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神武天皇到明治天皇】日本室町时代(九):足利尊氏1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室町时代(九):足利尊氏1

7)足利尊氏

足利尊氏(1305年-1358年),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征夷大将军(1338年-1358年)。原名足利高氏,幼名又太郎。镰仓幕府灭亡后,由后醍醐天皇赐名为尊氏。

出生于下野国(今栃木县),是足利贞氏的次子,母亲是上杉清子。元服之后接受了镰仓幕府的执权得宗家北条高时的偏讳“高”字,取名高氏。

1333年(元弘3年),后醍醐天皇在伯耆船上山举兵反对镰仓幕府。镰仓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往镇压,但足利高氏在丹波国篠村的八幡宫宣布脱离幕府,支持后醍醐天皇,并攻破幕府设在京都的六波罗探题(元弘之乱)。不久以后镰仓幕府灭亡。足利高氏被后醍醐天皇当作讨幕的第一功臣,天皇将自己名字“尊治”中的“尊”字赐给了他,从此以后,改名足利尊氏。

后醍醐天皇实施建武新政,失去了武士阶层的支持。北条氏的余党在关东发动中先代之乱。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义当时镇守镰仓,形势危急,尊氏率军救援直义。尊氏在平定中先代之乱后,拥兵自重,这使足利尊氏与天皇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尊氏在镰仓发动延元之乱,率部前往京都,驱逐天皇于比叡山;但不久天皇纠集势力反扑,尊氏逃往九州岛。随后以大宰府天满宫为据点再次反攻,通过凑川之战击败楠木正成、新田义贞,攻占京都,灭亡建武政权。拥立光明天皇,并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后醍醐天皇逃往吉野开设南朝朝廷,与幕府对抗。

室町幕府早期是由足利尊氏和弟弟足利直义一起执政的双头政治。后来二人对立,发生观应扰乱。此后尊氏为攻灭南朝等反对势力而奔走,试图巩固幕府的统治,在他去世前,南朝已没有足以攻灭北朝之武力。尊氏于1358年病故,由子足利义诠接任将军。

①奇将诞生

足利尊氏一族本是河内源氏义家流嫡系子孙,自北条氏得到镰仓幕府执权之职后,足利氏备受屈辱。传说足利氏先祖足利义家曾有遗书,希望自己的第七代孙取得天下,以雪屈辱之恨。可是,到第七代孙足利家时(即尊氏的祖父)之时,未能实现先祖遗言。一天,家时祈求八幡菩萨,愿他的三代子孙中能有人实现先祖的遗愿,然后,含恨剖腹自杀。

嘉元三年(1305年),足利高氏出生,他是足利贞氏的次子,初名高氏,幼名又太郎。母亲是上杉清子,同母弟是足利直义(初名高国)。足利尊氏的出生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丹波国八田乡梅迫(现京都府绫部市梅迫町)被称为尊氏诞生之井户” [2] ,另外一种是镰仓。《难太平记》记载道,尊氏出生时出现奇瑞,即在新生儿初次洗澡的时候,飞来二只青鹪,一只停在尊氏的左肩,一只停在勺柄。

足利尊氏由于兄长左马助高义的夭折,虽然是庶出之身最终成为嫡子,元应元年(1319年)十月,十五岁的时候,叙任从五位下治部大辅。元应二年(1320年)九月,辞去治部大辅,以后称为前治部大辅。不久迎娶北条氏一门赤桥久时的女儿赤桥登子(镰仓幕府最后的执权北条守时的妹妹)。

②出仕镰仓

镰仓幕府末期,北条高时担任执权,而政治实权由内管领长崎高资掌握,因为他随心所欲专断妄为,使得政治混乱,御家人的不满日益高涨。另一方面,朝廷在13世纪中叶以后,皇统分裂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统,围绕皇位的继承产生的激烈对立一直持续着。镰仓幕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两统交替即位的方式,但是两统的对立依然存在。

文保二年(1318年),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即位。后醍醐天皇趁着父亲后宇多法皇停止院政的时机,计划改革政治,设立记录所,起用人才,开始亲政。关于皇位的继承,被决定为在天皇之后是兄长后二条的皇子邦良亲王,接着是持明院统的量仁亲王(光严天皇),两派各自出谋划策推动幕府催促后醍醐天皇尽早退位。后醍醐天皇在这样的形势中,为了安定自身的皇位,也为了实现以天皇为中心的政治理想,同时受到多年来学习的宋代儒学的名分思想的影响,痛感必须打倒镰仓幕府,于是和近臣们密议讨幕的计划。此计划在正中元年(1324年)被发现,在幕府的干预下失败,史称正中之变。此后后醍醐天皇打倒幕府的意志不曾动摇,继续拉拢奈良和睿山的僧兵等,积极准备讨幕的工作。

元弘元年(1331年),天皇等人的预谋再次被幕府察觉,以日野俊基为首,文观、圆观、忠圆等主谋者被抓。后醍醐天皇在同年八月逃到大和的笠置举兵。以河内的楠木正成在赤坂城举兵,各地出现相继举兵的情况。接到天皇举兵的通知的幕府,于九月二日下令出兵镇压,幕府军从五日到七日离开镰仓出发。足利尊氏在九月五日失去父亲足利贞氏,佛事尚未结束就接到动员令。一般认为此事在尊氏的心中深深地刻上对北条氏的憎恶。不久北条大军将后醍醐天皇的藏身处笠置城攻陷,天皇被抓,神器也被幕府交付给由幕府拥立的光严天皇(量仁亲王)。足利尊氏等西上军于十一月返回镰仓。

元弘二年(1332年)三月,后醍醐天皇被流放于隐岐,事件的主谋们也受到处分,元弘之乱到此结束。然而同年末,赤坂城落城时消失踪影的楠木正成在千早城,后醍醐天皇的皇子护良亲王在吉野,相继举兵。进入元弘三年(1333年),播磨的赤松则村举兵等,倒幕势力在各地再次蜂起。后醍醐天皇在闰二月逃出隐岐,被伯耆的名和长年迎接到船上山,向各地的武士下达纶旨呼吁讨伐幕府。幕府得报,决定派遣大军,任命北条一门的名越高家、足利尊氏为大将使之上洛。

③反戈倒幕

足利尊氏遵从镰仓幕府的要求,写下没有异心的起请文,以其妻赤桥登子、四岁的嫡子千寿王(足利义诠)为人质。三月二十七日,隐藏着对北条氏的不满,带领一族、被官以下三千余骑离开镰仓。在途中的三河国,向一族的吉良贞义咨询举兵之事,吉良贞义认为这时候讨幕也算很晚,劝说足利尊氏背叛幕府,同时在近江国镜之驿,细川和氏和上杉重能向足利尊氏宣布后醍醐天皇下达的纶旨,催促足利尊氏举兵。

足利尊氏四月十六日进京后,为了作好举兵的周全准备,等待时机。《太平记》记载,足利尊氏到达京都的次日,派遣使者到伯耆向后醍醐天皇表明归顺,要求下赐讨伐朝敌的纶旨。二十二日,秘密向上野国的同族岩松经家送出追讨北条氏的内书催促举兵。足利尊氏在二十七日根据六波罗探题的军议,出京向山阴道的伯耆进发。当天山阳道的大将名越高家与赤松则村交战,败死。于是足利尊氏终于下定决心,进入丹波国篠村着阵。同日向陆奥的结城宗弘、信浓的小笠原贞宗、石见的益田、岛津周防五郎三郎、野介高太郎等各地武士发出军势催促状,通过敕命呼吁合作,要求他们成为协助后醍醐天皇的伙伴。二十九日,向大友贞宗、阿苏惟时、岛津贞久等九州豪族发出密书也要求合作。

足利尊氏的举兵按照以前的说法是四月二十九日,当天足利尊氏在篠村八幡宫的社前旗扬,在同社献上愿文进行祈祷。此说的根据是篠村八幡宫存在足利尊氏的元弘三年(1333年)四月二十九日付愿文,而今枝爱真对愿文进行调查研究后,确定是后世的伪作。

④进取京都

足利尊氏举兵后一段时间等近国武士的聚集,五月七日,大举攻进京都,之前抵挡住赤松军攻势的六波罗军终于失守,六波罗失陷。足利尊氏立刻设立奉行所维持京都的治安,同时各国的武士大多进入足利尊氏的旗下,足利尊氏成为了代替六波罗探题的新势力。

关东方面,上野的新田义贞在五月八日举兵,二十一日攻进镰仓,翌日,激战结束,镰仓终于失陷,北条高时以下自杀,镰仓幕府灭亡。之前逃出镰仓的尊氏的嫡子千寿王,在五月九日于武藏国与新田义贞集合,参与进攻镰仓。《太平记》记载由于千寿王的参加,加入讨幕军的人数逐渐增加。《梅松论》记载,镰仓陷落后,从属新田义贞的并不比千寿王旗下的多。事实上根据常陆的武士大冢员成的申状,大冢员成在镰仓战役的时候,承及若御料(千寿王)御座之由,御方驰参,在新田一族大馆幸氏旗下作战,此后的六月一日对千寿王的居所二阶堂的后山的阵屋勤仕,从这些可以看出足利氏的动向对武士们的去就起到很大的影响。

应永三十三年(1426年)七月日付的岩松满长代官申状记载,北条氏追伐之事为足利尊氏下赐御教书以满长的曾祖父岩松经家和新田义贞为两大将。关于新田义贞的举兵,除了新田义贞的自身意愿之外,还有足利尊氏的劝诱。新田义贞之所以能够集结大军,不能不提到足利尊氏对武士的号召力。

足利尊氏占据京都之后,马上让细川和氏兄弟东下,收拾北条氏灭亡后的混乱,同时控制镰仓 [7]  。足利尊氏的举兵导致庶长子竹若的牺牲。在伊豆山的竹若知道父亲的举兵,与叔父密严院别当觉遍,加子基氏之子等秘密上洛,在途中的骏河国被幕使发现遭到杀害。同国的宝树院(废寺)为其菩提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