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枞阳人文|白云生处,剑气箫心“西峰庙”

 文乡枞阳 2020-09-01

2010年,我们白云中学80届学子联谊会,在参观母校校园的最后环节,大家一致提议去看看校园最北端的“西峰庙”,寻找昔日留下的足迹。

西峰庙,是白云中学的前身,一处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又是我们高中读书时日夜为伴的宿舍,将我们保护庇佑。在这里,许多难忘而温馨的记忆时常萦绕在梦中,丰厚的历史文化与生动的生活细节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陶弘景诗)白云中学所在的项铺镇曾经是白云区公所所在地,下辖白石、白梅、白湖、白柳、金社、金渡六个公社(乡)。笔者曾经接触过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他们言谈项铺必言“西峰庙”,仿佛一切记忆与故事都与这里有关,仿佛西峰庙是这一区域唯一的标识。事实上,多年以后当我真切地走进西峰庙,走进有关记录的文字中,就逐渐发现其中的故事、底蕴与张力,它确实是一座不平凡的庙宇。

庙宇坐落于一座高突的山岭上,位于柳峰山南面的凤凰山西侧。凤凰(山)展翅,两旁的山岭或如左右翻飞的翅膀,有东峰、西峰。矗立于西峰之巅的庙宇,改写了山的高度,像一柱指引航程的灯塔,高悬夺目。西峰庙的来历与别的庵庙大同小异。相传,峰巅曾有一石壁立,时人祈雨,多应,于是乡人于石壁旁建“土地庙”,祀神以祷。天长日久,庙宇在修葺中开始扩建,渐为一座初具规模的寺庙。暮鼓晨钟,香烟袅绕,木鱼声声,经声悠扬,佑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据有关族谱记载,西峰庙在最辉煌时期,计有两进大殿,前殿与后殿之间设有拜经台与大香炉,两旁厢房分别为经房、僧厨,后有花园。在外观规模上,西峰庙为土木结构,前殿屋顶嵌有“双龙戏葫芦”,后殿屋顶嵌有“双龙戏塔“,并有戏文人物雕塑。殿前廊上由两支雕工精细的蟠龙石柱支撑,门上匾额"西峰庙"。

与别的庵庙所不同的是,西峰庙内除了供奉佛像,如佛祖如来和观音菩萨等,另辟有专门的庙堂供奉“汪王(神)”。汪华(586—649),字国辅,歙县(歙州)登源汪村人(今属绩溪)。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汪华发动兵变,一举占据新安郡,并相继攻下宣州、杭州、睦州、婺州和饶州,拥军10万,号称吴王。此后十多年间,汪华保境安民,六州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唐武德四年(621),汪华上表归顺唐朝,唐高祖嘉其顺潮流和保六州功绩,授予方牧,持节总管六州军事,兼任歙州刺史,封上柱国越国公。越国公卒后,归葬歙北云岚山,后人建汪墓祠祭祀,拜为“汪神”,或谓“汪圣”。

枞阳境内汪氏,多自徽州迁居而来,尤以项铺街周边的汪姓最为集中,如汪家田庄、汪家咀头、汪家老屋和汪家祖湾等。汪姓子民认为汪华既是徽州汪氏的祖宗神,又是徽州乃至江南六州的地域神,当以神庙代替一般的祠庙,专门建造“汪神(圣)庙”。“自昔州闾资圣护,祬今稼穑沐神功。”遍布大江南北“汪神庙”是汪姓子孙追念祖先祭祀的祠堂兼宗庙,乃至成为所有宗族的善良民众祈福避灾的庙堂。因此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尤其是正月十八汪华的生辰,西峰庙香客云集,拜佛、敬神者络绎不绝。

但西峰庙又曾辟作杏坛,即“西峰庙小学”。据《民国桐城志略》记载,西峰庙小学是东乡(第五区)最早的一所学校,由开明人士章皖青捐资创办。章皖青,金社镇桃山村龙文岗人,他早年就读于保定高等学堂,毕业后回皖,执教于桐城中学。1922年,他返乡筹办教育,捐资办学,自任校长。其时,图变求强的国民政府以推广初等教育为普及教育之国策,遵循孙中山明确提出的“教育主义,首贵普及,作人之道,尤重童蒙”治国方略,因此在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地方教育的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以振兴乡邦为己任,纷纷返乡办学。如在枞阳东南乡,先后有房秩五创办浮山小学(1924年),李光炯创办(1922年)李氏私立小学(后改为宏实小学)和胡翊儒创办(1923年)的瞻依小学等。西峰庙所处的项铺,时为旧桐城东南乡三大集镇之一,既有“乡关孔道”的水陆交通便利,又有市场交易繁荣、经济富裕的物质保障,更有兴学重教的淳朴民风,因此章皖青将目光投向了项铺。


在确定了办学区域后,首要解决的当是校舍与场地。西峰庙与项铺街近在咫尺,独处山巅,茂林修竹,闹而不喧,静而不僻,既有部分僧房供作校舍,又有开敞的活动空间。因此章皖青选择西峰庙办学,或如他人选择家族祠堂办学,是一种时尚的最佳选择。更何况,教育行为的启智开慧,实与释氏普渡众生的弘愿殊途同归。然而矢志教育、回报家乡,怀揣振兴家乡的一厢善愿,未必成就出一帆风顺的事业。章皖青在办学过程中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烦。时有陶二甩的“民团”打着“保境安民”的幌子,在东乡一手遮天、为所欲为,经常光顾项镇铺,百般骚扰。乡霸土顽陶二甩不但热衷眼红于贪财“吃大户”,而且“拉大旗作虎皮”学会了“附庸风雅”,竟几次三番,死皮赖脸,胁迫章皖青为“师爷”。儒雅博学的章皖青,且是一位卓然特立的高洁之士,他不愿同流合污、辱没清白,采取走为上策,即往江南青阳为塾师避之,直至终老他乡。然善行不灭,美德代有传人。继章皖青之后,另有许奇峰、汪耀宗先后为校长,使西峰庙小学书香绵长、薪火相传,跨越了新旧社会两重天。

时至1958年“大跃进”热火潮天,全县大办中学,在西峰庙白云区政府的基础上筹建了“白云中学”,首任校长方砚甫。为改善办学条件,庙宇房舍一直成为教师宿舍和男女生寝室,庇护着众多师生的康宁。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白云中学由原来的初中部增设了高中部,由一般的完全中学升格为改制高中再到市级示范高中,一直在同类学校中拔萃而出,遥遥领先,向各级各类高一级学校输送了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两名“中科院院士”,这是一般乡村学校难以企及的成果。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白云中学高考成绩连年刷新,居安庆市县前列;2019年,白云中学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西峰庙小学曾经弥漫着烽火硝烟。大革命时期及抗战时期,这里是地下党组织开展秘密工作的场所,是先进开明人士的联络站,部分人员公开身份是教职员工,暗地却受党组织派遣开展地下工作。东乡早期革命领导者章逐明、陈雪吾、吴克正和疏冠中等,都曾在西峰庙播撒革命的火种。解放战争时,西峰庙又是国民党桐东办事处,国民党地方民团一度驻扎在这里为非作歹、草菅人命。庙宇的四周建有坚实的高墙,并有碉堡,显得戒备森严。一些思想进步人士时常被关押在这里受尽折磨,西峰庙在遭受强暴中呜咽,一度散发着阴森恐怖。

否极泰来,1949年初,枞阳全境解放,西峰庙四周的碉堡被拆,成为桐庐县人民政府的临时驻地。在大军渡江战役前夕,西峰庙是中路渡江的运筹帷幄之所,附近的白荡湖水域里一场水上演武练兵的预备战如火如荼。据老一辈人介绍,时见渡江总前委领导骑着大马从小步桥途经项铺街,径自去西峰庙视察或者召集会议。至1951年县政府移址汤沟之前,西峰庙一直是桐庐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隆重庆祝“开国大典”的大会在这里召开,历时三天的三级干部会议在附近举行,一次次镇压罪大恶极的地主、恶霸的万人公审大会都在这里进行。随后,这里被改为白云区政府所在地,直至筹办为白云中学。

十年前,离开母校三十年的我们来到校园的最北端,昔日的西峰庙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壮丽气派的楼房,唯有那棵业已枯槁的老枫香树告诉我们立足的位置。已走过了六十花甲的白云中学,与数百年历史的西峰庙一样,演绎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令人扼腕,又令人欣慰,因为变化与发展必然会意味着某种萎缩甚至消逝。但无论如何,人心与丹青同在,曾经拥有的一切,都会被牢记,凝成永恒。

一座圣境,清幽、空净,庇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宁;一处杏坛,书声朗朗,缕缕书香沁入莘莘学子的心田;一片热土,浴火濡血,真如那凤凰侠骨柔肠,涅槃更生!

--END--

来源:文乡枞阳

转载请注明出处,侵权必究

 作者简介 
张正顺 网名子在川上

枞阳二中教师


推荐阅读:

枞阳非遗|业已湮灭的“东乡”大戏

枞阳文物∣田野调查手记:浮山篇(六)

陈明华解读白云岩(七)|谈禅石刻,能否是一段史事的扉页

家乡美|白云岩游记

枞阳特产|官埠桥麦鱼

云岩闲草|白梅土茶

走近青山|探访九龙庵

文乡记忆|枞阳人民“送瘟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