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17世纪文学之五:弥尔顿2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欧洲17世纪文学之五:弥尔顿2

第二条线索是描绘撒但的反叛过程。在这一条线索中反映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精神面貌。如果说前一条线索描写了人类基本存在的悲剧性质,那么这条线索则是以同样思想再现了人类历史的特殊阶段。在撒但的反叛精神之中,具有一定自由、民主的思想,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特点。  

我现在做你们的领袖,首先是因为  

这正当的权力,并且合乎天理,  

其次是由于自由选举,再加上我  

在计谋策划与战斗中所立的功绩;  

至少把损失恢复到这个地步,  

大家一致同意,没有异议。

他反对世袭继承,并且一定程度上要求自由选举。他反对上帝把自己的儿子立为诸神之长。因此率领众天使军反叛。他的斗争失败了,然而他决不屈服,继续斗争。弥尔顿对撒但的反叛是肯定的,因此把撒但的形象塑造得高大伟岸,勇敢多智,且身先士卒。他曾说过在天上坐上大王宝座,就意味着具有比别人更多享受的权力,但是在他的王国里就意味着有比别人更加努力战斗的义务。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他的欲望更加膨胀,也变得独裁专制。因而连他忠诚的部下亚必迭都起来反对他。撒但的转变,使他的形象不如前面那样高大威武,变成一条蟒蛇,渺小可憎。撒但形象的转变,表露出作者对无限要求满足欲望的否定。弥尔顿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口口声声否定他,另一方面又极力赞扬。当然对撒但的形象后来基本持否定态度。这种肯定与否定之间同样存在难以调解的冲突,正因为如此才使撒但走向可悲的境地。撒但形象的转变也间接地说明了资产阶级失败的原因。  

《复乐园》(1671年)是弥尔顿在朋友的建议下创作的。作品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中耶稣被引诱的故事。基督教认为,复乐园是耶稣降生为人,为亚当替罪牺牲,死而复活,这样才能恢复乐园。但弥尔顿认为,面对种种利诱,经得起考验,保持坚强的意志,就算是复乐园了。因此作品写了耶稣在约旦河受了约翰的洗礼之后,禁食40天。撒但化装成老农夫,引诱禁食后的耶稣,先是摆出了丰盛的美酒珍馐,接着又以荣誉为诱饵,劝耶稣尽快即大卫的王位。但各种利诱都被耶稣拒绝。最后撒但把耶稣引到圣殿的最高塔尖上,说如果耶稣是神子,那么他跳下去也不会受伤。结果耶稣跳下去,被天使接到美丽的山谷。这部作品以王朝复辟时期作为背景,歌颂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战斗精神。这在曾经参加英国革命的人纷纷变节的时代,具有特殊的意义。  

《斗士参孙》(1671年)是一部悲剧,取材于《旧约.士师记》。作品写了斗士参孙由于妻子大利拉出卖了他力大无比的秘密,被非利士人抓住之后,挖去了双眼,剪去了头发,关进监狱里服苦役。最后在非利士人欢庆节日时候,他去表演武艺。这时他的头发已经长了出来,恢复了那惊人的力量,就推断了大厅的两根大柱,与敌人同归于尽。对参孙来说,生命的价值就在于战斗,他深深自责没有完成打击敌人的任务。然而人们对他并不理解,并不太以做亡国奴为耻,因而他是孤独的。但他仍然在孤独之中念念不忘自己的使命。他身体的残疾与健全的理性战斗意志之间构成了不可解决的冲突,正是因为这一冲突不能解决,不能把以色列从非利士人手中解放出来,参孙焦虑不安。在参孙身上最突出的特征是坚强的意志、不败的斗志,他的性格是体现他生命意义的具体化过程,具有悲剧不可解决冲突一样的力量。这两种力量的同样强大,使参孙具有崇高的美感。悲剧创作于革命失败之后,参孙的斗志无疑表现了对革命的坚贞信念。另外参孙的生活遭遇颇似弥尔顿自己的经历,精神上也有类似之处。

在艺术形式上,弥尔顿直接采用古希腊悲剧的形式,而不是按照古典主义标榜的方法创作。弥尔顿之所以采用古希腊悲剧的形式,是" 因为今天有许多人轻视,甚至侮蔑悲剧,把它看成普通的小插曲;由于诗人错误地把喜剧的成分搀杂在悲剧的肃穆和严峻里面;或者引进浅薄庸俗的人物,这是一切明眼人都认为是荒谬的。" 这部悲剧具有古希腊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