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传说|在那杏花盛开的地方

 文乡枞阳 2020-09-0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城里医院或乡村诊所的墙壁上,悬挂着“杏林春满,医德高尚”的锦旗或匾额,有的大药房用“杏林”二字命名。在民间一直流传“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相传中医是炎帝所发明。战国时期医学家扁鹊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疗法,因此扁鹊被推崇为中医的师祖。原来,古代常以“杏林”称之中医,“悬壶济世”泛指从事中医的郎中。那么,“杏林春满”的典故又究竟从何而来呢,这里还有鲜为人知的传说呢!


据说,三国时期的东吴,有一位医德高尚的郎中名叫董奉,住在江西庐山的脚下,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十分怜悯天下的穷苦百姓。董奉郎中医者仁心,春夏秋冬上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庭若市,可是他给人治病从来不收银两。重症治愈者,董奉郎中嘱咐在附近的山坡上种五棵杏树。轻症治愈者,郎中嘱咐在自己的园子里栽一棵杏树。冬去春来,年复一年,病人慕名而来,病愈者种杏树蔚然成风。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庐山四周杏林连成一片。阳春三月,杏树绽放一片粉红色的杏花,像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董奉郎中伫立庐山巅峰上眺望四周,杏林星罗棋布,五彩缤纷,分外妖娆,仿佛一道靓丽的风景。董奉郎中看到杏花盛开的地方,就知道那里就是生命之花绽开的地方,心中充满愉悦和惬意。为了方便给老百姓看病就在杏花盛开的地方搭草庐悬壶济世,专为老百姓治病。春天杏花盛开,这里是繁花似锦像百花盛开的花园;夏天杏树挂满桔黄的杏子,这里成了硕果累累的果园。在杏子成熟的季节,买杏子的人们结伴而来。他在杏林显目的地方立了一块牌子,文曰:买杏者不论男女老幼均可自采自摘,一盆米方得两盆杏子,米放入旁边的仓里即可。
每年杏子成熟的季节,董奉郎中得到料想不到的收获。他又遣人逢墟市张贴告示:周边的黎民百姓,凡家境贫寒不能度饥荒的农户,可到庐山脚下的董奉郎中的杏林诊所济粮处,无偿得到捐粮,少则三五升,多则一两斗。他把杏子换来的大米全部接济揭不开锅的穷苦百姓。从此,董奉郎中不仅赢得医德高尚的口碑,而且赢得扶贫济困的赞誉。后来,世人为了纪念董奉郎中高尚的医德,称社会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大夫为“杏林”。常用“杏林春满”来褒扬人间救死扶伤,扶危济困的美德。

那千古流传“悬壶济世”的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关于悬壶济世《后汉书·方术列传》上记载着一个传奇的故事。传说,东汉时期,有个叫费长房的中年男人。一日清晨,他在墟市一家酒楼喝小酒解解闷,偶见街上有一位银丝白发,蓄着髯须,仙风道骨的卖药老翁,竹竿上挑着一个药葫芦,葫芦底下悬着一个精致的八卦,在摆摊叫卖丸散膏丹之类的中草药。“喂!快来看,快来买,跌打损伤不用愁,灵丹妙药见奇效,见奇效……”那位卖药的老翁边敲竹筒边在叫卖,招徕不少赶墟的人在买药。太阳悄悄爬到了半山腰,墟上的行人渐渐散去,那老翁卷起药摊如同变魔术一般就悄无声息钻入了葫芦之中。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费长房坐在酒楼上临街的窗户,一边饮着小酒,一边观看外面熙熙攘攘的行人。那卖药的老翁钻入葫芦之中他看得一清二楚,顿觉非常蹊跷,寻思着这位买药的老翁并非等闲之辈,一定是民间的医术高人呀!夜阑人静,费长房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百思不得其解,决定明天早上再去探个虚实。
翌日清晨,费长房依然坐在酒楼上临街的窗户旁一边咪着小酒,一边观察卖药老翁的行踪。于是,费长房在街上买了一些礼品,趁老翁未收摊之际,来到他摊前弓着腰行了抱拳礼,拜见那位买药的老翁。老翁岂是凡胎之人,料事如神,一见如故,心照不宣,叫他闭着眼睛不可说话与他一同钻入葫芦中。
费长房随之钻入葫芦里,片刻睁眼一瞧奇迹发生了,那里面是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的楼宇,宛若世外桃源的仙居琼阁。遍地奇花异草,竹林环抱,假山叠石,曲桥环绕,流水潺潺,别有洞天。费长房想到世间瘟疫蔓延,疾病流行,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于是,他就恭恭敬敬地拜老翁为师,悉心学习方术数十日,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和一个小葫芦。老翁捋捋花白的髯须,严肃地说:“你可以用学到的本事专为天下劳苦大众治病,切不可图财害命呀!否者,方术不灵,天理难容呀!”费长房记住师父临行的吩咐依依不舍地叩别了师父。那老翁送他的竹杖,哪是一根普通的竹杖,简直就是一个能腾云驾雾的魔杖,可以在半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费长房骑着竹杖返回故里,可他的家人感到惊讶,原以为他早年失踪而不在人世了,原来世间的时光已匆匆过去了10余年。那真是仙家数十日,人间几十年呀!


从此,费长房将师父传授的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术为黎民百姓治病,驱瘟疫,方能起死回生。从此,费长房声名鹊起,名声大噪,一传十十传百,那真是妙手回春名不虚传,一年四季前来看病求医的人接踵而至。偶遇不便前来看病的重症者,费长房骑着师父送的那竹杖去给病人看病。费长房现在终于明白了,师父临行前为什么送他一根竹杖和一个小葫芦呢,原来都是方便他出诊救死扶伤之用呀!虽然,这仅是民间一则神话传说而已,却为行医的郎中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后来,民间的郎中将自采草药熬成汤剂,盛在葫芦里,走街串巷行医看病。遇见病人先号脉然后从葫芦里倒些药剂给病人口服,那药真是灵丹妙药,手到病除呢!古时候“壶、葫、瓠”是通假字,后来从医者就以葫芦为行医的幌子,一些制药厂亦有以葫芦图案为商标,民间便有“不知葫芦里卖的甚么药”这一流传甚广的俗语。
几粒药丸似仙丹,一付汤剂见奇效;悬壶济世费长房,妙手回春除病魔。民间行医的郎中为了纪念费长房这位不寻常的神医,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杏林春暖,只因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彰显医道精诚。但愿世间无疾苦,何愁架上药生尘。如今,中医郎中“悬壶”已成为尘封的历史和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悬壶济世”这一说法,至今在中医学术界仍然广为流传呀!

--END--

来源:文乡枞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张振中,中共党员,小学语文教师,高级职称。系安庆市、铜陵市、枞阳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教育文汇》《发展论坛》《安庆日报》《安庆晚报》《铜陵日报》《皖江博览》《振风》《新安晚报》《枞阳杂志》《铜陵日报·枞阳新闻》以及各大公众号。教育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颁发的获奖荣誉证书。著有《初创》《岁月如歌》《张振中教育教学论文选》。2017年散文集《初创》被黄镇图书馆收藏,并颁发“收藏证”。

推荐阅读

老樵诵读|枞阳赋

老樵诵读|陈情表

云岩闲草|父亲

小说|天绝

文乡情怀|难忘枞阳青山中学

枞阳俩帅哥联袂打造的原创音乐《思乡的人》,火了!听完想流泪……

探索发现|枞阳白云岩景区导览及景点命名设想


温馨提示:凡在文乡枞阳微信公众平台刊载的原创作品,文责自负,平台享有作品处置权。作者投稿本平台,即视为同意。感谢您的认可及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