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六:卢梭2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欧洲启蒙主义文学之六:卢梭2

卢梭首先对他们的爱情悲剧给予深切的同情,肯定了他们的爱情。卢梭没有把他们的爱情仅仅作为爱情来写,而是把他们的爱情置于深刻的思想基础上。卢梭提出" 返回自然" 的口号。卢梭正是把他们的爱情作为返回自然的感情来写的,认为只有符合自然感情的爱情才是道德的。尤丽和圣.普乐的爱情真诚自然,没有金钱势力的作用,也没有淫乱邪恶。他们的相爱是青年男女正常自然的发展,合乎情理。圣.普乐是一个才貌兼备的青年,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他周围的青年出色得多,他完全值得被尤丽挚爱。尤丽则美丽温柔,心地善良,连鱼鸟都不忍为人宰杀。但是,他们自然感情的敌人是封建等级制度与观念,两个不同等级的人结为夫妻,在当时社会现实来说是不可能的。

其次卢梭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时,仍然表现了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年轻人相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他人没有权力扼杀。圣.普乐向尤丽证明自由恋爱是人的基本权力,他们的恋爱是一种美德。他重视感情,歌颂个性解放。但是,不仅他们的自然感情遭到封建等级制度与观念的扼杀,连尤丽的生命也被夺去。在尤丽身上特别突出地表现了爱情与封建门第观念、名誉、礼教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给她造成终身无法摆脱的痛苦。痛苦并没有因为尤丽的结婚而结束,圣.普乐再次来到尤丽的家里,使尤丽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为封建贤妻良母的意识所束缚,不能超越封建礼教,内心之中极度痛苦,最终悒郁而死。他们的悲剧就是对封建等级观念的控诉。圣.普乐与尤丽虽然具有反抗封建的观念,但非常有限,他们并不敢私奔出走,终究成了牺牲品。

小说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不仅是因为小说采用书信体形式,抒发感情有着比情节发展更重要的份量,还因为是卢梭的解放感情的思想表现。小说中的自然景色描写极为清新优美,尤其是描写了华莱山区、莱蒙湖畔以及克拉伦乡间的田野风光,极为迷人,也艺术地表现了小说人物的自然感情。  

《爱弥尔》(1762年)是论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小说副标题为" 论教育"。小说的主人公爱弥尔是一个贵族的孩子,以他婴儿、幼年、少年、青年等四个时期的成长过程,阐明作者的教育思想。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返回自然状态的人,成为有用的人材,从而避免使人在恶浊的社会环境之中变坏。卢梭的自然状态的人应当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崇尚理性,而不受封建专制和反动宗教的精神奴役;具有自然朴实的作风,而不是贵族的矫柔造作;要有强健身体,吃苦耐劳精神,是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而不是文弱而寄生的贵族;要具有自然平等的思想意识,而摈弃封建的等级观念。卢梭认为穷人是最接近自然状态的人,贵族、富人则因为其阶级偏见,远离自然状态,因此卢梭把爱弥尔设计成贵族的孩子,让他远离城市,住在农村,与淳朴的农民相处,参加体力劳动。爱弥尔在大自然中奔跑,呼吸大自然最清新的空气。通过自己的亲身感觉来认识对象世界的冷热、重量等,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最后爱弥尔与接受过同他类似教育的苏菲结婚。卢梭在书中宣扬的是启蒙主义的基本思想,试图建立一种与封建价值观念完全不同的新的价值体系。  

《忏悔录》(1778年)是卢梭的自传,回忆了从出生到1766年这50多年的生活道路。卢梭本来没有写自传的想法,但是因遭到统治者的疯狂迫害,被咒骂为" 疯子" " 野人" ,书被焚烧,人被通缉,过着到处流浪的生活而不得不为自己辨护,于是写出了自传:" 请你把那无数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 我比这个人好。'"自传在叙述自己的历史之中,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精神丰富的平民形象。他朴实自然,热爱知识,追求个性解放,具有丰富的启蒙思想。他蔑视当时社会不平等的封建习俗、礼教、偏见,以个人的意志和兴趣作为生活的出发点,展现了维护基本人权的个人奋斗过程。卢梭给自己作传追求绝对的真实,并没有美化自己,以极其坦诚的态度叙述了自己的种种恶行与隐私。这不仅阐释了卢梭的人性本善,由于社会恶浊才使人变坏的思想,也使作品中的平民形象更为真实可爱。  

卢梭与伏尔泰、狄德罗誉为启蒙运动三大思想家、文学家。从18世纪当时来看,伏尔泰是启蒙主义领袖,而狄德罗在思想上超过了伏尔泰和卢梭。从对后世文学发展来看,卢梭的影响最大。他不仅给美洲的启蒙运动以重要影响,而且对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尤其是他文学创作的三个特点,即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对感情的表现,对大自然的描绘,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精神的主要来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