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50年代初期,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看看小混蛋的态度就知道了

 十点历史君 2020-09-02

在50年代初期,为了方便军机关办公,便在全国各地开始圈一小块地,里面有住所、医院、食堂、学校等等,类似一个小型的“社会,这就是大院的建立背景。在大院生活的一般都是军区的干部,大院子弟也大多都是军二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个年代的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

在50年代初期,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看看小混蛋的态度就知道了

其实从85年裁军之后,所谓的大院也很难看得到了,我们听到的大院文化,大多都是老一辈人口口相传的,其中免不了一些主观色彩。确实,那些大院子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父母都在军队任职,首先这个家庭环境,就要比普通工人的孩子要好。而且为了方便大院子弟上学,还特地建立了几所中学,像育英中学、培英中学等等。《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就是育英中学的。

有了这层身份,大院子弟的生活质量,就比工人的孩子好很多。那个年代也攀比,但是他们不炫富,他们炫什么呢?炫身份。不过也不会那么明目张胆,到处跟谁说自己老子是谁谁谁,这太跌份了。从55年授衔之后,大院子弟的“标配”,就是将校呢大衣。那时候只要能穿上将校呢大衣,不用问,肯定是大院子弟,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般人哪能穿到呢,所以谁看见都羡慕。

在50年代初期,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看看小混蛋的态度就知道了

我们再以《血色浪漫》为例,钟跃民的父亲钟山岳,建国之后是副师级干部,转业后也是副部级;袁军的父亲也是师级干部;而孙俪扮演的周晓白的父亲,则是副司令,是上将级别;张海洋和郑桐的父亲也都是享受师级待遇。他们这几个死党,就是正儿八经的大院子弟。那个年代圈子的界限感其实很严重,这个从李奎勇的话中能感觉到:“跃民,我就看不上你们这帮大院的孩子”。

如果大院子弟和工人的孩子关系亲近,李奎勇决不会这么说。当时的大院子弟自成一个小圈子,都是从小长到大的朋友,一个班全是发小,自然而然跟外界,就形成了一种界限感,连找对象估计都得看看朋友圈。简单来说,就是必须得门当户对。掐架的也大多都是大院子弟,像小混蛋那种其实是特例。因为没钱没背景,大家都不太敢惹事。

在50年代初期,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看看小混蛋的态度就知道了

仔细看《血色浪漫》,一言不合就揍你丫的,是当时的一大特征。大院子弟有多幸福,其实看看小混蛋就知道了。李奎勇还不算什么,他其实心里有点自卑,小混蛋是真的从自卑转为愤恨。大白天就敢在大院门前抢将校呢大衣,抢完还捅人一刀。为什么?他骨子里崇尚暴力是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这种差距,让他嫉妒。怎么办呢?他就处处找那帮大院子弟的茬。

按照李奎勇的话,就是到处拔份,谁不给他面子就捅他丫的。后来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小混蛋的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治安,即便没有和黎援朝那段,他也没啥好下场。从他对大院子弟的态度,也能感觉到,当时的差距其实还是蛮严重的。只不过老北京人都好面,谁都不肯栽面,小混蛋就用抢将校呢大衣的极端方式,来宣泄不满,其实就是因为他缺少这个,在乎这个。隐含的意思,就是别看我不是大院子弟,我照样能穿将校呢!

在50年代初期,大院子弟到底有多幸福?看看小混蛋的态度就知道了

现在是很难看到大院了,这种建国初期的特殊产物,也只能从老辈人口里得知了。大院子弟抛开生活质量不说,其实这是一种很珍贵的人脉资源。现在娱乐圈的北京老炮,混得风生水起的,大多真都是大院子弟。像王朔、马爷、姜文等等,都因为这层网建立的联系。这种圈子,外人一般根本没机会融进去。

今日话题:

你知道大院子弟吗?

欢迎留言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