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童年丨童年捉鸟趣事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童年捉鸟趣事

童年的时候,家住农村,那时候农村在大自然的恩赐下,生态平衡,触目所及都是绿水青山,尽管那时候的文化娱乐缺少,但是在广阔的农村中,在那自由自在的天地里,我们孩子们的节目特别丰富多彩,一点儿也不感到生活的枯燥乏味。那时农村的小鸟非常多,随处可见麻雀、斑鸠、画眉、燕子、啄木鸟、百灵鸟等,这些小鸟儿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特别惹得我们小孩子喜爱,捕捉小鸟是我儿时最喜欢做的事。每当捉到一窝的小鸟时,是我最激动最开心的时刻,那情那景,尽管时隔三十多年,至今仍记忆犹新。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我经常跟着母亲到仙仰睡、罗庚岭等地方打柴。有时候我在帮助母亲拔些扫把枝、白花草等柴,有时候我摘野花、野果、鲜嫩木叶等,有时又在追逐着花花绿绿的蝴蝶。大多时间里我则无所事事地跟在母亲的背后,往往这个时候,我瞪大一双眼睛,看着空中的小鸟在飞翔,当一个麻雀飞落在一个草丛中的时候,我兴奋地走过去,像猎狗在寻找猎物一样仔细地查看。突然,惊惶失措的麻雀从草丛中飞走,哈哈,拨开草一看,要不是一窝的鸟蛋就是一窝张开嘴巴嗷嗷待哺的小鸟。这时候我如获至宝般,兴奋得跳几尺高。后来我随父亲到公社中心校读书,那时候公社干部集体开饭,公社饭堂的墙壁是一间黄泥砂石舂成的,外面刷上一层石灰,由于日久老化,那墙壁裂开了一条大缝,那裂缝则成了麻雀的乐园。一天傍晚,保管公社电视机的老刘已经到县里开会,我刚刚做完作业,出到房子前观赏那一排排在电线上的小鸟,它们正沐浴着落日的余晖在进行着栖息前的集体唱晚。此时,听到父亲的同事老曹在叫“小三(我的小名)过来”,我雀跃般地走了过去。老曹扛来一把梯子,他然后爬行上去,笑眯眯地在墙壁的裂缝处,给捧来了一窝的麻雀。嘿嘿!那往后的日子我又有小鸟相伴了。

 在公社毗邻不远是杨梅岭村,村边是一望无际的大山,里面生长着苦楝树、榄树、乌冠树、油加利等,往东北方向是一片绿油油的桐油林。走进林子里面,一阵宛转悠扬的鸟鸣声从不远处传来,甚是悦耳动听,真是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境界。有时候我也调皮地模仿着画眉鸟叫,声音刚落,引来四周的画眉鸟齐鸣。大苏是杨梅岭村人,个子高大,为人厚道老实。每当放学的时候,我就和他结伴到树林中去捉小鸟或者掏鸟蛋。一天,我俩来到土地伯公旁的一棵山竹树下,发觉一个斑鸠独自站在高高的树桠之上,机警地转动着圆滚滚的小脑袋,瞪着明亮的小眼四处张望。我俩不约而同地向上看上去,发现树顶上有一个斑鸠的鸟巢。我俩二话不说,三两下就爬到树上去,竟然看见一窝的斑鸠仔,我不由得大喜过望,伸手欲拿。谁知道,大苏说,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动,我一脸鄂然,大苏说,你看看斑鸠巢边的这枝折断的树桠,分明是新近才给别人折断做记号的,是人家早已经发现的东西,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我们不能动了。之后,我方才恋恋不舍地从树上爬下来。一天,我和大苏在杨梅岭村山岭后的一棵豆豉木上看见一个大鸟巢。大苏禁不住欢喜道,这里一定是一个大鸟居住的地方,说完欲伸手进去捉拿。我潜意识中感觉到有点不对劲,哪里来这么大的鸟巢?莫非是老鼠居住的地方?我一把扳回大苏的肩膀,示意他小心些。然后,我俩小心翼翼走上前去。不看则已,一看俩人都毛骨悚然,拔腿疯一般走得老远——鸟巢里面竟一条一圈黑一圈白的蛇,这家伙在懒洋洋地休憩,那双散发出蓝光的眼珠子正一闪一闪的。

      跟随父亲在公社读书的时候,我们父子俩同住在一间平房里,房子的背后是草木繁茂的山岭,这里原先荒野无比,民国时期是绿林好汉常出没的地方,后来成立人民公社后,才在这里陆续建起一些房子。这里经常有毒蛇、野狗、野猫等动物出现,也流传不少诸如聊斋之类的故事。一天晚上,放下蚊帐正要休息的时候,父亲发觉房子里传出了一阵阵不对劲的声音,他小心谨慎地爬起来,紧紧地抓住那把足足有一尺长的电筒,将整个房子照遍,最后他从床底下拉出了一个破旧的洗脸盆,里面有六七个斑鸠仔,父亲这时候才松了一口气。那六七个斑鸠仔是我瞒过父亲捉回来偷偷养着的,没想到斑鸠仔半夜时分被蚂蚁咬得痛苦不堪,发出怪叫声,竟然吓着了父亲,我不由得捂住嘴巴偷笑起来。

捉来的小鸟最有趣的是鹩哥。鹩哥通体黑色,头和颈都泛着紫黑色金属光泽,要捉到一个鹩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儿。有一天,邻居送我一个鹩哥,我把它视若掌上明珠般,每天小心地侍候着它,总怕它有一点点的闪失,给它挑选最好最可口的食料,还给它编织了一个大鸟笼。每天除了给鹩哥喂养米饭外,我还捕捉了野生昆虫来喂养它。渐渐地,鹩哥的个子越来越大,它的羽毛放射出蓝黑色的珐琅光泽,眼睛更加炯炯有神,与我更加亲近,打开笼子也不飞走,总是喜欢大摇大摆地在屋里旁若无人地踱步,有时干脆就跳上我的肩头,眉飞色舞,我说什么它则是模仿着说什么。

 世间万事万物和谐如初的自然状态,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生态环境,儿时捉回饲养的小鸟,一旦会飞翔,我总是将它们捧出到门外,让它们重新回到大自然,就连那个鹩哥也不例外。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惬意。


作者简介:杨安民,广东省廉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