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一)

 文乡枞阳 2020-09-01

田野调查手记•浮山(一)

作者:王乐群

本篇为你介绍“吴嘉善撰文、戴完篆额、张淳书丹《陈侯生祠碑记》碑刻”。

吴嘉善撰文、戴完篆额、张淳书丹《陈侯生祠碑记》碑刻,立于浮山风景名胜区五云岩内。碑为青石质,长方形,纵185厘米,横83厘米,厚16厘米。碑上端两角切削成斜状,下承以梯形碑座。碑额横刻“陈侯生祠碑记”4字,分2行竖排,右起直书,字体篆书,双钩线刻。正文右起竖式,楷书阴刻,23行,满行51字,共1060字。现抄录、释文、句读如下(括号内文字为笔者注,“囗”标识原碑字残损或不存)

直隶安庆府桐城县儒学教谕事、举人、晚生吴嘉善撰文。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贵州按察司副使,奉敕整饬都清兵备、分巡新镇。前户、刑二部郎中、治生戴完篆额。
赐进士出身、奉政大夫、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治生张淳书丹。
县治东有浮山,其山中书舍囗囗作人,肇于邑侯陈公也。桐民德于公,即舍后建公生祠。成,施生可、哲与其父老张廷中、施丰等环庠门,谓善(吴嘉善)典文林之后,愿乞一言以记之。
善记曰:“孟子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苏子瞻亦曰:“力可以得天下,而不可得匹夫匹妇之心”。善申之曰:“凡祠者,非伺者,匹夫匹妇之心也。匹夫匹妇德上之德无以自效,而假于祠,斯见心哉!斯见心哉!昔者民心召伯至不忍伐其所息之树,而郑民之祠子产,曩桐乡祠朱邑,皆是心也。三代以还,圣贤不作。而士之有志于泽民者,夫岂不欲服民,故以智胜之,然皆费心殚立。招斯世而从勇者,启迪察者,召谌而民背其上也亦多矣。古之所谓德者,举斯心加诸被,因物之所利而与之,因其所厌更之,未尝动颜色、见词气,而民服之。若子弟之慕父兄,岂徒然耶!
公(陈于阶)起进士为桐城,以德为心,以心为政,耻言钩钜惠文之事。凡民有讼,不口属吏勾摄,即其中能私直者听。久之,讼者益少。视鳏寡孤独之人有失所者如己致焉。民争出赋,赋视诸邑为最。先邑故无城,公以身劳劝构。不独兴学以维民心,而抑于建城以维民身,此其虑万世计者。居五年,教化大行,未尝要上而上荐之,未尝求民而民与之,真足以洽匹夫匹妇之心。
嗟呼,此岂可以言智术得之哉!盖圣贤以来,而以德服人,与心悦诚服之验检,此可见,可谓盛矣!登斯祠者,见桐民之心与桐侯之政,其有所感也夫!
公名于阶,号和斋,曲周世家,学有渊源,通于世物,燕冀多奇伟倜傥之士,公其尤也。其功名事业,方兴未艾,后必有天下颂之、史官书之者。
今书在桐城者,以为生祠记云。
万历庚辰岁仲吕吉旦记。
乡官:张大行、章贽、施雨、吴夔、孙朴。
举人:方大镇、吴应宿、陈君策、汪道亨。
监生:束带、方眷、鲍钑、方遇春、赵光溥、张则大。
生员:施可、方学渐、吴渊、吴善养、吴一卞、罗儒、吴 法、徐可立、徐则达、施 哲、施 明、吴应宸、王廷鹤、侯周臣、谈嘉言、吴善友、王坦、罗光述、齐来朝、何如申、王赤、吴应采、王廷举、王之玉、张懋志、王廷囗、陶先庚、吴执中、方大铉、王廷鸿、刘之膺、吴用先、姚一选、吴文烂、张向明、吴应寰。
儒士:吴用周
省祭:赵效
耆民:施田、施震、胡修、施乾、张廷中、施丰、吴一中、王孝、陶仞、赵仿、施益、徐则近、胡佺、施观、高俸、施兰、赵洁、施巽、高价、鲍囗、赵简、施平、胡烛、施采、汤继颜、黄国海、汤继逝、李宋、汤继新、方学谏、吴执射、吴一麟、徐希孟、施仲守、金鸾、施恭、吴尚宾、吴应龙、吴相、施明猷、施奇、徐御、施明献、吴应遐、金世宽、陈栻、房童、胡炯、赵海、施明新、李果、鲍从善、杨棋、殷囿、余闸、余锦、姜榜、施谊、施令闻、鲍从彦、赵法、胡灿、胡佩、施明远、吴应獬、刘孟忠、江柯、汪柏、吴洋、赵渊、杨鎡、鲍从周、江都、汤宥、章迁、白谈、吴廷瑞、江沦、占思、钱才愚、施嘉选、方启鸾、丁世美、施宗、徐可畏、李祁、赵秉遂、吴思古、徐可庶、徐可言、汤崇忠、吴思周、施邠、占俨、翟付。

壬午岁无射月吉旦,彭尚宾、施仲字刻。

调查者说

吴嘉善撰文、戴完篆额、张淳书丹《陈侯生祠碑记》,为陈侯(陈于阶)生祠内碑刻,立于明万历十年(1582)。因陈于阶为桐城县令之际,开始在浮山开书塾、育人才,“桐民德于公(陈于阶)”,在他“即舍后(升官离开桐城时)”,桐城的官绅、举人、监生、生员等“建公生祠”、立碑记以祀,以达到“登斯祠者,见桐民之心与桐侯之政,其有所感也夫”的宣传教育效应。
碑文显示:陈于阶,“号和斋,曲周世家。学有渊源,通于世物。燕冀多奇伟倜傥之士,公(陈于阶)其尤也”。明万历三年(1575年),陈于阶“起进士为桐城(县令),以德为心,以心为政”,政绩卓著。(注:明万历年间,桐城县曾有两任县令同名同姓,都叫“陈于阶”。请为文者关注,不要将两个人的生平与业绩相互混淆哟!
一是文治有方,善于断案,“凡民有讼,(陈于阶)不口属吏勾摄,即其中能私直者听。久之,讼者益少”。
二是勤政爱民,百姓拥护。陈于阶“视鳏寡孤独之人有失所者如己致焉”。为桐城县令期间,“民争出赋,赋视诸邑为最”。
三是为“虑万世计”,“建城以维民身”。“先邑故无城,公(陈于阶)以身劳劝构”。与盛汝谦、吴一介等人募得白银二万一千余两,建起了周长6里、高3.6丈,雉堞1673垛、城门6座的砖砌城墙。明末张献忠起义军曾六次强攻桐城县城而不下,绕桐城而取它地,遂有“铁打桐城”之说。县令陈于阶忧国忧民,心系民生,“以身劳劝构”,修筑城墙,其坚固程度,居江淮之冠。从此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
四是为“虑万世计”,“兴学以维民心”。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桐城全县共有进士近240人,明万历后占207人,仅万历年间即涌现出方大镇、汪道亨、吴用先、何如申、方大铉等30多位进士,是举进士最多的年份,这当与陈于阶在桐城施惠政、兴书院、重教育有关。陈于阶的兴学主张和实践活动,对明清之际桐城科举的繁盛和文风的兴起与发展以至科举、官宦、文化世家的涌现和后来桐城文派的产生均起了重要的启迪和开拓作用。

陈于阶在桐城知县任上,“居五年,教化大行,未尝要上而上荐之,未尝求民而民与之,真足以洽匹夫匹妇之心”。“盖圣贤以来,而以德服人,与心悦诚服之验检,此可见,可谓盛矣”!

撰文者吴嘉善,明举人,明万历初任桐城县儒学教谕。
篆额者戴完,字仲修,号深庵,明桐城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户部主事,分司德州,改刑部郎。负重名,与张翀交疏劾严嵩,贬官贵州佥事,乞归。为学独宗王阳明,与张甑山、罗近溪、王龙溪等人论难往复。著有《经义正案》、《深庵文集》等。碑文载其贵州按察司副使、户部郎中之职,可补史书记载所不足。戴完篆额,结构匀称,疏密自然,婉转圆通,充满醇厚高古、质拙朴茂之韵。
书者张淳,字希古,号怀琴。张英曾祖。明桐城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浙江永康知县。因判案有功,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官终陕西布政使。《明史·循使传》称其:审案“判决如流……敏断如包拯。”人呼“张一包”。张淳书碑,正文的列、行布局整齐缜密,字字匀称有度,隽永秀丽,结体工整平稳,用笔精到,一丝不苟,有真率质朴、端庄典雅之感。

尤为称道的是,碑记的内容和涉及到的朱邑、施雨、方大镇、吴应宿、陈君策、汪道亨、方学渐、吴一卞、何如申、方大铉、吴用先、吴应寰等诸多的历史人物,为人们研究桐城县建城史、历史文化、名人生平、浮山摩崖石刻的题刻年代以及浮山历史均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可考实物资料。

调查者  枞阳县文物管理所

          枞阳县博物馆

摄影    吴光浩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王乐群 文博研究员

就职于枞阳县博物馆

推荐阅读: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七)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六)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五)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四)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十)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九)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八)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七)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六)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五)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四)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浮山摩崖石刻(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凤仪、长沙、铁铜篇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老 洲 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老 洲 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陈瑶湖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陈瑶湖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金社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金社篇(二)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金社篇(三)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汤沟篇(一)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汤沟篇(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