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梅瓶器型:10个样式怎样区别

 萨满巫师 2020-09-02

对老料犀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下面是堂主微信

收藏需要广交朋友。藏友之间,不论年龄长幼,职位高低,学识深浅,能者为师。欢迎各位爱好者前来交流欣赏,可扫码添加微信。

添加微信:sph7738(长按可复制)

梅瓶从隋至清(581~1911年),历经1300多年演变,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器型样式,子仁在《中国梅瓶研究》一书中,以器型分类与历史演变两个角度清晰展示了这种变化。

梅瓶器型分类:十类样式群

子仁根据梅瓶的口部、颈部、瓶身、足底等形式特征将中国梅瓶器型分为十类样式群。

第一类样式群:以折沿凸环小口为标志,流行于隋代至明代。

唐初期白釉梅瓶,高36厘米,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乾封二年(667)段伯阳墓出土

唐中期白釉梅瓶,高42.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初期越窑青瓷刻划花牡丹纹梅瓶,高20.2厘米,浙江慈溪匡堰镇寺龙口越窑遗址第六期地层(南宋初期)出土

第二类样式群:以小撇口或小侈口为标志,口唇以圆唇、卷唇为主,也有较薄的尖唇,颈部以束颈为主,所含样式从唐代到清代。

元钧窑红斑天蓝釉梅瓶,高37.2厘米,河北省博物馆藏

元龙泉窑青瓷密棱纹梅瓶,高20.2厘米,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海底元代沉船出水,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金磁州观台窑白釉黑彩画花梅瓶,高31.8厘米,河北磁县观台磁州窑址三期地层出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