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许光辉/鲁老师,您走好!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9-02

鲁老师,您走好!

作者:许光辉

2020年8月15日19:00,恩师鲁建平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汨罗殡仪馆最大厅举行。仪式由归义镇文教办负责人主持,前来参加的领导、来宾、亲友300多人。仪式虽只有鲁建平老师生平介绍、来宾代表讲话、孝家致答谢词和绕灵一周瞻仰遗容等几个简单程序,却足足进行了30分钟。鲁老师一生从事小学教育,并无惊天动地的业绩,且1997年退休后就一直随两个儿子在深圳生活,能有这么好的声望,有这么多人来祭奠她、追思她,作为学生的我百感交集:真是好人好报。
鲁老师虽然出生在汨罗市今神鼎山镇新陇村太山坳屋场,却是我的同村人,因为她的丈夫廖均恒先生与我同村,都是汨罗市原红花乡京街村人。鲁老师1963年至1965年任归义公社汨滨完小教导主任时,我在该校发蒙。鲁老师1968年至1976年任红花公社京街学校校长时,我在该校读书。1983年至1985年我任汨罗县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时,廖均恒先生是办公室主任,我们都住在农业局院内,是邻居。更为重要的是,鲁老师是我生命历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恩人。
我们上世纪50年代初出生的人,童年时都是苦难的。那时候,经历战乱的新中国刚刚成立,民生辛苦,百业凋零,百废待兴,民众的温饱都成了大问题,对教育重视的程度不高。许多家庭只想孩子多做事,赚工分,视教育为累赘,就是亲生父母,不让孩子读书的人多得是。我两岁丧母,兄弟姐妹多,是由二哥二嫂抚养的,且家境不好,十五六岁就失学参加了汨罗县东方红水库第五期工程建设,成了顶正劳力用的“民工”。1971年我已年满17岁,是10分底的正劳力,失学一年半了,连自己都没有了再读书的念想。春季开学两个星期后,是鲁老师对二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逼命一样地逼着我二哥表态,让我回到了学校,读了期初中毕业班,拿了个正式的初中毕业证。
初中毕业后,我回队上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在生产队担任政治队长、民兵排长、记工员;在大队担任团支部副书记;在公社担任团委委员,这都是“证”带来的好运。1973年7月,湖南日报刊登了大专院校招生的消息,明确规定:初中毕业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两年以上,可以推荐报名,这政策如同为我量身定制,严丝合缝,刚好“合坎”。是年国庆节那天,我挑着简单的行李,由二哥送我到岳阳地区农业技术学校,成了该校农作物栽培专业一班的40名学员之一。两年后毕业,分配在当时的汨罗县楚塘公社任农业技术员,成为国家干部。
鲁老师虽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恩师,但因为学生与校长之间,亦或是后来的邻里之间,我们确实没有坐在一起叙谈的机会。我在汨罗工作时调动频繁,后来又到了岳阳,总想要当面向尊师表达一下自己的那份深藏心底感情。我在退休前后的几年里曾多次向汨罗农业局的朋友打探过她老人家回汨罗的消息,想看望她,谢谢她。
2016年,我帮朋友编辑了长达400千字的《走进长乐》一书,该书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深圳市东鹏印刷厂印刷。印前我需去到深圳厂方作最后的审校,而我心中的第一件事,是登门看望鲁老师。同乡、好友、曾经的同事廖小平在深圳工作,同我一直有联系,在她的陪同下,我的心愿得以实现。在去鲁老师家的路上,廖小平向我叙述了鲁老师及家人的大致情况。
鲁老师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大儿子湖南大学直接读完硕士后,又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硕士,之后在美国技术管理科技大学(UMT)完成博士学位,在北京短暂工作后,即南下深圳从事建筑设计,现为深圳洪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小儿子也是湖南大学学士,在深圳开了家装饰公司。一女一男两个孙子非常优秀,会读书,都在读中学。听说生育政策改变后,老大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刚来深圳时孙子比较小,鲁老师相对辛苦点,现在好了,打打牌,搞搞锻炼,加上廖爹身体好,不要她操心,日子还是过得蛮舒服。
见到满头银发的鲁老师时,她满脸堆笑,精气神非常好,我高兴得不得了,说了许多想念之情的话,并细说了当年她为我的劝学之功,“没有你老人家劝我读一期书,我不可能有读中专的机会,不可能成为国家干部,不可能有体面的职业,不可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如果不能向你老人家亲口表达谢意,我会遗憾终生。”鲁老师听完我的话,微微一笑:“你是怕我听不到是吧?”然后又说:“光辉,我劝学是职责所在,你今天来看我,我很感动。说实话,我对你不是最好的,劳神也不是最多的。好多学生我都是带在家里读书,像自己儿子一样带着的。”她还举了例子,她任中岭学校校长时,有个学生因为父母离异,与后母关系处理不好,又是叛逆期,被学校除名,成了流浪儿。有一次还带了另一名学生流浪到郑州,被收容遣送回汨罗,民政部门准备送收容所管教,是鲁建平老师领回带在家里,让他恢复了学业。除生活照顾外,晚上还辅导作业,假日带他同儿子一样看电影,春节带他同儿子一样出门做客。有一次尿了床,鲁老师连批评都没说一句,只是把被窝洗了。这个学生带了年多,最终成为了三好学生,才回归家庭,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从深圳回来后,我写了篇《我的恩师鲁建平》的文章,记述了这件事,文章发在《岳阳日报》副刊上,我把报纸寄给她。这之后,我们的联系相对较少,我不想打扰老师平静、安适、闲逸的生活。大概是前年年底吧,有朋友自深圳来,说鲁老师在2017年因腰椎错位做了手术,后来又发现肠胃有毛病,在2018年3月查出淋巴瘤。这种病属血液毛病,是“按住葫芦浮起瓢”,难治。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期间,她大儿子的朋友介绍说,美国新上市一种药,叫依布替尼,应该比较适用这种病。这种药刚到国内,有患者试了,有的有效,有的没效。这种药比较贵,且是自费的,一瓶90粒,4.86万元。其子二话没说,购了三瓶,每天服用两粒,十多天后明显好转,现在一直在吃这种药(我在写生平介绍时问过廖爹,这种药先后吃10多瓶)。其实,我与廖爹是有电话联系的,也问过鲁老师的身体情况,廖爹总是以“还可以”“有好转”应付着,因为他们总是怕麻烦别人、打扰别人。

我从十几年前就养成了晚上9点上床,早晨6点前起床的习惯。2020年8月12日21时15分,鲁老师走完了她生命的全部里程,与世长辞,安祥地合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她无限眷恋的人生世界,享年80岁。21:47我的手机响了,见是廖爹的,尚未上床的爱人立即把电话送我,廖爹声音哽咽“光辉,鲁老师刚刚走了!”“什么?你现在哪里?深圳还是汨罗?”“我们现在汨罗。想要你为鲁老师写个悼词。”“好。我明天赶过来。”我同时告诉廖爹,现在中央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丧事有明确规定,一律不开追悼会,只搞遗体告别。告别仪式上不致悼词,只介绍生平。生平介绍重在陈述经历、事实,不用虚词,不作评价。我来之前,你要先把鲁老师档案借回来,我要以档案为写作依据,要字字不踏空、字字有来历。廖爹听说后稍加思索:“那你明天莫来,鲁老师的遗体告别仪式定在15日晚上。我明天去找档案,你后天来。
14日一早我赶到灵堂,向鲁老师行了跪拜之行,正好见到了老家人——廖爹的侄儿,他对我说:“我俚细满伢真是个好人(我们老家叫人习惯,称最小的叔叔为‘满伢';满伢的爱人为‘细满伢')。我的两个老弟(指鲁老师的儿子)小时候在京街生活,细满伢不但对他们学习抓得严、抓得好,而且对思想品德,劳动观念都要求极严。两个弟弟从小就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寒暑假和农忙假同我们农村伢子一样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她重视教育,到深圳生活这么多年,老屋里后辈的细伢子读书她都要支持。满伢的单位、细满伢的单位、廖家、鲁家,只要考取大学,她都是人不到礼到。”
从灵堂出来后,廖爹带我到了金璧华府宾馆里。我安放好手提电脑后,发现上不了网。廖爹立马叫来他的孙女孙儿。孙女22岁,长得如花似玉,身材高挑、皮肤洁白,极像年轻时的奶奶,当然比奶奶更漂亮。现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大三学生。哥伦比亚大学在全美排第三位,每年只从中国招10多名学生。孙子一表人才,健壮俊杰,现在北京一著名211大学读书。到底是大学生,他们一弄上网的问题就解决了。
电脑准备就绪后,我便认认真真地边看档案边与廖爹交谈了解,把鲁老师的一生理清了头绪。鲁老师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家中长女,有五姊妹。解放前,全家仅有一亩六分薄田,主要靠其父鲁政民做修修补补的小手艺和打零工维持家庭生计。解放后,其父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担任基层干部,逐步走上了正常生活的轨道。鲁建平老师自幼长相姣美、聪明伶俐,深得父母和邻里喜爱。从1947年3月发蒙到初中毕业,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长期担任班长。1958年底参加教育工作,成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至1997年9月退休,工作了39年。先后在5个乡镇从事小学教育,能胜任小学各科各年级教学,其中任教导主任4年,任校长27年,先后评为县(市)级宣传教育系统先进个人、教育局先进个人、教育局“为人师表”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和乡镇(公社)优秀教师等奖励。1959年5月加入共青团组织后,1971年暑假参加建党对象学习班,1983年暑假参加党校学习,1984年被当选为汨罗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获得小学高级职称。
根据档案的原始记载和与有关人员交谈了解,加上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我为鲁老师写下了内容较为翔实的2500字的生平介绍,得到了归义镇文教办领导和鲁老师家人的认可,也算是为我心中最敬佩的鲁老师做了最后一件工作。告别仪式上镇文教办工会主席作鲁老师生平介绍时,全场是鸦雀无声,介绍完后破例响起一片掌声,我的心是欣慰的。
仪式结束后,我走出灵堂,看着天上的星星,脑海里突然有了悼念师尊的诗意,便吟了四句:“一生教化开民智,八秩春秋似月明。今夜繁星多闪烁,其中最亮是师尊。”人为什么要来到世上?该怎么活着?什么才是圆满?真的好难回答。能有人记得,有人传扬,就是最高境界了。退休这些年我想得最多的是钱钟书和杨绛夫妇,这么高的人品,这么优秀的素质,这么好的文学成就,居然钱瑗无后裔,《我们仨》就这么干干净净走了,世上再无其物质的印痕,唯有的是精神。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的人留下了物质,有的人留下了精神,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能同时留下物质和精神的,应该说是三生有幸!
回望鲁老师一生,在职时爱岗敬业,视事业如生命,视学生如儿女,是好老师、好校长。不在职时宽以待人,严以待己,是好公民、好党员、好邻居,好妻子、好母亲、好奶奶。她病了,得到了最好的治疗;她走后,有这么多人悼念她,为她送行,她的人生是圆满的,精神是永在的,值了!尊敬的鲁老师,您走好,愿天堂再无病痛,一切安好!

作者简介

许光辉,汨罗人氏,江边长大,是工农兵学员。正式工作时间40年,其中有30余年埋头于公文写作和科普创作,得科普作家虚荣。因基础太差,并无辉煌之作。退休5年,乃惯性所致,仍玩文字,比不得文学作家。不会编故事、设情节、藏机巧,偶有文字见诸报端。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      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