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吠陀文学之三:赞颂诗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印度吠陀文学之三:赞颂诗

  在吠陀本集所收入的众多诗歌作品中,赞颂诗占有相当大的份量。从内容上看,古印度人的赞颂诗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居民和古埃及人的赞颂诗相比,并没有特别突出之处,尤其是与古埃及人的赞颂诗几乎如出一辙。如果把内容按类别区分,则可分为颂神诗、赞美大自然的颂歌及歌颂君王的诗等。

1.颂神诗  

在吠陀众神中,因陀罗居于最高地位,赞颂他的诗也最多,近250 首,约占《梨俱吠陀》颂诗总数的四分之一。因陀罗是战神,也是雷雨神。他手执金刚杵,常乘车作战,疾驰如飞。面对干旱恶魔弗栗多,或称龙(蛇),他劈山引水,解放七河,为雅利安人解除了许多灾难;他还与土著居民达萨作战。因此,因陀罗是印度雅利安人部落社会的英雄神,是其民族神。因陀罗力大无比,英勇善战:

" 生气勃勃的主神刚一出生,  即成为诸神的保护者,威力无穷;  在他的呼吸前面,因他勇猛力大,  两个世界颤动。众人啊!他就是因陀罗。  他使动摇的大地牢牢稳定,  颤抖的群山也得以平静。  他划出广阔的中空,  支撑天庭。众人啊!他就是因陀罗。  他杀死了龙,解放了七河,  从伐罗的洞中赶出群牛。  在两块岩石之间燃起了火,  武士会战中的掠夺者。众人啊!他就是因陀罗。"
  因陀罗不仅在战斗中顽强勇猛,战无不胜,而且也是人们在战争中的保护者,在他的保佑下,人们便会取得胜利:

" 两支敌对的军队相遇时都要向他呼喊,  无论是强者或弱者;  乘同一战车的两个人都为自己  向他祈祷。众人啊!他就是因陀罗。  没有他的帮助人们决不能胜利,  在战斗中他们向他祈求援助。  这个世界的一切只是他的投影,他摇动了  不可动摇的事物。众人啊!他就是因陀罗。"
  对战神及英勇好战品格的颂扬反映了雅利安人在向国家过渡及建立新秩序过程中,征服战争(或称武力)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尚武精神也是一个民族在向文明阶段迈进的过程中产生的,或者说是伴随文明的诞生而出现的。战神是秩序的创造者和保护者,雨神则是和平时期人们生活的保护者。  

下面这首雨神赞歌表现了人们对平安、祥和和丰饶生活的向往:

" 提起巨大的水桶向下倾注,  让被解放了的小河向前奔流。  用酥油把天地浸透,  愿有充足的饮料供给群牛。  雨神啊!你发出雷电轰鸣之声,  击倒了罪凶,  这个世界,大地上的一切,  都为之欢腾。  你降下倾盆大雨,及时停息;  你使沙漠成为可以通行的地方;  你使植物生长,为我等享用;  你赢得了生物界的颂扬。"
  在《梨俱吠陀》中,赞颂火神阿耆尼的诗篇达200 余首,其数量仅次于因陀罗颂歌。火神阿耆尼是家庭的保护神,在一些诗中通常被直接称为" 家主" "家庭祭司"

" 我赞美阿耆尼祭司,  神圣的祭祀执行者,  咏歌者,财富赐予者。  他受到古代仙人赞美,  他受到今日仙人赞美,  但愿他把诸神带来!  但愿仰仗他获得财富,  兴旺发达,蒸蒸日上,  英雄辈出,名声远扬。"
  在《梨俱吠陀》中,赞颂酒神苏摩的诗有120 余首,其数量排在因陀罗颂歌和阿耆尼颂歌之后,列第三位。对酒神苏摩的赞颂表现了古印度人对酒的嗜好,及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他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我们饮下苏摩,获得永生,  我们走向光明,找到天神,  现在,谁还敢敌视我们?  甘露啊,谁还敢欺侮我们?  苏摩啊,像朋友对待朋友,  苏摩啊,像父亲对待儿子,  请你愉快地流进我们心里,  苏摩啊,推迟我们的死期!  晶莹的酒滴强身健胃,  犹如皮带将车辆捆紧,  但愿这些酒滴保护我,  使我不瘸腿,不生病。"
  从这首对酒神的赞歌中我们看出,古印度人把酒作为强身健体、治愈百病的灵丹妙药,人们希望苏摩酒能使他们获得永生。虽然关于榨取苏摩酒的植物——苏摩,迄今还无法确知它为何种植物,关于苏摩酒的成份和特性也知之不多,但无疑,苏摩酒在古印度人的生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不仅人们喜爱,所有的天神也都爱喝。它能使人精神愉快,也能促使人们兴奋,干劲倍增。古印度人对苏摩酒的偏爱,与古埃及教谕文学中对酒的戒备形成了对照。在新王国时期的教谕文学《阿尼教谕》中,阿尼教育儿子不要贪杯恋酒,它能使人酒后失言,招致灾害。

2.大自然的颂歌  

古代印度人如同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古代埃及人一样,都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感情,充满着无限的赞许,对其尽情地讴歌。这也是一切古代民族共有的特性。从美学方面讲,原始人和文明之初的民族具有朴素的审美观念,他们崇尚朴素无华,顺其自然。从历史发展来看,他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很低下,自然界的万物和自然力对他们还很神秘,这时的人类还基本上依靠自然生存,因此他们对赐予他们生存权或生命的自然界的万物和自然力便产生敬畏之情。因此,他们对大自然的颂歌与现代人对大自然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讴歌不可同日而语。  

太阳大概是最受古代民族热爱的自然物了。古巴比伦人有著名的《沙马什赞歌》,古埃及人有著名的《阿吞赞歌》,古印度人赞美太阳的诗篇也非常多,《梨俱吠陀》中就有约10首。无论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古埃及人,还是古印度人,他们对太阳的赞颂都非常直接、朴素,主要歌颂太阳驱赶黑暗、唤醒沉睡的人们这一特性。

在《梨俱吠陀》中歌颂黎明的诗达20首之多,诗人们以漂亮的词藻和生动的比喻把黎明描绘得栩栩如生:

" 仿佛自恃体态娇美的浴女,  亭亭玉立,盼望我们看见,  这天国的女儿,驱散黑暗,  带着光明,来到我们面前。  你是我们眼中的吉祥女,  你光芒远射,照彻天空;  辉煌灿烂的朝霞女神啊,  你袒露胸脯,大放光明。  吉祥之光像奶牛出栏,  朝晖布满辽阔的空间。  你用光芒将黑暗驱逐,  光辉的女人,请赐福。"
  人类的早期文明发生在大河谷地,换句话说,名川大河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们赐予早期人类以基本的生存条件,同时它们若泛滥成灾也危害人类,因此人们对它们既敬且畏。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称颂他们赖以生存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埃及人赞美他们的生命之根尼罗河,古印度人则赞颂他们自己的河流——印度河,如同他们赞美太阳一样,这些古代民族在赞颂河流方面——虽然是不同的河流——也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他们都赞颂河流的磅礴气势,赞颂河水赋予万物生机,同时祈求河流不要泛滥成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