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囧事

 用字记录生活 2020-09-02
小学五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从出生十个月后一直寄养在祖父母家。尽管也是城镇,两地相隔不到三十公里,但语音还是有明显的不同,我被同学蔑视,背后叫我乡下人。

乡下人,也有让他们干瞪眼的时候。上课发言积极,曾经有一课,概括段落大意,全包了。这个不稀罕,会概括大有人在。可别人就是不举手,乡下人不仅接二连三发言,那个音量与蚊子叫声般发言的其他同学相比,分贝不知高多少!

那时候,学校不正经上课,时常开会。也是这个乡下人,无论小会,还是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全校师生,一点儿不怯场。

按说,有着这样铺垫,往后的胆量不会见小。可是,工作后这样的场合几乎没有,人长大了,想法多,患得患失,容易束缚。

几年后,脱产上学。临毕业,有一场论文答辩。

记得,在答辩开始前,老师会针对论文选题给出几个问题,有一定的时间准备,大家并不十分担心。答辩完,老师又会现场提出其他问题,学生即时回答。这个就有点儿考验,不仅是学术相关,也与心理素质相关。

学的"商业会计"专业,可没有实际经验,写论文时闭门造车,去单位的财会科实习也只是进门走过形式而已,当老师提出会计实际工作存在某些问题时,我一头雾水,以致后面的很简单的书本知识点也是一筹莫展,教室外的同学替我干着急。

显然,毕业论文答辩勉强通过,记忆深刻。

今天去听一场讲座,看到主讲的侃侃而谈,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的这段囧事。

尽管有PPT展示,但主讲大多是站在台中,手执话筒,脱稿演讲。有BBC、CNN、彭博新闻、亚洲新闻台等多次电视直播历练,下午的现场答疑会,于她轻松些。我们没有参加。

记得上一次演讲完,有听众上前,特别感谢她。她是我们家的儿媳妇。

功夫在场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