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老刘tdrhg 2020-09-02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

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野象众多,河南被描述为人牵象之地,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1、郑州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 、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 。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 。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荥州为郑州,《郡县释名》河南卷上:郑州“周管叔鲜封于此。有管仲城,后为郑国。州从国名也”。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郑州建为西辅郡,为宋代四辅郡之一。明洪武初属开封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属河南省,十二年复属开封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升为直隶州。1913年废郑州为郑县。1928年析郑县县城置郑州市,1933年撤销。1948年复设郑州市,1952年郑县撤销,并入郑州市,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此。

2、洛阳

洛阳市,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河南省地级市,洛阳市总面积15230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03平方千米,河南省西部,东西长约179千米,南北宽约168千米。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

洛阳市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市有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五大都城遗址。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秦置洛阳县,因在洛河之北,故名。《寰宇通志》:“地居洛水之北,故曰洛阳。”东汉建都于此,改为河南尹。三国魏复改洛阳县。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东魏初改置洛州。隋大业元年(605年)在汉魏洛阳故城西建城,炀帝迁都于此,称东京。并置豫州,后改称河南郡,同时移洛阳县治于此。唐初为洛州,显庆二年(657年)建东都,武则天改称“神都”,开元元年(713年)改洛州为河南府,天宝元年(742年)定为东京。五代梁和唐、晋亦曾都此。五代梁、晋、汉、周和北宋称为西京河南府。金兴定元年(1217年)称中京金昌府,正大初重建洛阳城,元为河南府路。明、清为河南府。1913年设豫西道,1914年改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析洛阳县城区置洛阳市。1954年改为地级市,为河南省辖市。

3、开封市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 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有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汴京富丽天下无'的美誉,北宋东京开封更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发源于此。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秦置开封县,取“开拓封疆”之意得名,北周建德五年(576年)以城临汴水,改称汴州。隋大业初州废。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汴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汴州为陈留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汴州。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年)称开封府,建为东都。五代晋、汉、周和北宋均建都于此,称东京开封府。金初称汴京,贞元元年(1153年)改称南京开封府,贞祐二年(1214年)迁都开封。元称汴梁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复开封府,清仍为开封府,河南巡抚驻此,为省会。1913年废府,置豫东道,1914年称开封道,1936年1月设开封市(县级市),同年5月并入开封县。1948年复置,为省辖市、省会。1954年省会迁郑州,开封市为地级市,为河南省辖市。

4、平顶山市

平顶山,河南省地级市,别名鹰城,位于河南省中部,中原经济区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也是豫中地区的中心城市。平顶山既是资源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还是中国曲艺城、中国书法城、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汝窑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唐钧基地。平顶山有各类水库169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该市穿境而过,有白鹭洲、白龟湖两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尧山-中原大佛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有绵延百里的温泉带和世界最高铜制立佛中原大佛,尧山地质公园是国家地质公园。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大清一统志》:平顶山“绝顶平坦无峰峦,故名”。平顶山市以平顶山得名。因境内煤炭储量丰富,1954年成立平顶山市煤矿办事处,1955年建矿区。1957年置平顶山市,1964年改平顶山特区,1969年复地级平顶山市,为河南省辖市。

5、安阳市

安阳,简称殷、邺,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汇处,西倚太行山,东连华北平原,北邻邯郸,南接鹤壁、新乡。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豫晋冀三省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边协同发展区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设的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安阳是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被考证为华夏文明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在安阳出土。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秦置安阳县,《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攻安阳,取之。”即此。西汉废,西晋复置,东魏天平初废入邺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改邺县为安阳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彰德府。清因之。1913年废府为县,1949年析安阳县城及近郊置安阳市,为平原省辖市(地级),1952年市属河南省,属安阳专区。1958年属新乡专区,1961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改属安阳地区。1982年复为地级安阳市,为河南省辖市。

6、鹤壁市

鹤壁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向华北平原过渡地带,是豫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能源与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产业基地,滨水生态宜居城市,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傍城区而过。鹤壁市是封神榜故事发生地,商朝首都朝歌、周朝第一大诸侯国卫国都城朝歌、战国七雄之赵国都城中牟均位于鹤壁市。林、石、卫、康、殷姓及韩国(朝鲜)康氏、琴氏等姓氏起源于此,鹤壁是东亚民族姓氏的重要发祥地。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鹤壁一名最早见于《金史》,传古有双鹤栖于南山之峭壁,其山名鹤山,其村名鹤壁。金称鹤壁镇。1952年在汤阴县鹤壁集周围建煤矿。1956年设鹤壁办事处。1957年置鹤壁市,直属河南省。1958年降为县级市,属新乡专区。1961年属安阳专区,1969年属安阳地区。1974年升为地级市,为河南省辖市。

7、新乡市

新乡市,是河南省地级市。新乡市地处河南省北部,南临黄河,与郑州市、开封市隔河相望;北依太行,与鹤壁市、安阳市毗邻;西连焦作市,并与山西接壤;东接油城濮阳市,并与山东相连,总面积8249平方公里。建国初期新乡市为平原省省会,是豫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中原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中原经济区及中原城市群核心区城市之一,也是豫北的经济、教育、交通中心。新乡市历史悠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都有遗址留存,是《诗经》重要发源地之一,流行于古代新乡地区的诗歌,占国风的四分之一。反映朝代兴衰更迭的牧野之战、张良刺秦、陈桥兵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新乡名称源于西汉为获嘉县的新中乡,《太平寰宇记》卷56:新乡县“取新中乡以为名”。西晋太和五年(370年)在今新乡市建新乐城。《史记志疑》:“乐者村落之谓,古字通用”,新乐亦即新乡之意。

隋统一全国后,于开皇六年( 586年)划汲县、获嘉县两县组成一个新县,取原“新中乡”首尾二字为县名,“新乡”由此见诸史册。1913年后历为豫北道、河北道、晋冀鲁豫新乡专员公署驻地。1949年析置新乡市,为平原省省会。1952年为河南省辖市。1958年降为县级市,为新乡专区驻地。1974年升为地级市。1978年复降为县级市,属新乡地区。1982年再升为地级市,为河南省辖市。

8、焦作市

焦作,古称山阳、怀州,是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和豫晋交界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焦作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西北部、北依太行山,与山西晋城接壤,南临黄河与郑州、洛阳隔河相望,东临新乡,西临济源,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焦作是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是司马懿、韩愈、李商隐、朱载堉、许衡及竹林七贤山涛、向秀等历史文化名人故里 ,是中国太极拳发源地,拥有云台山、神农山、青天河等3个5A级景区。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元至元年间称西焦家作,因焦姓在此开设煤炭作坊得名。后简称焦作。清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焦作镇。1925年改镇为市,1938年废市为镇。1945年置焦作市,1946年复镇,1948年改焦作县,1949年改焦作矿区,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56年撤销焦作矿区和焦作镇,改为焦作市,由河南省直接领导。1974年1月19日,焦作市属河南省和新乡地区双重领导。1982年3月,焦作市划为省辖市。

9、濮阳市

濮阳市,河南省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市、菏泽市隔河相望,东北部与山东省聊城市、泰安市毗邻,北部与河北省邯郸市相连,西部与安阳市接壤,西南部与新乡市相倚。濮阳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帝都”。曾出土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誉为“中华第一龙”。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濮阳古称帝丘,濮阳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因位于濮水(黄河与济水的支流,后因黄河泛滥淤没)之北而得名。《水经注·瓠子河》:“濮水径其南,故曰濮阳也。”两晋、南北朝为濮阳国和濮阳郡。唐初为濮州,后改澶州。宋为澶渊郡,崇宁五年(1106年)升为开德府。金为开州。明、清因之。1913年降开州为开县,属大名道。1914年改开县为濮阳县。1949年为平原省濮阳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1954年濮阳专区撤销,属安阳专区(1969年改地区)。1983年改设地级濮阳市,为河南省辖市。

10、许昌市

许昌,古称许州,是河南省地级市,河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许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始称许昌。唐、金、元为许州治。明洪武初废入许州。1913年废州改置许昌县。1947年析许昌县城和四郊置许昌市(县级)。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许昌地区撤销,改设地级许昌市,为河南省辖市。

11、漯河市

漯河市,河南省辖市,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确定的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漯河历史悠久,在贾湖遗址出土的国宝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乐器;发现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号是迄今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雏形;出土的酿酒遗留物将人类酿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编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生活在这片土地。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元代,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将上口镇更名为螺湾河镇。明嘉靖三年(1524年),山东定陶进士乔迁任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因名称字多,为便于书写和称呼,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漯河镇,属郾城县。1948年7月,设立县级漯河市,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升地级漯河市,为河南省辖市。

12、三门峡市

三门峡,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黄土塬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干旱气候;三门峡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西接关中,北邻三晋,东守中原,境内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郑(州)西(安)高铁横贯东西,209国道、三(门峡)淅(川)高速公路和浩吉铁路连通南北,是连接豫晋陕三省、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同时,仰韶文化、道家文化和虢国文化都发源于此。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相传大禹治水,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三门峡由此得名。辖区地处秦岭余脉崤山山麓,千古雄关函谷关矗立境内。因古时崤山与函谷关并称“崤函”之塞,三门峡又称“崤函”。1957年置三门峡市(省辖)。1958年由洛阳专区代管,1969年属洛阳地区,1986年升为地级三门峡市,为河南省辖市。

13、商丘市

商丘,简称“商”,河南省地级市,东望安徽淮北、江苏徐州,西接河南开封,南襟河南周口、安徽亳州,北临山东菏泽、济宁。商丘市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商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商部族的起源和聚居地、商朝最早的建都地、商人商品商业的发源地、商文明的诞生地,有“华商之源”的美誉。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据史载,商族始祖契(xiè)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后迁徙,后人便称商族人居住过的废墟之地为“商丘”。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置商丘县,为归德府治,清因之。1913年废府,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设商丘专区,1958年撤销,1961年复设,1969年改设商丘地区。1997年设立地级商丘市,为河南省辖市。

14、周口市

周口市,古称龙都、陈州,河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东临安徽阜阳市,西接漯河市、许昌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和开封市、商丘市接壤。周口市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路、水路运输交织成网,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路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沙颍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河道,建成有周口、刘湾两大货运码头,入淮河、汇长江。沙颍河航运可直达南京、上海、杭州。周口是伏羲故都,老子故里,有“华夏先驱、九州圣迹”的美誉,被中华全国伏羲文化研究会誉为“中华文化发祥的重地”。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周口,原名周家渡口、周家口,属商水县,因明永乐年间一周姓船户在沙河往返摆渡而得名。1949年置周口市,属淮阳专区,1952年废入商水县,1953年复设周口市,属许昌专区,1958年又撤并入商水县,1965年析许昌、商丘两专区部分县设周口专区。1969年改为周口地区,行政公署驻周口镇,1980年周口镇升设周口市(县级)。2000年周口地区撤销,改设地级周口市,为河南省辖市。

15、驻马店市

驻马店,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驻马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盘古创世纪活动的核心区域,是轩辕黄帝夫人嫘祖的故乡,是战国时代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氏、金氏、江氏家族的故里;全市共有森林公园7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自然人文景观较多;驻马店还拥有梁祝故里、秦丞相李斯墓、伏羲画卦亭和战国冶铁遗址、西周蔡国故城、天中山、悟颖塔等人文资源,还有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的南海禅寺。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驻马店之名初见于明代,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崇简王朱见泽就封汝宁,在此建庄并设驿站,由于这里自古交通便利,八方辐辏,官宦过往,商贾云集,驿差穿梭,其驻马投宿的客栈马店甚多,驻马店的称谓由此而来。1949年升驻马店镇设驻马店市(县级),属信阳专区,1952年驻马店市撤销,1953年复置,1958年再撤,1965年析置驻马店专区,1969年改驻马店地区。1980年复置驻马店市,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驻马店地区撤销,改设地级驻马店市,为河南省辖市。

16、南阳市

南阳,古称宛(yuān),河南省辖地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豫鄂陕交界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南阳淅川是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重要的核心水源区之一。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置南阳郡,因在南山(今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故名。《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秦置南阳,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西汉因之。此后境内州郡废置无常,区划演变繁杂。晋置南阳国。南朝宋复南阳郡。隋开皇初始置南阳县。唐、宋置邓、唐二州。元置南阳府。明、清因之。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8年置南阳市,1949年属南阳专区,1952年改市为镇,1953年复置南阳市,1969年为南阳地区,1994年撤销南阳地区,设立地级南阳市,为河南省辖市。

17、信阳市

信阳,古称义阳、申州,又名申城,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省,南通湖北省。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了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季风气候明显。信阳是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三个国家级经济增长板块结合部和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在300千米半径范围内有郑州、武汉、合肥三个省会城市。 信阳在西周时期是申伯的封邑地,北宋改称信阳。信阳地域文化豫楚交融,商周、春秋战国以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豫风楚韵”。信阳是孙叔敖、春申君、司马光、郑成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信阳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所产的信阳毛尖闻名遐迩,因此又被誉为山水茶都、中国毛尖之都。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郡县释名》河南卷下:信阳旧名义阳,“城内东北隅有义阳山,山上建义阳书院,县以山名也”。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避太宗赵匡义讳,改义阳县为信阳县。元为河南中书省汝宁府之息州、光州、和信阳州。明为河南省布政使司汝宁府信阳州。清为河南省汝宁府信阳州、光州。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设信阳、潢川二专区,1952年合并为信阳专区,1969年改信阳地区。1998年改设地级信阳市,为河南省辖市。

18、济源市

济源市,是河南省直辖县级市,因济水发源地而得名,地处黄河以北,北隔太行山与山西晋城相接,西距中条山与山西运城交界,南临黄河与河南洛阳接壤,东与焦作毗邻。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发源地。上古时期是夏少康的都城“原”,战国至两汉时期济源因“轵邑”富庶而闻名。济源现拥有济源钢铁,豫光金铅等三家上市公司。济源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形成能源、化工、冶金等工业生产体系。手工艺品天坛砚为我国4大名砚之一。

河南各地市名称的由来及沿革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济源县,以地处济水之源得名。《元和郡县志》济源县:“以济水所出,因名。”蒙古太宗六年(1234年)改济源县为原州,七年废原州为济源县,明、清属怀庆府。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6年属焦作市。1988年撤销济源县,设立济源市。1997年改为河南省直管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