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炉子锅论坛|随谈“生腐突炉子锅”

 文乡枞阳 2020-09-01

己亥年间,生腐突炉子锅成为一时之热,笔者以为这绝非偶然,反映的是特殊的县域文化心理。

枞阳自汉武帝置县开始,已有两千多年。地缘位置处于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境内多丘陵湖泊,尤以浮山、白云岩、陈瑶湖、白荡湖、菜子湖最为出名。独有的山水,钟灵毓秀,也造就了一方水土,一域文化。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生腐突炉子锅”热,反映的是枞阳由古至今的农耕文化。

从古至今,枞阳的经济支柱一直是农耕。人们的饮食起居和土地产出关系密切。丘陵地区,豆类种植是成本较小收益明显的。大豆的食用方式,反映出百姓的温饱程度。因此,生腐在枞阳盛行,反映的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温饱式的农耕文明。

生腐的制作非常简单,黄豆经磨浆、点卤、压坯,切成长约两寸厚约半寸的豆腐条,放入滚热的菜籽油中榨,待其外表变成金黄,便成为生腐了。

农耕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给自足,小富即安。自家的黄豆,小有富余才磨成豆腐、炸成生腐。经济拮据时,炉子锅中突上生腐,加一勺猪油,配以豆腐、大包菜,清居一人也能酌两杯烧酒;手头宽裕时,生腐烧肉,配以鱼肉卤菜,一家团圆或宴请亲朋,炉子锅一突,氤氲热气,觥筹交错,感情就化开了。

农耕文明很精致,懂包容,最坚毅。你看那生腐,色泽金黄,体态饱满,瓤如细肉,捏之能缩,放之即舒,可配猪肉,可搭白菜,收吸汤汁,不改本色,丰俭由人,贫富可居。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生腐突炉子锅”热,侧面反映的是枞阳的祭祀文化。

中国古代的宇宙观是天地人“三才观”,因此祭祀的主要类型有祭天地、祭先祖、祭圣贤。

枞阳人的祭品中,生腐是固定的。这除了生腐比较家常易得外,还在于它的寓意。

生腐,寓含“升”、“富”,进而有“福”,谐其音叫做“送福”“升富”“生福”,顾名思义,这是人们表达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寄予了一种吉祥的祝福。祭祀中,祭品不论多少,三、六、九碗,生腐“做碗”,总在其中。拿六碗来说,荤的往往是鱼、肉、鸡,素的往往是生腐、木耳、山粉粑(各地各时不一,但生腐是固定的)。祭品中的生腐,祈祷列祖列宗和各路神仙菩萨,保佑宗族幸福绵长,富贵永久。

腊月二十四接祖宗,除夕祭祖宗,正月初一早请祖宗茶,正月十五完年,老祖宗神仙归天位……这是一年中祭祖的重要时刻,男子虔诚的摆供桌,主妇忙碌的备着祭品,当列祖列宗在氤氲烟霭中享用祭品时,曾子玄孙神情肃穆,如沐恩泽。

生腐,郑重的上了贡桌,成为圣洁的贡品。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生腐突炉子锅”热,反映的是枞阳的经济开放性与乡土向心力,反映的是桐城派文化的地缘根基。

笔者老家在枞阳义津,每次驾车从合肥到枞阳,沿着桐枞公路,都要经过那条著名的“名人大道”,方苞故里、姚鼐墓、吴汝纶墓……一个个醒目的路牌让人有文化穿越之感。

可以想见,在注重耕读传家的明清,这些文化巨擘的成长史。

吴汝纶,枞阳县会宫镇老桥村人,耕读世家。幼时家境贫寒,但刻苦好学,得一鸡蛋不肯吃,至集市换成松脂,供夜读时照明。寒门学子,通过求学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功成名就,自当反哺桑梓。他勉成国器,“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创办桐城中学,成为乡贤。

正如钱叶全先生在《生腐突炉子锅》一文中说到吴汝纶在曾国藩幕府中起草公文,冬日寒风,烧起家乡的生腐突炉子锅,身子一暖,自然下笔千言。

因此乡贤们是从生腐突炉子锅的舌尖味蕾起步,寒窗苦读,宦海沉浮,枞阳是他们的精神原点。

而今日,生腐突炉子锅为何成为一时之热呢?

老枞阳百万人口,外出务工人员有30多万。这一特殊的社会生态也使乡土观念为之盛行。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基本都在寒冷的春节,就着热腾腾的炉子锅,荤素可融,围炉夜话,家族的凝聚力增强,邻里的和睦度提升。这“生腐突炉子锅”自然成为虑接古今、思连城乡的载体。

春节远行,后备箱里捎上家乡的土特产,身在异地,突上一锅生腐,口腹之欲满足,乡土之思得慰。 

笔者以为,无论你命运穷通,庙堂显赫或江湖隐逸,都不妨品一品这生腐突炉子锅,在“突”中找到得意时的保身之道,在“突”中悟得失意时的进取之心。只要你是枞阳人!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张文生,枞阳义津人。合肥一六八中学语文教师。


推荐阅读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添酒回灯,再突生腐一炉锅

枞阳方言广播台|【视频】生腐突炉子锅

枞阳方言广播台|山芋六谷糊

炉子锅论坛|生腐●炉子锅●地域文化

炉子锅论坛|也说生腐突炉子锅

炉子锅论坛|从“生腐突炉子锅”说起

炉子锅论坛|忆起当年的小炉子锅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