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川滔滔丸子:我们仨的暑期私房书单

 lwh_wh_l 2020-09-02

一位妈妈看了这些书单,惊讶地说:

这些书很多我都没有听过。读了这么难、这么多的书,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阅读很难,但一旦发生作用
就会带来命运的改变
 
在多年进行家庭阅读和带领其他家庭一起阅读的过程中,我有一个特别切身的感受,就是:

阅读的过程比我们想象的要难,阅读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这什么意思呢?
 
我们有很多家庭是非常重视阅读的,给孩子买绘本进行亲子阅读,孩子上了小学,读完学校的必读书目后,也会在孩子喜欢领域内为他选书,拓展阅读范围。而且,家长也努力阅读各种图书——这样看起来,我们的家庭阅读是不是进行得很好了呢?

可能还真不是。
 
大多时候,我们的阅读都是在一个层面上不断重复,看似读了很多书,看似懂得了很多知识。但是,并没有真正融入到生命里,没有击穿思想的层面;没有在某一个点上达到打通的效果——就像是和尚修禅,修了一辈子,都没有顿悟。

结果呢,就应了之前很流行的那句话:懂得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阅读的难,就难在它的内化难,把书中的知识、观点、思维模式,真正内化到自己的身体、内心、思想之中。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阅读的“难”也说明它一旦内化了,对生命起到作用了,这个作用就是巨大的。

一旦你把书中真正宝贵的东西拿走了,它就能促使你的生命、你的思想、你的行为发生改变,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价值。现代科学也已证实,在最基础的智商和能力上,人与人之间并没有特别大的差别。那么影响并决定一个人最终成就的因素是什么呢?是环境,他成长的环境。
 
当然,我们并没有办法让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环境,因为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学识不尽相同,但有一项环境几乎是每个家庭都可以做到的:那就是阅读。
 
阅读带来的效果,短期内并不容易看到。但阅读会渗入到一个人的生命体验里,慢慢发酵,可能到了三四十岁时,才会想起来,曾经在年少时读过的那本书,对自己人生方向有多么大的影响。
 
因此,真心建议每个家庭都要重视阅读。
 

让全家人爱上阅读的三个方法
 
我以我们的家庭阅读经验为基础,分享让全家人爱上阅读的三个方法。
 
方法一 藏书:要覆盖人类文明的多元学科
 
数据显示,中国家庭藏书量平均为76本,近50%的家庭藏书量不超过25本。这里的藏书指的是专业学习或者工作用书之外的书籍,家庭阅读应该是一个家庭在实际功能之外的阅读。
 
澳大利亚的一个团队曾做过一个研究,调查了31个国家的家庭阅读藏书量和它们的阅读方法,结论认为80本是一个家庭藏书的最底线。另外,这个团队还得出一个结论,家庭藏书规模大小对孩子总体的读写能力影响巨大。
 
我个人认为,重视阅读的家庭,藏书量至少要达到500本以上。
 
那家庭藏书应该涉及哪些类别呢?
 
我很欣赏查理·芒格的观点,他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毕业于哈佛法学院,是富兰克林思想和行动的崇拜者、践行者。

他认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应该拥有跨学科的思维。甚至,他很想给所有的学生开一门课程,学习跨学科思维。查理·芒格称之为“补救式普世智慧”课程。
 
他强调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几大学科的基本思维,比如物理、生物、数学、哲学、历史、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等。并不是说每一个门类都要学得很精,但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科的大致逻辑和概念。
 
我很想推广一下,把查理·芒格的这种跨学科思维的学习方式,用在家庭藏书上。
 
也就是说,藏书最好覆盖人类文明的科学、历史、文学、艺术、心理等多个领域。如果父母都是学工科的,那你就需要在藏书上兼顾一些人文社科艺术类的书籍;如果一些家庭特别喜好文化或者艺术,那就有必要补充数学、工程、物理和天文类的基础图书。

让一个家庭的阅读,虽然体量很小,但是,也是五脏俱全的。
 
方法二 读书:“自由+快乐”的阅读
 
家庭阅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家长提供大量的书希望孩子看,但孩子总想看一些家长们觉得没营养、价值不大的书,这种情况要怎么办?
 
在儿童阅读的领域,有很多经典研究,我认可并坚持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自由+快乐的阅读方法。
 
让孩子自由地看他自己想看的书,不要功利性地考虑他收获了什么知识,而是让他单纯地感受阅读的快乐,唯有快乐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阅读习惯。
 
在我们家里,不会把书放在固定的书架上。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洗手间、餐桌、沙发、地上的角落,基本上一伸手就会摸到一本书。当然,看起来家里会很凌乱,但是在引导阅读上,恰恰是一种好的方法。

在不同书里体会到的阅读快乐,会让孩子们的阅读动力持续加强。如果是强迫式的,短期看起来效果明显,但是并不利于长期阅读能力的提高。
 
方法三 分享:读过的书掌握了吗?
 
很多家长自己不读书,却要求孩子读书,这往往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是看你怎么做而不是听你怎么说,家长的身体力行比讲多少道理都有用。

所以,我建议每个家庭组建家庭读书会,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参加。
 
我们自己的家庭读书会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并根据我们家的生活方式设置了一些规则——仅供大家参考,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家庭读书会规则。
 
1. 每天都有一起阅读的时间
 
每一天,我们都会在一起阅读40-60分钟,保证一个基础的阅读时间,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个时间段里,每一个人都专注地沉浸在阅读中。
 
2. 互相推荐书籍
 
家庭读书会上,我发现孩子会好奇家长在看什么书,想去挑战更难的东西。于是我们开始相互推荐书籍。
 
如果你发现了有趣的书,哪怕是晦涩难懂的,也可以推荐给孩子看,不要担心他们读不懂。小丸子就是在9岁时读了《影响心理学的40项研究》。而我也在小丸子的推荐下阅读了不少儿童文学。
 
我们常常只关注孩子生活,而不是关注他的思想和成长的轨迹。而互相推荐书籍,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你能看到孩子的思想轨迹是如何慢慢形成的,而且你跟孩子永远有话题可以聊,这也促进了亲子关系。
 
3. 三分钟分享
 
每天都有三分钟的分享时间,在不看着书的情况下,讲述阅读的感受。

每个人必须说满三分钟,说不到三分钟的就等到三分钟,表达欲强的也不可以超过三分钟。
 
三分钟分享要讲述今天看书的时候,哪些内容触动了你的感受,引发了哪些思考,你有怎样的评论。

别人分享时,其他人不允许评判、讨论、提问,只是静静地听,充分尊重此刻正在分享的人。
 
4. 最好能够写出来
 
当然,最好能够在读完一本书之后,把所有的感想写下来。

一提到读后感,孩子们都特别头疼,要到网上看看别人讲了什么,然后再拼凑一下。
 
其实,如果我们每天都表述了自己的感想,最后再将这些感想记录下来,不就是最好的读后感吗?
 
这个读后感是属于你的,不是查资料和模仿出来的,这种方式会让书中的精华真正转化到你的身上。
 
 
我们家的暑期书单
 
白滔滔书单

 《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君主论》+《社会契约论》

 
《论老年 论友谊 论责任》,是古罗马的西塞罗的书,这本书比较久远,是2000多年前的书。
 
这类书是我在年轻时永远不会触及到的书,然而人到中年看完这本书,我发现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两千多年前拥有智慧的人对人生的思考,哪怕是放在今天,几乎一个字不改,同样能够给我们带来非常大的触动、非常大的启发。
 
《君主论》和《社会契约论》,也都是同一类的书。
 
我觉得家长有时候可以看一些跨越时间界限的、被人类文明留存至今的经典的思想书,这类书给人带来的触动和作用,远远超过了我们看的那些畅销书。
 
这些书之所以对现在的人们还有巨大的价值,就是因为跨越了时间的变化,把几千年来人们都在追问的问题给想透彻了,这是根基性的东西。
 

枪炮、病菌与钢铁

 
这本叫做《枪炮、病菌与钢铁》,也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讲的是人类的发展史。

为什么有些地方现在还那么贫困,生活方式如此落后呢?人类的不平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作者是生理学家、生物学家,他从科学上证明了不论出生在何地、属于什么人种,人与人之间本身的智力和能力差别并不大,那么改变人类最终命运的是什么?是后天的环境。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强调家庭阅读的重要性也来源于这个观点。


 《思考,快与慢》

 
这本叫《思考,快与慢》,是讲思维模式的,像哲学初级的入门书。
 
作者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这本书对思考的模式进行了很有趣的研究,让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我们都是用感性的系统1来思考和判断的,它经常依赖于经验,但经常会失误;而理性的系统2要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容易出错,但往往很慢。

你会发现,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使用系统1的——难怪我们的生活如此艰难了。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全家如果一起看了,可以减少吵架。因为大家都知道了,我们的很多判断,其实都是非理性的、不客观的……都是系统1在指挥我们的大脑。那么,就不妨冷静一会儿,等系统2的时候,再好好交流,解决问题。

 
 《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

这是一本非常被推崇的书,我已经看了至少三遍了。每看一遍,我都有新的收获。

好的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这本书我尤其推荐给好学生的孩子、好员工的家长阅读。我并不是说让大家成为“被讨厌的人”,而是告诉大家,有时候,你被别人讨厌,并不是你的错。

每个人当然都想被别人认可,被别人喜欢,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做你自己。当你做了自己,有人喜欢你,挺好的;当你做了自己,有人讨厌你,也没什么。


《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也是我每年都会再翻看的一本书。

最早的时候,我惊异于它的文字,竟然可以这样书写;后来,我惊异于它的思想,竟然可以如此独特;现在,我惊异于它的勇气,可以有如此大的胆识。

 
《穷查理宝典》

 
《穷查理宝典》,作者是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这本书里呈现了他对事业、财富、教育、人生的诸多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多学科思维,就是他着力提倡的。也是今年我看到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

 
《苏东坡新传》

 
最后一本是《苏东坡新传》,是一位台湾学者写的,这本书非常好,我极力推荐大家看一下,豆瓣评分已达到9.7。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苏东坡波澜壮阔的一生,呈现了一个立体的苏东坡形象。最牛的地方,是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把中国的文学、历史、政治,都写活了。

我准备专门写一篇推荐这本书的文章,预计本周末发布。
 

三川书单
 
《白鲸》

 
《白鲸》,世界名著,英国名作家毛姆在他所精选的世界十大小说家及其代表作里,举出代表美国文学的名著,就是《白鲸》。
 
这本书是美国教育界的一个标志性符号。据说当一个美国学生读懂了《白鲸》,并且能够写出读后感了,就说明他在英文阅读上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美国一般是高中生读的。
 
我们之所以读《白鲸》,是想通过研读这本书来了解它为什么成为阅读的标杆。同时,也研究这本书在文字、故事、意义上,如何开创了一个时代。
 

《艺术的故事》

 
我们家都很热爱艺术,我们曾向一位鲁美毕业的很有名的艺术家请教,“想了解艺术,如果只看一本书,要看哪一本?”他就推荐了《艺术的故事》。
 
如果我们用芒格的多学科思维构建我们底层素养的话,在艺术门类里面,大家可以选择这一本书,非常好看。
 

《乡土中国》


《乡土中国》,费孝通的著作。我们发现大城市里的孩子,有过多关注西方文学和文化的倾向,甚至一些国际学校的孩子,生活在中国,父母也都是中国人,却在中文表达上出现了问题。
 
我觉得我们有必要把对中国的了解和对中国的热爱作为一个家庭教育的基础,尤其是现在中美关系发生变化,了解自己的国家是非常必要的,《乡土中国》就是这样一本经典的书。
 

《我叫刘跃进》

 
前一段时间,我们发现了一部很好的纪录片,叫做《文学的故乡》。

就是跟着几位中国的作家,一起回老家。有莫言、贾平凹、刘震云、阿来等六部。我们全家一起看得挺有意思,尤其是刘震云回河南老家——很有亲切感。

于是呢,就找来了几部刘震云的小说来看——非常幽默,非常好看。现在,已经推荐给小丸子阅读了。

 
《巨匠与杰作》

 
《巨匠与杰作》,是毛姆对西方的十大文学名著的解读,他在书中列出的十大文学名著,可以作为家长增加自己文学修养的年度书单,我曾经用一年的时间把这十本名著都读了一遍。
 
读完之后,几乎可以了解整个西方文化、历史、社会和文学。毛姆对这十本书的评价和研究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是杜威的书,帮助我们了解教育背后的思潮。

我们了解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如何考出好成绩,如何升入名校,如何找到好工作这些层面上。所以,我们要去看一看,古往今来的那些教育家,都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样的实践,有什么样的思考。

反过来,再看待我们现在的教育的时候,也就有了更多的准绳。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

 
《怎样讲好一个故事》,是哈佛非虚构写作的书。我们在去年的博鳌国际写作论坛上,邀请了哈佛非虚构的史蒂夫老师,他不仅展示了哈佛写作的理论,还进行了现场教学,最后,还给童书妈妈的老师做了培训。这也让我们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更有收获。


《黑天鹅》


《黑天鹅》是因为今年有太多不确定的事情发生了,到底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呢?不妨去了解下,黑天鹅是如何出现的,有什么样的影响。


《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


《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是王石最新的自传。主要是从个人角度对自我成长的忠实记录。他为什么要去登山航海,为什么要去游学,还有他的困境和坚持。这本书很好读,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对我们这些后一辈的人,会有很多的启发。
 

小丸子书单
 
小丸子今年13岁。这些书都是她在近几个月之内自主阅读的,并且基本每一本书她都写了自己的感受,刊登在她自己的公众号上。

就我看《局外人》的经验,很可能你替他急得冒火
80年前15岁的哥哥们,真的是这样吗?!
《偏跟山过不去》:颠覆了“写景状物”的超级好看游记!
你知道任天堂曾经做过扑克牌、出租车、爱情宾馆,食品和吸尘器吗?
……
 

《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红》,这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穆克的经典代表书目,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

为什么小丸子会读这本书?
 
我们家有个习惯,每去一个地方旅行,一定要找两三本关于这个国家、地区的经典代表书目来阅读,最方便找的就是诺奖获得者。
 
去土耳其旅行时,我们挑的是奥尔罕·帕穆克《纯真博物馆》,那个时候小丸子看不懂,于是我们先看,看完之后就把里面的故事讲给她听。后来她长大了,对帕穆克非常有兴趣,于是就读了《我的名字叫红》。
 
这本书读起来挺费劲的,但有很强的吸引力,看完之后她还画了一组漫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这样大部头,孩子们也是能够沉浸进去而且有自我表达的。


《局外人》

 
《局外人》,法国加缪的作品,他在44岁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这本书小丸子看得非常快,她还跟我们分享了她的感受。我们买的版本叫《异乡人》,她查资料发现,还有个版本叫《局外人》,她觉得《局外人》的翻译更贴切,因为故事主人公是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的。
 

她又发现故事主人公气质与加缪本人照片里展现出的气质特别相似,阅读时常常把加缪当成了主人公。

她还发觉加缪的写作方式很独特,查资料知道这种写法叫荒诞式写法,是加缪所开创的。后来她在她的读后感里写了加缪怎样用荒诞式手法来写这个故事。


 
《佛陀》

 
《佛陀》,这是我推荐给小丸子的,一本非常好读的书。它讲的并不是宗教,而是佛陀的成长故事。

后来,我们还一起看了《佛陀》的纪录片。

 
 《日本经典品牌诞生物语》+《我的爱情生活》


这两本是我带小丸子去书店买的,她说家里的书引不起阅读兴趣。我让她随便挑,不用在意题材。
 
她选了一本《日本经典品牌诞生物语》。她会追番,对日本文化感兴趣,书里面有很多她熟悉的品牌,想进一步了解。
 
另外她还选了一本《我的爱情生活》。小丸子很喜欢猫,我们有个朋友曾经送给她一本荒木经惟拍摄的猫的摄影集,荒木经惟是日本特别顶尖的摄影家,也很喜欢猫。

所以她在书店发现荒木经惟的《我的爱情生活》时,就很好奇一个喜欢猫的摄影家有什么样爱情生活呢,于是就选了这本书。不过,她看完后说,这本书似乎不适合写读后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也是日本作者的书。宫崎骏正在拍摄这部书的电影,还没完成。
 
很多孩子都喜欢宫崎骏的电影,所以我告诉小丸子,如果想知道宫崎骏的下一部电影讲什么故事,就看看这本书吧。

而这本书其实已经是近100年前的日本的书了,小丸子对那个时期的日本孩子的生活,也挺好奇的。事实上,和现在相比,还真有很多的不同。
 
 
《偏跟山过不去》+《万物简史》

 
我们家每周五会有一个电影之夜,选一部电影大家一起看。
 
一次我们选了一部喜剧片,讲的是两个人在森林徒步时发生的有趣故事。故事结尾介绍了作者比尔·布莱森,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作家,也担任过著名大学的校长,写过的书影响了好几代人,英国女王还给他发了勋章,这部电影就来自他的书——《偏跟山过不去》。

看完了这一本之后,小丸子就顺便看了他的另一本书《万物简史》。对了,他还被称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非虚构类作家”。


《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

 
《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这本书去年畅销全世界,也是比尔·盖茨去年最推崇的一本书。讲了一个出生在贫困家庭的女孩的成长故事,后来女孩上了剑桥大学,成为了学者,这也是自传性质的一本书。
 
小丸子之所以读这本书,是有一次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做客,那个孩子在看一本英文原版书,叫《Educated》,其实就是《你当像鸟飞过你的山》的英文版,小丸子很好奇,也看了起来。
 
这本书有笑得让人前仰后合的情节,也有很深刻的思考,是小丸子这两三个月内的精神食粮。
 
注:
本文根据白滔滔在书香北京系列评选活动暑期“云上阅读”公开课整理而成;直播主题:《怎样让全家一起爱上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