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以色列君王谱】犹大王国(五)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犹太人古国:犹大王国(五)

(6)西底家

西底家(希伯来语:;希腊语:ζεδεκιαςZedekias;古英语:Zedekiah;阿拉伯语: صدقيا,Şidqiyyā)是犹大王国的末代君主,是南国决定性的最后10年内政治上的关键人物。

597年,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掳走国王约雅斤,将约雅斤的叔叔玛探雅改为西底家,立为国王。虽然他有先知耶利米作为顾问,但还是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是照约雅敬一切所行的。

西底家在21岁时登上王位,在位11年。不顾耶利米等人的强烈反对,以及约雅斤的先例,与埃及法老阿普里斯结盟对抗巴比伦,于是尼布甲尼撒率领全军前来围攻耶路撒冷 。城内发生严重的饥荒:吃奶孩子的舌头,因干渴贴住上膛;孩童求饼,无人擘给他们。素来吃美好食物的,现今在街上变为凄凉;素来在朱红褥子中养大的,现今抱卧粪堆;...慈怜的妇人亲手煮自己的儿女;当我民被毁灭的时候,他们的儿女成了自己的食物。

西底家在位第9年,前5891010日,尼布甲尼撒包围耶路撒冷(耶利米书524),18个月后(前58749日),耶路撒冷城内发生严重饥荒,城被攻陷,尼布甲尼撒在抢劫之后将耶路撒冷夷为平地。西底家试图逃走,在耶利哥的平原被巴比伦军队俘获,尼布甲尼撒在利比拉审判西底家,在他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炼锁着带到巴比伦,关押在狱中,直到去世。

耶路撒冷陷落以后,护卫长尼布撒拉旦执行命令,将该城被夷为平地,只允许少数最穷的人留下,修理葡萄园,耕种田地。

耶利米锁在耶路撒冷和犹大被迁徙到巴比伦的众人中,护卫长尼布撒拉旦将他提出来,从拉玛放走以后,从耶和华有话临到耶利米。耶利米还没有回去,护卫长说,你可以回到沙番的孙子,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那里去;现在巴比伦王派他管理犹大的城邑;你可以在他那里住在民中;不然,你看那里合宜,就可以往那里去。于是护卫长送他粮食和礼物,放他去了。耶利米就到米斯巴见亚希甘的儿子基大利,在他那里住在那地余剩的民中。

①人物生平

他于主前597586年在位;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两度攻击耶路撒冷,正在597586年。第一次攻击的原因,是因为约西亚的儿子约雅敬(主前609-598在位)叛盟。然而等到尼布甲尼撒军队攻陷耶路撒冷时,约雅敬早已死了;他18岁的儿子约雅斤继承了王位。尼布甲尼撒废了这年轻的君王,把他掳到巴比伦。和他一同被掳的,还有国中的精英分子:政府官员、军官、匠人。尼布甲尼撒立了约雅斤的叔叔玛探雅代替他;约雅敬和较早时作了一个短时期君王的约哈斯(主前609在位),是玛探雅的兄长。玛探雅是约西亚王第三个成为犹大王的儿子。巴比伦王把玛探雅的名字改为西底家,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义。他的做法和12年前,埃及法老立以利亚敬(神兴起)为犹大王,并给他改名为约雅敬(耶和华兴起)的做法一样(王下23:34*)。两次外邦的宗主,都把一个民族主义的名字,赐给被立为王的人。他们得到了作为君王外表上的虚荣,却没有什么独立的权力;他们的身份实际上是藩属。

②权力危机

作为犹大的君王,西底家发现他身处两难之间。很多人显然视约雅斤为真正的君王(参耶28:1*-4)。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大人,依然以约雅斤年号纪年(王下25:27*;结1:2*)。巴比伦人虽然强迫西底家立誓效忠(代下36:13*;结17:13*-18),却有证据证明他们也视前任国王为真正的君主,西底家不过是摄政者而已。他们把持约雅斤,可能是预期在有需要之时,恢复他的王位。

犹大弥漫着虚幻的乐观态度,这对新王来说,也没有帮助。他们满有把握地相信,国中领袖被掳不过是暂时的事:假先知保证在两年之内,巴比伦的权势将被打破(耶28:2*-4)。耶利米虽然反对这些先知,他的信息却无人支持。

③内忧外患

内忧外患催迫西底家改变他政治上的效忠。他即位后第四年(主前593),邻邦亚扪、摩押、推罗、西顿组成联盟抗拒巴比伦的霸权,谋求独立。他们的使节,也到了西底家那儿(耶27:1*-4),但耶利米却劝谏他不要参与其事。根据耶51:59*节,西底家同年到访巴比伦。他可能是被召到此,要重申效忠,并解释他在当时政治情况中所担任的角色。计划中的革命并没有成为事实,可能因为埃及的支持,在法老尼哥死前不能实现。尼哥是尼布甲尼撒的手下败将。然而尼哥的继承人森美忒库二世(主前594-589在位)野心却较大,图谋在巴勒斯坦占一立足之地。

犹大皇室中有一个强而有力的亲埃及派。这派的支持者正像百多年前希西家王的参谋一样,相信埃及能够帮助他们摆脱东方宗主的掌握(参赛31:1*-3,赛36:6*)。西底家无法抵抗这些政治压力,终于决定效忠埃及。

④继承森美忒库

继承森美忒库为埃及法老的合弗拉(主前589-570在位),在西方组成了一个抵抗巴比伦的联盟。根据结21:18*-32节和25:12*-17节,犹大和亚扪支持合弗拉,但以东和非利士却精明地没有参与。先知以西结(结17:13*-18)谴责一心渴想摆脱巴比伦的西底家,因为他违背了向尼布甲尼撒效忠的誓言(参代下36:13*),差遣使节到埃及联络援兵来背叛巴比伦。

面对埃及敌人所策动的革命,尼布甲尼撒被迫领兵西行。他在亚兰(叙利亚)北部的利比拉设立大本营,决定以耶路撒冷为主要目标(结21:18*-23)。对耶路撒冷的初次围剿曾中止了一段时期。然而,第二次围城却残酷地继续到城破为止。和手下军兵一同向东逃亡的西底家,在耶利哥附近被擒,并被带到北方的利比拉,到尼布甲尼撒王面前。他在那里因毁弃效忠的诺言而受审判。他众子在他眼前被杀,以为惩罚。他最后所见的,就是这个悲惨的情景;他的眼睛随后更被剜出。尼布甲尼撒把他用铜炼锁着带到巴比伦,他终于在那里死在狱中(王下25:5*-7;耶39:7*,耶52:8*-11;参结12:13*)。

⑤外交盟友

西底家和耶利米很自然都是盟友,因为他们在政治上都是巴比伦的支持者。但当巴比伦人围攻耶路撒冷,西底家王却差遣两个代表,向先知求问神的信息,希望神会像昔日一样介入其事,拯救他的百姓(耶21:1*-7;参赛三十六章,三十七章)。耶利米却要让王失望。他奉神的名宣告尼布甲尼撒的大胜,就是彰显神对犯罪子民的怒气。

在耶34:1*-7节,耶利米给予西底家看来无情的安慰:他能保存性命,也终会平安去世,获得皇室光荣殓葬。但这保证之中也包含了警告:被掳到巴比伦,是无可避免的。由于信息的本质是安慰与审判参半,君王的葬礼不在巴比伦而在耶路撒冷举行又是较自然的结论,令部分学者作出不同的解释。他们认为第4-5节为第2-3节可怕的宣告,提供了可喜的抉择,条件是西底家需顺从神的话(第4节),投降不再反抗(参38:17*-18)。

王后来又再差派代表见耶利米,请他为国代求(耶37:3*)。这时巴比伦人暂停围城(第耶37:5*),战事比较缓和。王的要求实际上是间接要求神的帮助,希望得到较好的结果。但耶利米只复述最坏的宣告:敌军在击败埃及援军后,终会攻陷耶路撒冷。

此后不久,耶利米被人以投降巴比伦的罪名拘捕殴打。西底家暗中召他见面,再次求问神的信息(耶37:17*)。耶利米重复灭亡的信息,但又趁机为自己被囚而请愿,求王把他接管,使他不致受到政敌残忍的对待,甚至丧命。西底家显然感到无力下达释放的命令,但起码也把耶利米转移到皇室的权力底下。他又为耶利米安排了每日有限的粮食;被围之城一天有饼,耶利米都得到供应(耶37:21*)。

32:3*-5节揭发了西底家囚禁耶利米的理由,是因为耶利米预言耶路撒冷必被巴比伦攻取。这个段落也简述了耶利米当时预言的信息,内容包括了西底家会落在尼布甲尼撒手下,被带到巴比伦,直到耶和华临到西底家的时候(耶32:5*)。耶32:5*可以解释为神眷顾西底家,对他加以善待(和合本译作直到我眷顾他的时候;参上面有关耶34:1*-7的讨论)。然而另一方面,这话却可能是个不吉的征兆,表示神临到他时,将会带着终极的刑罚──死亡(参民16:29*)。

耶利米书三十八章又为耶利米被囚和西底家与他秘密会面,提供了更多的资料。学者不能肯定,本章在时间上是连接在上一章之后,还是上一章事情的补述。耶38:5*和耶38:24*-26节,显示出西底家王在他的臣仆面前,是何等软弱和怯懦。同时又证明了西底家十分尊重耶利米,政治的压力若非如此的大,他甚至可能接受这位先知奉神的名给他的指示。王抱歉不能遵从耶利米的劝戒,是违反他本人的判断的。在软弱、优柔寡断的个性和严重外在压力的限制下,西底家起码也竭尽所能,保护神的仆人免受迫害和虐待。后世把他评为宗教叛徒和懦夫,可能也是无可避免的事。然而,照太25:35*-40节的标准,他似乎配受更多的同情。

23:5*-6节(参耶33:15*-16)记载了一个预言,描述理想君王大卫家的弥赛亚,在他的统治下,昔日一切君王的应许都会成为事实。耶和华──我们的义这个称号,显然和西底家的名字有关连(他名字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义)。可能有人对西底家存有弥赛亚的盼望,先知却关切要把它否定。无论如何,耶利米似乎有意把西底家失败的统治,和应许之中配得这个名字的君王,作成对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