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坤鹏论接受的教育一直是要好好学习,要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参加工作以后要爱岗敬业,少说话多做事。坤鹏论一度也认为这是对的,并且遵照执行。相信70后、80后有很大一批人接受的都是这种教育。 随着社会阅历越来越多,经历的人和事越来越多,对这种观点的意见也就越来越大,真正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的人长大后都打工了,挣的是一个月稳定的收入,收入高低与所在行业、公司和岗位有关。如果你有幸能在毕业就加入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大公司,说不定三年以后就可以做到年薪八十万,再过三年就能拿北京户口了。但这其实与学习成绩无关,甚至很多时候与能力也无关,更多是与运气和眼光有关,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进入到一家大公司,加入一个有潜力的项目,哪怕能力没有那么强也会混的不错。 这种运气爆表的人总是少数,更多的人仍然需要自己不断努力,加班自不必说了,很多人在一线城市打拼多年仍然无法找到归宿。工资虽然也在涨,但往往连房租价都涨不过。 但还有另外一群人存在,他们学习成绩不好,或者不那么好,勉强考上了一个三本大学甚至民办大学,在不断挂科中差点没拿到毕业证。他们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但他们天生爱折腾,大家都在安心学习的时候他在琢磨怎么帮同学们送快速,大家还在关心自己这学期能不能拿到奖学金的时候他在琢磨怎么在学校附近开一家餐馆,也许他在上学期间就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也许在大学期间亏的一塌糊涂,但把时间放长了看,这些愿意折腾的人,成功几率往往要大很多。 2015年时网上流传一个段子:
多么痛的领悟啊! 我们可以细数一下现福布斯排行榜上这些人,但凡是靠自己白手起家的,往往都是骨子里就爱折腾的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再怎么折腾也上不了这个榜,但你可以花时间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往往这些爱折腾的人更容易成功,或者说更容易挣到钱。坤鹏论身边就有这么几类爱折腾的人: 1、不安份守已 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被教育要爱岗敬业,但偏偏有这样一部分人,他们工作的目的并不是要把这份工作做好,而是要借着这份工作找到下一份更好的工作,所以他们不断的跳槽,想方设法往BAT这类大公司里挤。职位、薪水也都在他不断跳来跳去中节节升高,最终在一线大公司中成功镀金,工作没几年就成为某公司VP或合伙人,年薪百万甚至几百万。 2、连续创业者 连续创业者就是那种创业了好几次的人,往往能创业好几次,至少说明从这次往上数的那些次都不成功或者不那么成功。项目被收购是最好的结局,惨的可能还会欠一屁股债。但正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再次创业成功的几率至少要比第一次创业的人要高,甚至比有大公司从业经验的人要高得多,风投也更愿意相信连续创业者。 与这些人接触你会发现,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叫输。失败了总结经验再来;上个项目没做好是这几年命不好,最近转运了,重新折腾个项目。不要看他在和你聊天的时候还穷的叮当响,说不定哪天就身价千万了。坤鹏论有一个十几年的朋友就是这样,从毕业就开始折腾创业,从来没上过班,苦的时候炒股挣钱补贴公司经营。就这样一折腾就是十多年,一直也没折腾起来,一直也没放弃折腾,一年前公司只剩下两三个人了。结果最近去他公司才发现,租了几百平米的办公室,Pre-A融了上千万,正在谈A轮3000万据说已经差不多了。 人生就是这样,只要你不放弃就永远没有失败。 3、抓风口的人 雷军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鼓励了很多人。最近坤鹏论有幸接触了很多做区块链的创业者,区块链的好坏我们姑且不去评价,我们只说人。现在很多做区块链项目的人都是之前在2016年、2017年左右进来的,并且是快速进入,在做区块链之前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甚至很多以前做投资人的都all in做区块链。究其愿意,无非就是区块链实在太挣钱了。 再早些时候,坤鹏论考虑问题的时候总想着这个事情会不会长远,会不会做了几年以后没得做了? 后来才发现,这种想法其实挺傻的,“人民币”又没有有效期,挣到兜里什么时候花都行。项目不行了可以换,但在一个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进入,挣钱是最快的。李嘉诚曾经说过:“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当我们经过无数次调研最终认为这个事情可行的时候,往往已经是挣不到钱的时候了。 淘宝不挣钱么?2008年之前做淘宝的基本都挣到钱了吧? 微商不挣钱么?2016年之前做微商的也大都挣到钱了吧? 微信刚上线的时候坤鹏论参加过一次微信营销培训,讲师连马化腾是谁都不知道,完全拿着微博营销的理论在讲,但就是这么一场培训,后来据说培训公司一年靠微信培训收入上千万。 风口这个事情,没有谁能保证一次就抓得准,但多抓几次,你总是比别人多几分成功的可能性。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或者没有勇气辞掉工作all in一个项目。没关系,折腾不了大的可以折腾小的,总会有一些机会在你不断折腾中被发现。只要你不放弃,机会就不会放弃你。 要勇于折腾,更要经得起折腾!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