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钱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自从听说村南那一大片庄稼地要修水库,小小的村庄便沸腾了。村里人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像是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


         政府的办事效率挺高,不出几天功夫,县政府镇政府村委会连续召开村民紧急会议,商量征地赔款事宜。最后一致决定,那些被占用耕地的农民,一亩地每人一次性赔偿十万元。同意的,就签字分钱,不同意的钉子户也可以继续上诉。无论如何,大局已定,仅几户村民也扭转不了水库已开工的局面,更何况真金白银先到手再说。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前者。


       由于村西头的第七生产队在村南的耕地最多,自然家家户户分的赔偿款也多。平时靠种地一年攒不下几个钱的人们一下子飘飘然,年轻人想着买车买房先风光一下。

老年人一下子分这么多钱干什么呢?去银行存着吧,自己还不认识几个字,等花钱的时候再大老远跑到镇上去取钱又是密码又是排号的也不太方便。放在自己家里搁着吧,这么多钱还怕老鼠咬了被小偷惦记。怎么用这笔钱呢?全给了孩子们吧,又怕孩子不孝顺,拿着钱花了,自己病倒卧床的时候没人照顾。那怎么办呢?

刘家夫妇两人六十多岁,平时身体还很健康,孩子们也算孝顺,老两口把孩子们召集到跟前:“这钱你们都有份,四个孩子每人五万,但是每人必须打借条。我们生病用钱的时候,必须用在我们身上。以后我们无论得什么病,都得每人平均分摊。”孩子们也皆大欢喜。

王家老太太今年快九十岁了,去年卧病不起,三个儿子轮流送饭,轮流陪床。大儿送早饭二儿子送午饭三儿子送晚饭。去年年底还因为送饭的原因儿子们闹意见大打出手。这不老太太一下子分了十万,瞬间阴转晴,嫁出去的姑娘和儿子们找了个村里有威望的公平的人聚集起来开个家庭会议吧。老太太不能自理,钱让谁拿着也不合适不是?经过大家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家庭会议的召开,为公平起见,家庭会议一致决定:老太太分得的十万块钱平分给五个孩子每人两万,每人轮流侍奉老太太两个月。

也有识文断字的老人把钱存起来,自己在经常穿的衣服内里仔仔细细缝个刚能放得下存折的口袋,把存折天天带在在身上。


       老张家两口子也都八十五岁的高龄了,有四个儿子俩女儿,二儿子住的离父母远点孙子孙女一大群。老两口刚要分钱那会儿,儿子们跑前跑后嘘寒问暖.。有的要帮老人领钱有的要帮老人存钱还有的要为老人换个电视机。两位老人虽然说话不利索,腿脚反应慢,但是这心里跟明镜似的。老人不是不知道这三儿子打的什么算盘,只是什么也没说。任凭儿子们过来捶背揉腰,平时不大上门的儿媳们也热情的端茶送水,活了一辈子也没见着哪个儿媳有这么一天哪!

五天过去了,老头老太太不吭声。十天过去了,老头老太太还不吭声。十五天过去了,人家谁谁谁的小汽车都开回家了,某某大爷家的孙子都购置上新房了,老头老太太还不吭声。

二十天的时候,终于有个儿子沉不住气了,慢悠悠的给老爹老娘沏上茶:“爹、娘,你们也出不去了,这钱要不我给你们存上去吧!在家里搁着太危险了!”

他娘对这个儿子平时的表现尤其伤心,就冷冰冰地说:“我存上了,你不用管了。”

这儿子一听大怒:“你咋存的?你知道去哪里存?你说实话,到底给谁了?都一样的孩子,你不能偏心!”

见两位老人默不作声,儿子一拍桌子:“是不是给老大还是老二了?还是给你闺女了?”

老人眼里噙着泪水摇头。儿子见问不出个所以然,回家动员媳妇去了。媳妇很厉害,立马把两位妯娌叫来商量对策。

这个说:“肯定给二儿子了,二儿子分钱第二天回来过!”

那个说:“肯定给闺女了,小姑子在分钱第十天回来过。”

“不可能!我一见她回来,我就一直在旁边盯着,老太太肯定没给她。我看着小姑子上的车。”

另外一个有异议。叽叽喳喳一通,三个媳妇商量去跟老头老太太说说好话。

三人一块进了门:“娘,我们来看你了。”

“娘,你想吃什么饭,我给你包水饺去吧!”

“娘,爹,天快冷了,我这就让你儿子给你们点炉子啊!"

老头老太太一辈子都是没什么本事的农民,拉扯大几个孩子已属不易,这些年家长里短人多嘴杂一地鸡毛,眼看着现在“两眼一眨,母鸡变鸭”,还一愣一愣的。

老头说:“不用想钱的事了,谁也捞不着。”

有个儿媳妇听了火冒三丈,指着老头的鼻子开始破口大骂:“老不死的,你死了把钱给谁呢?不给我们分了,谁也别想独吞----”

那俩儿媳妇看事不好,便推搡着走一边走一边骂的她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老张发现床边的农药瓶子空空如也,老伴衣着整齐的直挺挺躺在炕上。他伸手一摸鼻孔,她已经没有了呼吸。老张拄着拐杖挨个敲孩子家的门。儿子儿媳们神色慌张跑过来,发现老太太已经咽气了,只是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撕成一半的存折。

作者简介:张旋,生于1979年,山东邹平人,平时喜欢读书,医务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