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追忆父亲打更

 文乡枞阳 2020-09-01

作者模仿父亲当年打更声

小弟那天搬新家,在整理杂物时,我发现一面破铜锣。看着这面破铜锣,我不禁想起了父亲,想起了父亲打更时的情景。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打更、打更人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但在我的记忆里仍然留存着父亲打更的往事。记忆中,父亲每晚都要从村东头跑到村西头,然后又从村西头跑到村东头,边敲着一面破铜锣,边喊着:天干物燥,小心火烛,防火防盗,门窗关好……

父亲是生产队队长,打更这种苦差事自然落到了父亲的身上。于是父亲做队长20多年,也就义务打更20多年。寒来暑往,春夏秋冬,刮风下雨,过年过节,每一个夜晚,父亲雄浑响亮的打更声定时定点在村庄寂静的夜空上响起,从未有过间断。这悠扬的打更声,曾经伴随着父亲20多年的岁月,也曾经喊亮我的童年。

在父亲的打更声中,我读懂了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上世纪60年代末,我大概七八岁。因为好奇,觉得父亲打更好玩,每天晚上都要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陪父亲打更。有时我跟父亲提出要求:大大,把锣把我打一下嘛。父亲总是笑嘻嘻地将锣槌子递给我,我学着父亲的样,死劲地打,可锣声就是不大,而锣槌到了父亲手里,那声音就哐哐地响彻夜空。

每天晚上父亲要打五回更,每两个钟头一回。父亲说,打更不仅仅是提醒时间,更是安全提示,所以非常重要,丝毫不能马虎。父亲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就像一面钟,精准无误地为乡亲们报时;他就是一个守护神,守护着村庄的安全。

记忆中村子里放电影或者唱大戏,父亲都是通过打更的方式通知乡亲们并提醒他们关好门窗,然后,自己却一个人在巡村子。有一次,我问父亲为什么别人都在看戏,他却一个人去巡村子。父亲摸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大家都在看戏,小偷就会趁机来村子里偷东西,需要有人来保护村庄的安全。虽然自己不能去看戏,但为了整个村子的安全,父亲说他必须这样做,也值的。

有一回,父亲生病了。我跟父亲说晚上我去打更,父亲不同意,也是不放心,结果硬是拖着沉重的步子,用嘶哑的声音,坚持着把更打完。夜幕下,父亲的影子是那么的高大。从此,一个伟大的父亲形象矗立在我的心中。

在父亲的打更声中,我读懂了村庄的变化与发展。过去农民烧饭做菜都用柴火,父亲打更时就喊:天气干燥,小心火烛,缸里水挑满,门窗要关好。后来,用上了液化气,游手好闲的主儿也多起来了,父亲就喊:天气干燥,小心火烛,煤气管好,门窗关牢,防火防盗。再后来,乡亲们的土地被征用,一部分人开始搞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父亲就喊:拒绝赌博,反对迷信,文明生活……记忆中,在父亲打更的20多年里,村里从未发生过火灾,而小偷也在父亲的打更声中出现的越来越少,乡风也变得越来越文明。父亲打更也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拍,而单一打更的身份也变成了乡风文明的义务宣传员了。今天,我终于读懂父亲的打更声,在父亲的打更声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和谐安宁的村风代代维系辈辈相传。

如今,父亲走了,打更也随着村民的搬走变得不再需要了,可有时我还是希望能跟在父亲的身后,每天晚上去村子里打更。就像此时,我面对一面破铜锣,忽然间就想起了父亲……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阮胜明,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董店中学教师。

长按二维码,关注文乡枞阳公众号

推荐阅读: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告牛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蟋蟀的歌声

文乡记忆|乡愁之声音——捉小鸡

文乡记忆|乡愁之舌尖——熬山芋糖、打切米糖

文乡情怀|老屋  故乡 游子

文乡情怀|心中的老屋

文乡情怀|故乡的记忆——老屋

文乡情怀|生命中的老屋

文乡情怀|老 屋 逝(小诗并序)

枞阳文史|【王乐群】枞阳县名的由来

文乡年度盛典|【采风专题】函云石刻记游

周末情怀|四季周末,绚美枞川(四十五)

欢迎关注文乡枞阳,更多精彩与您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