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蒲公英

 中医药方便 2020-09-02

         更新时间:偶尔更新,随意写写

          微信公众号:经方日记

          全文字数:841

          阅读时间:3分钟

蒲公英治疗溃疡

吉林市名老中医邓维滨善用蒲公英治疗溃疡。

①角膜溃疡:春季可采鲜蒲公英吃,1日3次,每次50g。或干蒲公英50g水煎服,1日服3次。

②消化性溃疡(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辨证方中加入蒲公英50g。

③口腔溃疡:在辨证方中加入蒲公英50g,痊愈快,减少复发。(《中华名医特技集成》)

马山经验

蒲公英苦寒健胃是良药

马老临床用蒲公英除急性疮疡,或感染性疾病外,还喜欢在消化道疾病中应用。

尤其是急慢性胃炎、溃疡病、痘疹性胃炎、胃黏膜脱垂等病多用蒲公英取效。

如急性胃炎、或慢性胃炎急性发作,上腹疼痛, 恶心

呕吐,腹胀嗳气,用黄连泻心汤加蒲公英、细辛、白。

慢性溃疡病,用阳和汤加蒲公英、黄芪、半夏、陈皮、制乳香、没药、丹参。

一般3周时间可治愈。

慢性糜烂性胃炎,用黄芪建中汤、良附丸加蒲公英、生地黄、红花、桃仁、丹参。

痘疹性胃炎、 胃粘膜脱垂证能用自拟开提活血汤(黄芪、柴胡、升麻、肉桂、细辛、高良奏、香附、积壳、半夏、红花、桃仁、丹参、三棱、莪术、牡蛎等)。

加蒲公英,水煎服, 连服2个月,有90%以上患者经复查可吸收。

治高血压、冠心病也常配伍蒲公英。

机制是蒲公英清热解毒,散结通便。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保持大便通畅,对降血压、防止冠心病发作很有利。

同时苦寒健胃,营养供给吸收好。

另外,蒲公英有降血脂、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

本人还喜用蒲公英、败酱草配少腹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

温经活血,清热解毒,促使慢性炎症充血水肿吸收。该药常用量为10~30g。

降酶护肝,推重公英夏枯草肝

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保肝降酶便成为临床医师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据降酶作用的中草药达数十种之多,单独使用或配伍运用,常能收到一定效果。 

但其中龙胆草、黄柏、黄芩、大青叶、板蓝根、垂盆草等药苦寒较甚,易伤胃气:五味子酸敛收涩,虽有一定降酶效果,但易助湿敛邪,且有使转氨酶反跳之虞。

经长期实践,反复比较,邹老认为夏枯草、蒲公英两药,清热降酶效果更为稳定可靠。

夏枯草苦辛寒,蒲公英苦甘寒,均苦寒不甚,患者易于接受又无恋邪反跳之弊。

我院自制清肝膏(协定处方),有较好的清热降酶效果,其主要药物即为夏枯草、蒲公英、茵陈、苍术、陈皮、大枣诸药。

孟景春经验

孟氏常用蒲公英治疗以下疾病。

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乳痈)。

治疗乳痈初起和红肿尚未化脓的专方:

取蒲公英鲜者连根带叶100g, 洗净捣烂,用米酒250ml同煮至沸,取渣敷肿处,其酒趁热服下,盖被睡1小时,再用连须葱白汤茶盅催之,得微汗,一服即愈。

按:该方出自明代外科名医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

清代苏州名医徐灵胎亦赞此方为治乳痈之妙方。

笔者亦常用此方治疗乳痈。凡初起红肿热痛者,用之极效,一般1~2剂肿退。

尤其适用于农村贫苦患者,千万勿因其价廉而忽视之。

用于治疗胃炎(胃脘痛)有溃疡、糜烂者。胃炎(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型较多,但不论何种证刑。

凡检查胃有溃疡或糜烂者,均可于辨证施治方中加蒲公英12~15g,淡干姜5~6g,生熟甘草各3g。

因蒲公英是清热解毒良药,能治外症溃疡,胃有溃疡当然同样有效。

但其性味苦寒,苦寒难免伤胃气,故加干姜之温、甘草之甘以缓其苦寒,且生甘草亦有消炎解毒功效。

如此配伍,可以久服而无弊。

用于治疗肝炎,有良好的降酶功效。

用蒲公英降肝炎谷丙转氨酶升高,配伍夏枯草,降酶效果十分明显。

笔者曾于2011年3月中治疗一施女,年70岁。

患者初起食欲差,不时泛呕,身感困倦,舌著厚腻,根部犹厚,脉弱。

治以化湿和胃,用藿香、川厚朴、焦薏苡仁、杏仁、白豆蔻、姜夏、陈皮、炒谷芽等,服5剂后苔腻化呕恶止,但食欲仍差,又增巩膜黄染,小便黄浊,大便微溏,日行1~2次。

肝功检查:总胆红素(直接、间接)均高,谷丙转氨酶898.5,谷草转氨酶1131.50,总胆汁酸129.90,乳酸脱氨酸374.90,小便:隐血(+), 白细胞(+),胆红素(++).。

病情严重,在医院输液,同时服用疏肝利胆、化浊和胃、分利水湿方:

绵茵陈12g,蒲公英12g,夏枯草10g,制苍术6g,姜半夏10g,陈皮、川朴花各6g,云茯苓12g,川黄柏3g,石菖蒲5g,牡丹皮10g,炒谷芽20g, 5剂。

同时加服苦黄合剂(系中药苦参、黄芩为主的冲剂)。

输液3日后停,专服中药和苦黄合剂。

10 天后巩膜黄染渐退,小便转清,潜血复查已无。

食欲渐佳,泛恶止,但仍厌油腻食物,再以原方加焦山楂10g,土茯苓12g,生熟甘草各3g,其中茵陈、蒲公英、夏枯草均加至15g.此方连服21剂。

复查转氨酶已正常,胆红素、黄疸指数略高,其余均已正常,纳谷转佳,大便正常,小便微黄。

再以疏肝和胃、分利水湿。

方用绵茵陈10g,细柴胡6g,炒白芍10g,炙甘草6g.生白术20g,制苍术6g, 炒枳壳、姜半夏各10g, 陈皮6g,川朴花6g,白茯苓6g,泽泻12g,炒谷芽20g。

以此方又服21剂,最后复查,各项指标均已正常。

按:

凡检查遇肝功能中谷丙转氨酶升高者,蒲公英、夏枯草确是降酶有效的“药对”。

但在应用时应根据临床症状不同,在辨证施治的前提下,加用此药对,初用不可重量,同时要配合甘草,轻量的半夏、陈皮,以保护胃气。

如服后不影响胃气,可适当加重用量。

用量:内服一般10~12g, 大剂量可用30g,外用鲜品量不拘。

禁忌:凡阳虚、脾胃气虚者均忌。

从蒲公英之性味分析,其所主之胃痛,当属火痛之类。

王氏之应用,炙脆存性,火酒送服,则其寒性已去,只存定痛之用矣。

近代章次公先生治疗胃溃疡病,具小建中汤证者,以此汤加入蒲公英30g,疗效甚高。

此种配伍,看似温凉杂凑,实则因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而且还能清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

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清瘀、镇痛医疡之功。

如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果更佳。

曾治患者,男性,45岁,患胃溃疡10余年。

此次发病3日,自觉痛如火灼,嘈杂易饥,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黄,前医误用辛香止痛之品,药后疼痛有增无减,苔薄, 脉弦。此火热作痛,给予清胃定痛之剂。

药用蒲公英30g,赤芍12g.生甘草5g,清宁丸4g (吞)。药后大便畅行,院痛好转,善后调治而愈。

冀林凤经验

复发性口腔溃疡该证 多由心火亢盛,胃火炽灼,或肺胃积热、热盛津涸所致。

临床大多出现口唇干焦,或燥裂出血脱皮,舌边溃疡,或满口糜烂,上腭深红,齿龈干燥,舌红舌痛,心烦坐立不安等症状。

在辨证治疗的基础方中加入蒲公英,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赵某某,女,45岁,患者口腔溃疡糜烂反复发作多年,每当工作繁忙、劳累时发作,每次发作时伴有尿急热症状。

就诊时已发作有20余天,舌体和口唇内有数个黄豆样大小不等的溃疡面,上腭及黏膜等处也见有很多的糜烂点。

口中秽臭难闻,疼痛难忍,连说话都很困难,舌质红、苔薄黄,脉虚数无力。

曾外用冰硼散、溃疡散,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口腔溃疡灵等均无效。

嘱其家属到外边采用新鲜蒲公英,每次用150g煎浓汁漱口和同时口服,每日口服4次,漱口加倍,连用5天。

另加竹叶10g泡水服。5天后病告痊愈,1年后随访,无论工作多么繁忙劳累,从未复发过。

淋证尿血蒲公英也可用于热淋、 血淋、石淋的治疗。

在临床常用猪苓汤加蒲公英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上述淋证,效果满意。

吴某某,女,68岁,尿血2个多月,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来诊。

患者尿血,伴有轻微尿痛,脉右细无力左滑,舌淡红,苔薄黄,用滋肾阴清相火法,方中加蒲公英20g。 

处方:白茅根30g, 蒲公英20g, 侧柏叶20g, 墨早莲15g, 薏苡仁30g, 滑石10g, 生甘草6g,服6剂药后血止。

一般情况良好,其后为巩固疗效,每日1剂连服15日,情况良好,随访1年未见复发。

《唐本草》亦载:妇女在乳腺炎治之封之即消”。

张锁庆医师在应用蒲公英治疗乳腺炎的同时发现,愈的同时,出现缺乳和无乳的现象,以此证明,蒲公英确实有回乳作用。

以浦公英为主,配制了公英回乳饮(蒲公英30g,生麦芽30g,炒莱服子15g), 应用于临床并系统观察了10例。

有效率达10服药最少1剂,最多3剂而愈,并且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回乳后也无例发生乳腺炎者。

据此认为蒲公英不但是治疗乳腺炎的专药,并且是回乳的良剂。

但蒲昭和氏临床发现,蒲公英是一味治产后缺乳的良药。

方法:蒲公英(干品) 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经对40例缺乳产妇(初产妇27例,经产妇13例)使用后证明,其中38例在连服3剂后,乳管畅通,乳汁充盈。另2例在服5剂时,乳管畅通,乳汁增多。

40例患者乳汁排出率达100%。

有研究认为,蒲公英对产妇缺乳有效,可能与它能调节神经、扩张血管,可起疏通经络、促进乳分泌的作用有关。

从药理上分析,蒲公英对肝气郁滞类缺乳(有乳房胀痛而硬者)效果更佳,气血亏虚者慎用,气郁型产后缺乳者不妨试。

蒲公英治胃脘痛,早在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就有“蒲公英瓦上炙枯存性,研末火酒送服治胃脘痛”之记载。

现代药理研究报道,本品对多种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特别是对幽门螺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用于治疗溃疡病或糜烂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单味蒲公英治疗胃炎、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良效。

方法:蒲公英(干品),50g 水煎,早晚分服。

或用蒲公英研成细末(散剂),每次服20~30g,开水送服,1日2次。

可连用10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用3~5天时,胃痛、胃胀、不适症状会明显缓解或消失,且无任何不良反应。

蒲公英也可用鲜品,取200g水煎服,每日分2次服完。

蒲公英最适宜胃热患者,胃寒者效果稍差。

胃热主要表现有:烧心、嘈杂、胃胀痛、吐酸苦水、口臭、小便黄等症状。

如胃酸过多、胃溃疡出血(程度不重者),蒲公英可与白及或海螵蛸合用,效果较好。

崔伟医师等曾治一案,某女,40岁,教师,患胃溃疡多年,素胃脘疼痛、灼热,自觉痛如火灼,嘈杂泛酸,口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

此乃火热作痛,正如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有云“蒲公英,炙脆存性,清酒送服,疗胃脘痛'。

遂以鲜蒲公英60g榨汁,清酒送服,连服3次,药后大便畅行,脘腹顿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