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夏目历史君 2020-09-02

在《长安12时辰》中,如果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就在第一集里面,地位尊贵的何监除了骑头驴很有意思之外,身上还挂着一堆零碎,也挺有意思的,而在这些零碎里面,其中就有一物是“鱼袋”。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咱们看这个唐朝人物时,经常会看到谁的墓志铭或者谁出场了,常常伴随着如下描述:配金鱼袋、佩银鱼袋、赐紫金鱼袋等等这种奇怪的描述。很多人会觉得那会儿哪有什么金鱼啊?乍一听,还误以为是弄个小鱼缸挂在身上,里面养条金鱼呢。其实呢,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断句就错了,断句不是说“金鱼袋”,应该是“金,鱼袋”,这个东西其实也是涉及到唐朝一个特定的官绅认证的制度。

唐朝皇城长安,它的戒备必定是很森严的,也肯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出的。打个比方那我们现在来说,你现在随便进哪个公司,你必须要有门卡对吧,你拿着门卡刷一下才能进去,不是什么人都能进,而当时放在“鱼袋”中“鱼符”就是一样的道理,想象一下,当时的官员在皇城这个地方工作,每天去宫里上班,要想进入皇宫你就得有这个“身份证”。

在历史上很多时候,这个“身份证”大部分采用的是“竹符”,当然不仅有“竹符”,还有“木符”、“铜符”等等。一般来说,这个“符”能够用来勘验你的身份,勘验的时候门卫会来与你核对名字,核对的上,你才能被批准进入,它其实跟古代将军想要调动兵马时候需要出示的“虎符”性质有些类似,是一种恩准性质的东西。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做成鱼的现状,所以就把这个叫“鱼符”。与虎符无异,当时朝廷把这个“符”,从中间劈成两半儿,左一半留在门卫那里做底,另外一半儿官员自己带着,到了宫门外之后,然后像上文说到的那般,出示给守卫的官兵进行查验,只要一合能合得上,那就没问题。(这里再提下,在唐初时期,为了避讳唐高祖李渊的李虎,虎符也一度称为鱼符)

不过古人技术有限,制作工具和制作工艺相比较现在社会的水准,那是很粗糙落后的,这就导致了做出来的东西公差特别大,他不可能做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你要搁现在,这东西太好复制了,你找3d打印非常简单就复制出来了,肉眼去看,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但是由于古代的制作工艺远不如现代发达,与现代存在很大差异性,反而能够让它变成一种很安全保险的检查制度。因为纯手工制作的“鱼符”,全世界仅此一把,那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当然如此独特,也就造成了拥有它的人一般情况下不会是普通人,而由于鱼符的缘故,慢慢的与其互为表里的“鱼袋”,也变成了一个荣誉的象征。像唐代规定是:三品配“【金】鱼袋”;五品以上佩“【银】鱼袋”;然后如果皇上特别喜欢你的话,很可能会给你赐“【紫金】鱼袋”。

说到这里,好多人可能会觉得,为何只有三品,那一品、二品大员佩戴什么“鱼袋”呢?这里得提一下,唐朝有个特点,就是它的官位里并无一品、二品,在历史上强入狄仁杰这样的也只是三品,唐朝最高到三品,而《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中的何监也是三品。

然后电视剧中的李必,他则是被赐了“紫金,鱼袋”,毫无疑问说明他当时特别受恩宠,皇上格外给他开恩,就像清朝皇上赏赐黄马褂,紫禁城内可以自由行走,紫禁城内可以骑马是一样的道理。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历史上,在武则天那一时期,她曾把这个“鱼袋”中的“鱼”改成“龟”了,这样做自然有她的目的,因为她叫武则天,这个“武”字中有神兽“玄武”的寓意,玄武那就是乌龟了,因此就将金鱼袋”改名“金龟袋”了,当然这个后来又改过来了,但是“龟袋”这个说法依旧是深入人心。

这在晚唐时候,仍有所体现。晚唐时期李商隐的诗中曾提到过“金龟婿”,为什么叫“金龟婿”呢?就是因为你身上佩着“金龟袋”,或者说“金鱼袋”,就证明你非富即贵,你一定是这个朝中大员或者是这种王公贵族,女子要钓到这种女婿,说明你们家就富裕了,所以就用这个“金龟”去代指。身上能够佩带“金鱼袋”的人也一般来说也都是未来“仕途可望”的人,很被人看好。

在如今,民间和网上很多流传说“金龟婿”是因为“他们家很有钱的,多到能够打造一只金子做的乌龟”这种诸如此类的说法和解释,其实都算是望文生义,纯粹就是普通人的想象罢了。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而在晚唐五代时期,鱼袋被更加极度推崇,鱼袋这种象征着容易的奖赏,出现了滥赏的趋势,而到了宋代这一趋势再次扩大化。宋太宗初年,是鱼袋使用的井喷时期,当时朝中对鱼袋极力推崇比之前更甚,当时朝中内外皆配有各种等级的鱼袋,当然这里面也不可能再放以前那种独一无二的鱼符了。

据《宋史》记载:「大赦,内出鱼袋以赐近臣,自是内外升朝文武皆佩鱼。凡服紫者,饰以金;服绯者,饰以银。廷赐紫,则给金涂银者;赐绯亦有特给者。京朝官、幕职州县官赐绯紫者亦佩,亲王、武官、内职将校皆不带。」

总之,这个时候的鱼袋完全变成了一个指外面用华丽的线绣上鱼的图案袋子,一种装饰。当然这种装饰依旧有好有差,制作精美的鱼袋依旧是能象征着自己达官贵人地位的。

《长安12时辰》中出现的鱼袋是什么?它是一种象征,一种地位

总的来说,自唐开始作为入宫面圣官员身份标配的“鱼袋”,本来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到了宋代,不仅外形和制作手法不同,其作用也发生了改变。

“鱼袋”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阶层越来越多,从够的上品阶的皇城官员和皇亲郡王,开始延伸到京官以外的地方官,由进宫时才佩戴、在职时才佩戴演变到可以终身佩带,由近臣高官渐及位卑者。至此,“鱼袋”由有本来具有实际功能性质的物品变成了各类达官贵人手中玩物,几乎遍布朝堂。而物以稀为贵,由于这个原因,最终被抛弃于荣宠之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