初日,残雪高低带数州”,“楚泽混茫方入夏,暮云崷崒忽连山”等。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清代】郑孝胥《海藏楼杂诗·其一》

奋身欲何往,盘空殊未安。高楼一日成,截然如断山。脚跟楼坚牢,世态楼等閒。

群嚣不易到,鸟语时间关。道人袖手人,所患犹多言。今年有新得,稍简应对烦。

独居不负楼,种松待参天。妻子真我客,欢然来扣门。

【清代】郑孝胥《海藏楼杂诗·其二》

露台性宜月,我性爱登台。月岂与我期,台成月自来。从游者清风,披襟共徘徊。

便当凌霄去,惜我非仙才。人间实污陋,孰能委形骸?可怜玷风月,抚膺暗生哀。

碧海连青天,月逝我独回。

【清代】郑孝胥《海藏楼杂诗·其七》

幼时学为文,独喜柳子厚。《断刑》与《时令》,熟读常在口。

近人尚桐城,其论深抑柳。阳湖实支派,相袭亦已久。柳文彼所轻,学柳更何有。

奇人吾炜士,爱我忘其丑。咨嗟愧室辞,沈至信高手。子亦毗陵宗,胡不惮众诟?

损名勿轻言,意子适被酒。

【清代】郑孝胥《泰安道中》

陇上清晨得纵眸,停车聊自释幽忧。乱峰出没争初日,残雪高低带数州。

回首会成沉陆叹,收身行作入山谋。渡河登岱增萧瑟,莫信时人说壮游。

【清代】郑孝胥《渡江会议商约归得上海书》

人间闲气漫相关,触热扁舟倦往还。楚泽混茫方入夏,暮云崷崒忽连山。

当歌暗觉忧伤魄,顾影难凭术驻颜。海内相哀能几辈,殷勤缄札赖云鬟。

【清代】郑孝胥《樱花花下作·其一》

非白非朱色转加,微寒轻暖殢云霞。春风省识倾城态,只在楼西几树花。

【清代】郑孝胥《春归》

正是春归却送归,斜街长日见花飞。茶能破睡人终倦,诗与排愁事已微。

三十不官宁有道,一生负气恐全非。昨宵索共红裙醉,酒泪无端欲满衣。

【清代】郑孝胥《秋分》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清代】郑孝胥《登黄鹤楼》

黄鹄依然对逝波,倚栏千古一蹉跎。沧江势为高楼曲,楚客愁因落日多。

武汉上游自形胜,官胡遗庙偶经过。书生枉负登临眼,奈此东南半壁何。

【清代】郑孝胥《夹竹桃》

官斋六月花相映,红白尤怜夹竹桃。政尔无言神自远,祗缘不俗韵殊高。

如山案牍围长夏,隔海烽烟照怒涛。老子婆娑聊独笑,花前那得并儿曹。

【清代】郑孝胥《移居绵侠营》

惆怅梅边想战尘,往来何地著吟身?客怀漫比官为业,物望谁云国有人。

花发休论沧海事,水清聊结草堂邻。东风草草劳人目,又看江南二月春。

【清代】郑孝胥《残夜》

数盆颇惜梅花瘦,莫解残年抑郁心。惊怪暗香来鼻观,故人魂梦忽相寻。

回头万恨复千悲,投老犹难脱马羁。留取一庭残夜月,依依还我少年时。

【清代】郑孝胥《九日》

十年几见海扬尘,犹是登高北望人。霜菊有情全性命,夜楼何地数星辰?

晚涂莫问功名意,往事惟馀梦寐亲。枉被人称郑重九,更无豪语压悲辛。

【清代】郑孝胥《九日不出》

登高亦何为,谓可舒抑郁。今朝虽重阳,抱膝独不出。此州乃井底,无处见天日。

纵隮万山颠,犹在千丈窟。三秋不易过,业满当自脱。滔滔海扬波,吾意行一豁。

【清代】郑孝胥《九日小连城登高》

峰罗四野翠成堆,溪绕边州去又回。云树苍苍收百里,洞天郁郁起孤台。

登临始觉清秋入,怀抱端须浊酒开。玉洞连城隔年事,可堪还此共徘徊。

夏仁虎《秦淮志》中记载,“鉴园,在大中桥,主人吴鉴泉观察。皖人儒雅能文,故园无俗韵。中有高楼,俯临淮水,平揖钟阜,余但高槐大柳,曲槛疏篱,无多建筑,自然出邃。惟临水不立石岸,平时葭菼纵横,颇饶野趣。河水盛涨,即成泽国,为可惜耳。”

周念行《新都胜迹考》中记载,“鉴园在通济门内,棉鞋营路东,前临青溪,眼界极空旷。园内有竹、桃、槐、桐、杉等各种植物,面积虽小,而意境颇幽邃,有茶馆,可以品茗、小食。后门临青溪西岸,可以乘船。其南有览园,形势大致与鉴园相似,而略带俗气。”

鉴园,内有半青草堂等轩廊楼台,更有朱栏画栋、绿柳翠篁,与周边景色相映成趣。近代文人笔下描绘的秦淮茶馆,都会提及到鉴园,如陈汉章的《秦淮画舫话旧》中有段描述,“……西岸为览园、鉴园茶社,供应清茶点心,亦办酒菜宴席。画舫多停泊于此,岸边高大柳树的垂枝随风摆动,河面微波荡漾,为九曲秦淮消夏湾,系金陵酷暑消夏胜地。”

1928年的《最新首都城市全图》上标注有“览园”的位置,而资料记载,“鉴园”的南部则为“览园”。

寻常巷陌:棉鞋营

吴学廉(1853年至1931年),字鉴泉,一字符节,又号剑隐,安徽庐江人。清代光绪17年(1891年)举人,清代授通议大夫,在光绪、宣统年间任淮扬海兵备道兼按察使衔,光绪34年(1908年)兼任淮安关监督。1917年张勋时期曾被任命为度支部左参议。

吴学廉是福建巡抚吴赞诚的之子,李鸿章之弟李昭庆之女为其妻子,诰封淑人。且为郑孝胥的内兄,光绪5年(1879年),郑孝胥与吴赞诚之女吴学芳在南京马道街合肥试馆结婚。刘体藩(刘秉章侄子)的长子刘麟生在记录其父母往事的《宾鸿馆杂记》中曾这样的记载,“先母吴太夫人学蕙,生长苏州,……,她的堂兄吴学廉先生,曾任淮扬道道台,在南京秦淮河有鉴园,他的大号为鉴泉,著有记愁小草。”

郑孝胥曾有一些关于“鉴园”的诗篇,如《题吴鉴泉鉴园图有序》、《吴氏草堂》等。

【清代】郑孝胥《题吴鉴泉鉴园图有序》

金陵往来二十年,梦落复成桥水边。疏林丛竹隔水看,蒋山如屏当我前。

此园未成先造意,剪取溪水收云烟。缚茅编篱极惨淡,口不能道心谓然。

眼前风景人未觉,引子入胜中有天。来游何止千百辈,谁者领略真萧闲。

我去复来如燕子,濠堂无处寻巢痕。喜君久为此园主,收拾世事归诗篇。

岂知兴亡一弹指,故国安在园空存。君虽未归归亦得,但恐百感伤心魂。

图成哀歌予和汝,默数旧恨毋多言。

【清代】郑孝胥《吴氏草堂·其一》

雨后秋堂足断鸿,水边吟思入寒空。风情谁似枫林好,一夜吴霜照影红。

【清代】郑孝胥《吴氏草堂·其二》

水痕渐落露渔汀,秃柳枝疏也自青。唤起吴兴张子野,共看山影压浮萍。

《吴氏草堂》诗作于光绪15年10月7日(1889年10月30日),据《郑孝胥日记》记载:“午后,往草堂隔溪红树一株,临水婆娑,即口占一绝。”吴学廉所有的“鉴园”,里边有溪上草堂,郑孝胥、陈三立、顾云等经常来此相聚,临溪远挹钟山,两岸杨柳婆娑,僻静优美。

寻常巷陌:棉鞋营

吴学廉亦擅长诗作。

【清代】吴学廉《古微侍郎命题校词图》——《疆邨校词图题咏》

其一

侃侃当朝折槛臣,挂冠余事作词人。却将撑日回天手,蠹简丛中觅苦辛。

其二

诗余宏旨源风雅,历代名章未尽传。在在何须灵物护,扬芬千载有斯编。

其三

汇刻长沙迄海虞,大成后起赖鸿儒。休论兰畹花间集,都与残篇断简俱。

其四

画中林屋书充栋,秘籍奇辞费讨论。理乱不闻常闭户,泉田之后见疆邨。

其五

笔端温李供驱使,梅子狂言俗耳惊。肴馔百家有人在,楼台七宝自修成。

其六

浙水毘陵号起衰,半塘继起转堪悲。只今能抗前贤席,惟有归安绝妙词。

其七

瞻望觚稜旧月残,琼楼高处不胜寒。谁知词客哀时意,曾见金人泣露盘。

《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活动年表》中记载,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初五,吴学廉访郑孝胥,示自题《寄愁小草》七律三首。”郑孝胥的《海藏楼诗集》中有《题吴剑泉寄愁小草》一诗。

【清代】郑孝胥《题吴剑泉寄愁小草》

少年自喜良堪笑,老阅沧桑却自哀。郁郁一生怀未展,滔滔举世意全灰。

偶寻断梦闲情在,试检残编旧恨来。莫信寄愁有天上,人间何处遣愁回。

自清代光绪年间到民国时期,棉鞋营曾经有一座朱漆厚门、前后七进、带有花园的“赵公馆”。其建造者为赵继元,清代光绪7年(1881年)赵继元在江宁(今南京)定居,仿效安庆的赵氏老宅,修建了这座规模恢宏的“赵公馆”,自赵继元伊始,这里住过了赵家的四代人。

“赵公馆”是赵继元于光绪7年(1881年)任候补道被削后,意欲在金陵久居,遂仿安庆天台里的“世太史第”而建造,从光绪八、九年筹划新建到光绪十二、十三年竣工完成,大约历时四年之久。大宅建成后蔚为壮观,前后九进,北至复成桥,南至大中桥,几乎占了一条街。整个建筑以中式风格为主,院内有亭台水榭,花园假山,正门为朱漆厚重大门,门口放有两尊石狮子,院墙上设有拴马桩,下置下马石。除中式建筑外,还有西式楼房,喷泉水池。在大宅中有一宽敞大厅,正中栋梁之上悬有横匾,上书“培远堂”,三个大字雄浑大气,遒劲有力,系赵继元亲笔所题。府内挂有赵畇大幅画像,赵继元的住处自名为“静观草堂”。

抗战期间,南京陷落,赵公馆也遭到破坏,但其恢弘气势仍依稀可辨。据说1941年由北师大校友会设立的私立新华中学当时的校址就在棉鞋营,且校舍为赵公馆旧址。1949年后,大宅被收购改作酱油厂,现已完全不存。至于“赵公馆”的位置于何处,有说棉鞋营27号一带,有说13、15、17号一带,众说不一。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赵家在安庆的宅子名为“世太史第”,又称“四代翰林第”。“世太史第”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初为明末刑部给事中刘尚志私宅,后为清代都御史杨汝谷宅第,同治3年(1864年)赵畇辞官返乡后购此宅并作修葺,始为赵氏府邸。“世太史第”占地面积4463平方米,建筑面积2773平方米,坐北朝南,分东、西两轴线,七进五院落,砖木结构,黑漆大门上有砖刻额“世太史第”,两边有“江山如画,物我同春”对联,内有李鸿章题写的“四代翰林”金匾。“世太史第”每进之间采用天井做法,两侧山墙为有起伏而高出屋顶的马头墙,宅内“堂宇轩昂,气象森严,庭院缜密,莫知深浅”,第三进中堂是专门祭祀祖先的,称为“祖先堂”,后面有花园,池塘,园中栽有果树。

赵继元(1828年至1897年),字梓芳,号养斋,安徽太湖人。清代道光29年(1849年)拔贡,咸丰9年(1859年)举人,同治7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江宁特用道节制督标,加按察使司衔,赠光禄寺卿。赵继元能诗善文,尤以书法著称。著《静观堂遗集》二卷,诗一卷,文一卷,诗文多记咸丰乱事。赵继元妻王梦兰亦为才女,著《三十六鸳鸯吟舫诗词》(未刊)。

赵继元为赵文楷之孙,赵畇之子,赵朴初之曾祖父。赵继元和其祖父赵文楷、父亲赵畇以及他的长子赵曾重都是翰林出身,赵氏一门人才济济。

赵文楷(1760年至1808年年),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人。乾隆53年以第二名举于乡,嘉庆元年(1796年)一甲一名进士及第,殿试之后成为丙辰科状元。由翰林院修撰,仕至山西雁平兵备道。嘉庆5年(1800年)出使琉球,嘉庆九年,出任山西雁平道,嘉庆13年卒于任上。著有《石柏山房诗存》八卷。

赵畇(1808年至1877年),赵文楷之子,字芸谱,号岵存,晚号遂园、遂翁,安徽太湖县人。道光21年(1841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编写《漕运史》,特旨上书房行走,教授皇子读书。咸丰6年(1856年),出任广东惠潮嘉道。光绪3年(1877年),赵畇病逝于安庆。著《遂园诗抄》十卷、《遂园诗律诗抄》四卷、《重修潘刘堤碑》一卷,编有《遂翁自订年谱》。

赵曾重(1847年至1912年),字伯远,号蘅甫,安徽太湖县人。赵继元的长子,赵朴初祖父。19岁入县学,24岁举优贡,同治9年(1870年)中江南乡试、中举人,光绪2年(1876年)会试为贡士,因假未能参加殿试。光绪6年(1880年)补应殿试、朝考,被取为二甲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授编修。1895年,离京回皖,父卒后遂不复出,主讲于敬敷书院,颇受地方尊敬。所著《味琴山馆集》等。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清代】赵继元《题鸥波小榭》

不霁何虹?有雁齿双桥,青舫绿波相掩映;

在眉为黛,指螺髻一角,霏云卷雨总空濛。

我亦倚楼人,邀笛已成千古事;谁为载酒客,开尊同看六朝山。

【清代】赵继元《题莫愁胜棋楼》

赌棋得墅,胜棋名楼,问江左风流,今古英雄同一局;

蒋家小姑,卢家少妇,借美人点染,湖山佳话各千秋。

【清代】赵继元《题安徽会馆》

结庐挹退谷,风流胜迹重新,应续春明梦余录;

把酒话皖公,山色乡心遥寄,难忘江上大观亭。

【清代】赵继元《清凉山诸葛武侯祠》

一战定三分,功在东南,公瑾甫能成霸业;

二难羁异国,名齐龙虎,子瑜端合祔祠堂。

【清代】王梦兰《忆梅》

料峭轻寒腊尽时,为探芳讯费相思。三冬消息无人问,一种心情只鹤知。

驿使陇头来恨晚,美人林下见偏迟。寻来每欲巡檐索,数遍南枝与北枝。

【清代】王梦兰《一剪梅·梅雨》

细雨帘纤昼掩门,生怕黄昏,又是黄昏,空阶如拭净无尘,润遍苔痕,绿遍苔痕。瘦损眉峰尽日颦,愁也难禁,病也难禁,芭蕉枝上一声声,听也销魂,望也销魂。

棉鞋营南端,可以看见隔着围墙内的一座红漆斑驳的旧式洋楼,显得十分沧桑。这是“张佩纶宅”,“张佩纶宅”位于白下路273号,该建筑建于1912年,两层砖木结构,西式外廊式建筑风格,相传为李鸿章女儿闺房,故又名小姐楼,这里曾经是国民政府立法院的院址。与棉鞋营一墙之隔。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根据记载,张佩纶宅所处之地原为张侯府,是清代康熙年间张勇的府第,张勇以征讨吴三桂有功封靖逆侯,其子张云翼袭爵,官至云南总督。张侯府建于何时待考,可能是张云翼或张宗仁所建。清代同治年间,此宅为张佩纶所购居。民国初年,这所宅第还有一百数十间完整的房屋和一座幽雅的花园,民国16年(1927年)以后立法院设在此处,斛斗巷一度称立法院街。

民间相传,这座楼是李鸿章女儿李菊耦的闺房,张佩纶迎娶李菊耦后,李鸿章将其作为嫁妆送给了张佩纶,因此得名“小姐楼”。

寻常巷陌:棉鞋营

张佩纶(1848年至1903年),字幼樵,一字绳庵,号篑斋,直隶丰润齐家坨(今河北唐山市丰润区)人。清代同治10年(1871年)辛未科二甲进士,授翰林院侍讲。早年任职京城,自任“清流”。署任左副都御史,以弹劾大臣而闻名。中法战争初起时力主抗战,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防事宜,兼署船政大臣,马尾战败后,被夺职流放张家口。甲午战争期间,被弹劾干预公事,迁居南京。光绪29九年(1903年),病死于南京,终年五十六岁。著有《涧于日记》。

张佩纶为清代安徽按察使张印塘之子,娶李鸿章之女李菊藕为妻。李菊藕(1866年至1912年),名李经璹,小字菊藕(一作鞠耦),为李鸿章继室赵小莲所生。光绪14年(1888年),与相差17岁的张佩纶在天津李鸿章直隶总督署中举办了婚礼,成为了张佩纶的第三任妻子。清代光绪年间,张佩纶带着李菊藕移居金陵,居住在此,该名为“鸥园”,过着隐居的生活。当年,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在此出生,并在这里迎娶了张爱玲的生母黄逸梵。

民国元年(1912年),患肺病去世,时年四十六岁。

寻常巷陌:棉鞋营

张佩纶博闻强记,文思敏捷,学问渊博,“援笔数千百言立就”。《涧于日记》十四册,内容多为时务掌故及学术艺文。

【清代】张佩纶《过严子陵钓台》

沛公故人主吏掾,暮年徒跣谢前殿。当时祇有张子房,能致商芝来侍宴。

英雄使君帝室宗,师卢从郑臣卧龙。龙卧强为三顾起,钓竿茫茫独烟水。

【清代】张佩纶《自笑》

钝根自笑困阵编,经不能神笔未仙。郑学粗通嫌引纬,坡诗细读懒参禅。

渊源何取孙王辨,门户真知洛蜀偏。一卷乍开犹异说,固应朝市动纷然。

【清代】张佩纶《昌隆寺孤松》

残经卧佛隐孤峰,谁咒飞泉养伏龙。手抚苍官宜作弟,道光二十八年松。

【清代】张佩纶《响水梁》

百折终归海,徐之浊亦清。如何微搏激,便作不平鸣。

【清代】张佩纶《晚春》

市尘知避俗,兀坐玩春深。火烬茶香细,书横竹个阴。

惜花生佛意,听雨养诗心。傲吏非真寂,虚空喜足音。

【清代】张佩纶《谪居》

清时乘障谪居安,六拍悲笳且罢弹。牛血调能明蒋琬,乌头何惜誓燕丹。

短衣离地舆台笑,芒屦循溪父老看。九死孤臣亲齧雪,恩深未觉塞堧寒。

寻常巷陌:棉鞋营

“散原精舍”在头条巷,屋十余间,有回廊环绕,水木明瑟,亭阁幽洁,不闻市嚣,兼有城市山林之妙。“散原精舍”是陈三立在南京建的私宅,今已无迹可寻。头条巷在棉鞋营北侧约300米开外,临秦淮河。

棉鞋营与头条巷隔着常府街,往北径直走,是复成里与二条巷,而头条巷,在明代时期已有,因为是西华门南侧第一条巷子而得名。头条巷原来南起常府街,北至英威街,现在已经大大缩短,隐藏在二条巷和秦淮河之间的居民小区内。陈三立隐居南京期间,就居住在头条巷。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陈三立(1853年至1937年),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清代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历史学家陈寅恪、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陈三立1882年中举人,1886年中进士,授吏部主事,后任湖北两湖书院教习,主张变法。1898年协助其父陈宝箴在湖南推行新政,协助创设湖南时务学堂,参与创办南学会和《湘学报》,协助创办矿务局、官钱局、武备学堂等,戊戌维新失败后被革职;1903年任三江师范学堂总督查,次年参与创办江西铁路公司任协理、总理,后组建中国商办铁路公司;1912年起隐居赋闲。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陈三立为表明立场拒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陈三立被誉为晚清同光体诗人的首领,梁启超称其诗文为,“其诗不用新异之语,而境界自与时流异,浓深俊微,吾谓于唐宋人集中罕见伦比”。陈三立著述有,《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等,逝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光绪26年(1900年)四月,陈三立应友人薛申伯之邀,携带眷属离开江西到了南京,租赁珠宝廊(今建邺路、中山南路、白下路交接处)房屋一处,次年迁居于刘世珩在中正街(今白下路)空闲而稍宽敞的房子,这处房子是刘世珩之父广东巡抚刘芝田所置的刘家别业。光绪30年(1904年),陈三立得湖南商绅二万元资助,在南京西安门外头条巷,自建房屋十余间,有回廊、花径,后临青溪,广植花木,命名为散原精舍,又称金陵别墅。陈三立在此居住到民国18年(1929年),之后离开南京迁居庐山,前后共25年(其间亦曾短暂居住杭州上海等地)。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清代】陈三立《夜舟泊吴城》

夜气冥冥白,烟丝窈窈青。孤篷寒上月,微浪稳移星。

灯火喧渔港,沧桑换独醒。犹怀中兴略,听角望湖亭。

【清代】陈三立《渡湖至吴城》

钉眼望湖亭,烘以残阳柳。中兴数人物,都在寒鸦口。

【清代】陈三立《十一月十四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四首选一)》

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

【清代】陈三立《遣兴》

而我于今转脱然,埋愁无地诉无天。昏昏一梦更何事,落落相看有数贤。

懒访溪山开画轴,偶耽醉饱放歌船。诗声尚与吟虫答,老子痴顽亦可怜。

【清代】陈三立《晓抵九江作》

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合眼风涛移枕上,抚膺家国逼灯前。

鼾声临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鸦万峰颠。

【清代】陈三立《九日从抱冰宫保至洪山宝通寺饯送梁节庵兵备》

啸歌亭馆登临地,今日都成隔世寻。半壑松篁藏梵籁,十年心迹比秋阴。

飘髯自冷山川气,伤足宁为却曲吟。作健逢辰领元老,下窥城郭万鸦沈。

【清代】陈三立《由沪返金陵散原别墅杂诗》

坟墓阙展扫,阻乱踰雨岁。乡人复内讧,骋灵魂九逝。别墅设栗主,昭穆位相次。

清明荐时物,爰挈妇子至。跪起循旧典,奠醊寄遐思。子孙亡国身,呜呼灵所视。

宗周有由灭,抵隙号天助。猥诩捕蝉功,黄雀欲谁毙。举世化螳螂,一一饱长喙。

狂酲迷不返,鳌极瞬破碎。孰为悔祸人,焚黄更流涕。

据说,清代的官办出版机构“江楚编译总局”的所在地曾经在陈三立宅的对门,柳诒徵(1880年至1956年,字翼谋,号劬堂,知非等,江苏丹徒人。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书法家)的《自传与回忆·我的自述》中记载,“……那时译书局在南京中正街(今白下路)祁门会馆,与义宁陈伯严先生(三立)对门,时常亲炙,粗闻其诗古文绪论。陈戚通州范肯堂先生(当世)常游金陵,寓居陈家,我也常请教他……”

江楚编译官书总局,初名为江鄂译书局,清代光绪27年(1901年)9月由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南京创办,其创办目的是以编译教科书推动革新。局址在钟山书院内,后迁至中正街(今白下路)的祁门会馆。

陈三立的《由沪还金陵散原别墅杂诗》之五有句云:“饭罢携孺人,踏影临清流。阿兄对门居,有园有层楼。”“俞园”是俞明震在南京的宅第,与“散原精舍”同在头条巷,陈、俞两家是姻亲,陈三立娶俞明震之妹俞明诗为妻,“两家衡宇相望,往来便近”。

在一些民国时期的杂记中也有记载,俞明震居住南京时,初期在芝麻营三号(一说芝麻营六号),后来在头条巷的青溪之畔,购买地皮建造了“俞园”,与陈三立为邻。至于俞园的景色如何,陈三立有首《起疴始观俞园》诗中写道,“当门三两株,蕾小孕香薄。墙柳则扶疏,飏丝列帷幕。新竹腾长蛇,出屋孰能缚?陟亭带原野,烟岚垂漠漠。溪色青琉璃,山光紫芍药。夹日万象翻,精眩营魄跃”,由近及远,从门前的桂、柳、竹推及远处的原野、山光等万象,诗情画意,可见俞园景色之美。

《老照片·名人身影》中有张照片,是1916年陈三立64岁寿辰时与家人在俞园竹林的合影,照片上可以看到俞园内的一片茂密竹林。

寻常巷陌:棉鞋营

俞明震(1860年至1918年),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善化。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

寻常巷陌:棉鞋营

【清代】俞明震《天竺》

言从天竺寺,偶步下云房。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一鸟答松篁。檐卜花仍在,禅心但坐忘。

【清代】俞明震《重至金陵故居吊刘姬》

罢絮光阴萍满池,春风吹鬓白成丝。明知生累翻悲死,难遣中年况近衰。

花竹每思初种日,江山重见独来时。人间万事成追悔,地老天荒却怨谁。

【清代】俞明震《壬子元旦》

烛烬千家晓,悲欢又一时。人迎新岁日,春入未花枝。

论世含醒醉,编年有信疑。生存聊复尔,庭鹊冷相窥。

【清代】俞明震《焦山松寥阁夜坐》

月黑树蒙茸,惊鸦入窗里。团团一山雾,江势来不已。

槛外灯忽明,舳舻走千里。我亦东西人,往来送江水。

滔滔有今日,惜此中流砥。挂眼山无多,到海吾衰矣。

僧寮绳床平,涛声在席底。倾耳来睡情,平心得坐理。

始知倚楼时,妄念杂悲喜。萝径非不深,真隐人有几。

【清代】俞明震《暑夜雨初过平明泛舟出南湖》

昨夜南山雨,雷峰净如拭。澄波倒天影,云来满湖石。

石底一星明,馀光随桨没。忽惊鸥背红,荷边上初日。

曙色分远近,湖光有明灭。渐觉东方高,市声出烟隙。

日计在一晨,生事纷如发。蜕世吾何曾,替人愁午热。万事不如归,南湖风猎猎。

【清代】俞明震《长夜吟》

空江夜坐云崔嵬,合沓群山如马来。眼前瞬息恣万变,胡为墨守相争猜。

新民有术不能道,沧桑一剧悲者笑。鬼神毕竟误苍生,迷信何曾有宗教。

达官解事但形模,宪法不启愚民愚。百年积弱有天意,朝三枉自尤群狙。

滩头水寒千丈落,颓波散尽趋大壑。洗涤山川有雨声,莫诉烦冤向寥廓。

盘空大地如车轮,日光所被物态新。若使地轴不自转,谁是茫茫长夜人。

繁霜夜陨乌啼苦,荒江此境成终古。错怨东方不肯明,那识西天日方午。

【清代】俞明震《月夜登兰州城楼望黄河隔岸诸山》

月中望黄河,满目金破碎。沙堤不受月,因水得明晦。

城影落山腰,雁声出云背。三更天宇高,七月残暑退。

树动风无声,坐久得秋态。心知寒讯早,预作雪山对。

暂与解烦忧,清露入肝肺。忽闻伊凉歌,河声助慷慨。

河流去不回,明月年年在。斟酌古今情,几人临绝塞。

【清代】俞明震《六和塔》

铃语层层风雨寒,支筇人老怯凭栏。之江到此霸图尽,病雁横空来日难。

肯与西湖作屏障,可容东海镇狂澜。潮痕不没云栖路,佛火樯灯夜夜看。

【清代】俞明震《由六和塔归觚庵偶成》

何因分觉妄,渐喜断知闻。佳客来如燕,晨炊错认云。

一凉秋到骨,幽极鹭能群。剩有登高眼,悠悠送夕曛。

【清代】俞明震《韬光寺》

同在山光中,奇峰不足数。绝顶名韬光,万象待吞吐。我从灵隐来,幽境出廊庑。

剖竹引泉流,扪萝接虫语。含霜众壑阴,冲风一雁举。欲穷抢海观,惟见颓阳俯。

窗然入钟界,拨雾迎寒杵。洪声起何世,激荡成今古。生平哀乐情,聊借湖山补。

不学春游人,纷纷论晴雨。

寻常巷陌:棉鞋营

《金陵园墅志》中记载,“仓园,在复成桥畔,仇继恒拓而新之。增构初台于水阁旁,远挹钟山,近依淮水,颇饶风韵,遂为地方公会。”

夏仁虎《秦淮志·人物志》中记载:“仇太史继恒,……,任省城马路工程局,开局于复成桥下。于其旁仓址,集乡人资,经营仓园,设地方公会其中。临淮流建初堂,花石台榭,手自营度,遂成胜地。……,年八十,重游泮水,与友泛扁舟,过仓园旧址,时已占为某军队住所。眺望初堂,半废矣,喟然而返。”

《秦淮志·园林志》中记载有,“仓园,在复成桥旁,本复成仓旧址。仇太史继恒,归里后任马路工程,设局于此。就仓址经营为园,款皆募自乡人。设地方公会其中,与乡人月一聚食。一竹一石,皆太史手自位置,甚具苦心。有初堂,面山临水,为一园胜处,文酒之宴无虚日。秦淮丽人,恒棹扁舟,不召自来。或挑野菜,或锄新笋,或垂纶水际,得鱼即自行庖,歌呼纵饮而散。十六年后,公会星散,园为军队所占,竹木半为樵苏,屋宇亦渐颓敝矣。”

仓园,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山水园林,以小见大,全园依秦淮河,以水景见长,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景致自然和谐;以曲院回廊取胜,花木修竹参差,亭台楼榭林立;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野趣盎然。其中的“初堂”为仓园中主要建筑,楼高三层,临秦淮河水湾,可远眺钟山,可临流垂钓。

陈三立1922年写的诗《七月十三日偕宽仲宗武登仓园新楼凭眺至月上》中描写了仓园的景致,“突兀楼观跨溪水,新髹朱紫光葳蕤。并倚栏楯染凉色,完杨柳插青琉璃。”此时仓园应该是刚建成不久,仇继恒任南京马路局长大约在1916年前后,由此可见,仓园的建园时间大约在民国5年(1916年)至民国11年(1922年)之间。

【清代】陈三立《七月十三日偕宽仲宗武登仓园新楼凭眺至月上》

邻园过雨秋生枝,魂魄踊跃苏癃疲。襄阳耆旧导我出,亦有柱史相攀随。

突兀楼观跨溪水,新髹朱紫光葳蕤。并倚栏楯染凉色,完杨柳插青琉璃。

蝉嘶虫语漏缝隙,洗波浓黛连城陴。游鯈可数红蓼底,微欠钓叟蹲孤罴。

斜阳如谷覆钟阜,饥理粲粲颅骨奇。深藏陵墓耸危塔,分晴草树犹离披。

南朝风物赚一瞥,安问烽燧含疮痍。主人不归笑把酒,看移大月成罘罳。

晚鸦下逐带桥影,翻弄吟抱鸣笳悲。

【清代】陈三立《初春过仓园啜茗初台赋示主人》

飘袂来寻梅蕾红,池头亭角起春风。岩峦层累含晴出,步履依稀入画同。

隔茗长桥疲跛鳖,回香一水照惊鸿。歌怀坐接南朝梦,输借丝笔作钓翁。

民国24年(1935年),八十岁的仇继恒与朋友泛舟秦淮河,再过仓园旧址,几成废墟,眺望“初堂”塌毁已半。是时,仓园大部分已经被航空署第二飞机队占用,其余部分已在筹建复成仓小公园、市立图书馆等,物非人非,仇继恒黯然而归,不久便撒手人寰。

在1927年的《最新南京全图》上可以看到“马路工程局”的标注,但在1932年的《新南京地图》上,相同的位置处则标注了“飞机第二队”的字样。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仇继恒(1855年至1935年),字涞之,晚号赘叟。清代上元(今南京)人。光绪8年(1882年)举人,光绪12年(1886年)进士,授庶吉士。1889年任清政府户部主事,后外放,历任陕西城固县、凤县、合阳县知县,1904年调西安总督衙门学务处,创办陕西第一所高等学堂(现西北师院前身),任监督;1908年被选为江苏咨议局议员、副议长;民国时期曾任农会会长、地方公会会长,南京马路工程局局长等职。

仇继恒精音律,善书法,其书法受过“馆阁体”洗礼,楷书似从“欧”字化出,端整持重中显露古雅朴茂风姿,笔法苍劲而不板滞,予人诗书交融的美感。仇继恒还善奏古琴,在仓园里设宴演艺,招待当地社会贤达和文人精英,轻歌曼舞以佐觞娱宾;还曾在仓园组织了乐队,并广受女弟子,传艺授业。一时金陵女弟子,各以艺汇集仓园。

【清代】仇继恒《题汤山温泉》

黄菊未残,招饮喜开彭泽径;缁尘不染,咏归快挹舞雩风。

【清代】仇继恒《题汤山陶庐》

小住为佳,有濠濮间意;一尘不染,比羲皇上人。

对东篱菊,把酒陶然,何殊彭泽归来以后;此一池水,濯缨亦可,且听沧浪清浊之歌。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西侧,相距不足100米的一条平行的街道名为马路街,那里曾经是“千顷堂(千顷斋)”的旧址。

《钟南淮北区域志》中记载,“中干路自旗营小门历斛斗巷口、巷后马路街,有黄征君虞稷宅,其中千顷堂藏书甚富。”

《首都志·街道》中记载,“马路街,朱绪曾《北山集》:黄虞稷亦居此,筑千顷堂,藏书数万卷,有《千顷堂书目》。”

千顷堂,旧址在秦淮区马路街,是明代南京国子监丞黄居中居住并藏书之处,一生共收藏了六万余卷书,分六部,编《千顷堂书目》6卷。其子黄虞稷,在其基础上又继续收藏,达到八万多卷,多为珍本,并把“千顷斋”改名为“千顷堂”。千顷斋(堂)所藏之书,以明代人的著述最齐备,上至明代十六朝帝王将相的著作,下至布衣文人的诗文杂记,搜罗网尽。黄虞稷所编《千顷堂书目》32卷,是现存反映明代艺文著述最全的目录著作。按经史子集四部五十一类排列,每部类下先列明人著述,后附有南宋咸淳以下和辽、金、元各朝著作,总计收录明人著作一万四千余种,附载宋、辽、金、元四代著作二千四百余种。千顷堂为清初著名的藏书楼之一。

寻常巷陌:棉鞋营
寻常巷陌:棉鞋营

黄居中(1562年至1644年),明代著名藏书家。字明立,又字坤吾,号海鹤,人称“海鹤先生”。万历13年(1585年)举人,初授上海县教谕,后迁南京国子监丞,遂全家徙居江宁(今南京)。晚年建“千顷斋”,毕生藏书6万余卷。著有《千顷斋集》30卷,另有《千顷斋杂录》、《二酉斋诗》、《文庙礼乐志》、《文征》、《论世录》等。

黄虞稷(1629年至1691年),字俞邰,号楮园,明末清初晋江安海人,黄居中之子,藏书家。崇祯期间随其父移居南京。黄虞稷从小受父亲黄居中熏陶,刻苦向学,嗜书成癖,七岁能诗,十六岁入江宁郡学,博览群书,于典籍“问无不知,知无不举其精义”。著有《千顷堂书目》以及《大清一统志》、《我贵轩集》、《建初集》、《朝爽阁集》、《蝉巢集》、《史传纪年》、《楮园杂志》等诸书,但大都失传。

寻常巷陌:棉鞋营

【明代】黄居中《壬戌春日阅邸报有感二首·其一》

征兵索赋罢何时,西蜀东韩事可危。戈戟舌端谋国少,军麾纸上出关迟。

天威未取鲸鲵僇,庙算犹同燕雀嬉。战守茫茫纷聚讼,狐臣纬恤泪空垂。

【明代】黄居中《壬戌春日阅邸报有感二首》

征发传呼獬豸威,台臣拥传有光辉。书生讲武皆投笔,游客从戎尽着绯。

使括登坛名半假,效韩驱市计全非。逍遥河上如风影,愁绝成都未解围。

【明代】黄居中《有渚轩宴集用韵答潘景升轩以顾渚茶得名余与》

独醒惭逋酒债频,随君啜茗坐花茵。酒楼邀月人怀楚,茗渚抽烟鸟报春。

话到丁年惊逝水,歌翻《子夜》动梁尘。犹怜掷果当年客,日日江皋赋雒神。

【清代】黄虞稷《书影梅庵忆语后·其一》

珊瑚枕薄透嫣红,桂冷霜清夜色空。自是愁人多不寐,不关天末有哀鸿。

【清代】黄虞稷《题马士英画》

半闲亭上草离离,尚有遗踪寄墨池。犹胜当年林甫辈,弄獐贻笑误书时。

【清代】黄虞稷《书影梅庵忆语后·其二》

半床明月残书伴,一室昏镫雾阁缄。最是夜深凄绝处,薄寒吹动茜红衫。

【清代】黄虞稷《次林茂之先生八十自纪韵》

八十才名遍九州,先朝遗老至今留。听谈旧事开元载,早识词人万历秋。

藜杖寻诗荒径外,松风坐客小楼头。乳山咫尺能招隐,我欲从之一溯游。

【清代】黄虞稷《赠王石谷》

松老钟山废苑空,六朝遗迹散飞鸿。冬晴几日闲驴背,写出荒寒落木中。

黄虞稷与当地藏书家丁雄飞等人建立“古欢社”,约定每月互访,质疑问难,借书抄书及校勘。相互拟定了《古欢社社约》,其中云:“每月十三日丁至黄,二十六日黄至丁。为日已订,先期不约。要务有妨则预辞。不入他友,恐涉应酬,兼妨检阅。到时果核六器,茶不计。午后饭一荤一素蔬,不及酒,逾额者夺异书示罚。与徒每名给钱三十文,不过三人。借书不得逾半月,还书不得托人转致。

两人都十分遵守“社约”,每月逢13日和26日,相互往返于乌龙潭的心太平庵和马路街的千顷堂之间。在乌龙潭公园中还有一幅“藏书情缘”的石雕画,画中有黄虞稷和丁雄飞两人,讲述的就是这段书林美谈。

寻常巷陌:棉鞋营

现在的棉鞋营,街道两侧高低不同的楼房,丝毫没有当年的景象,至于那些名门大宅的大致位置也无从得知,只是在残缺的历史记录之中,似乎可以寻觅到一些当年的踪迹。管同宅在棉鞋营;郑孝胥的濠堂(春园)“地在绵侠营”,毗邻鉴园而立,可眺钟山;吴学廉的鉴园“在大中桥”;赵继元的“赵公馆”前后九进,北至复成桥,南至大中桥;张佩纶宅原为张侯府;陈三立的“散原精舍”在头条巷,屋十余间,有回廊环绕;俞明震的“俞园”在头条巷的青溪之畔,与“散原精舍”为邻;仇继恒的“仓园”在复成桥畔;而黄虞稷的“千顷堂”则在马路街……

寻常巷陌:棉鞋营

棉鞋营,一条十分普通的街道,看起来有些凌乱,却有着如此厚重的文化底蕴。

寻常巷陌:棉鞋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