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坐在家里沙发上看启蒙老师前几年送给我的一本《百胜文集》,春天的阳光通过玻璃窗暖暖的洒在我脸上,思绪回到了那个战乱的年代。在我们村中央有一个革命历史教育基地——清河地委旧址,虽然每次回家都很少进去看看里面什么样子,但在我脑海里确依稀有它原来的模样。看着老师描述的故事,我的思绪回到了70年前东北央抗日战争的历史画面,仿佛那昔日的硝烟和战火就在眼前。 我的家在央上,地处广饶县城东北部25公里,与寿光李家坞接邻,现有二千多户,近万人口,一九四五年之前央上庄隶属寿光县六区(泊右乡),与侯镇、贞观两村,号称寿光三大庄。一九四五年十月划归广饶县四区,后改为东风公社,一九八三四年七月改大码头乡至今,现归广饶县管辖。央上庄历史悠久,公元一三七二年(明洪武四年)立村,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央上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有历史的村庄里,至今我的父辈们还很幸福的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清河地委旧址,徐本经当时住过的房子
中共清河地委(央上会议)旧址就坐落在我们村中心(我同学家的一个院子),我小时候就经常去同学家玩。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四月,我党我军高级将领徐向前、许世友、杨国夫、马宝三、李仁凤、石磊等在此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武装斗争,是电视剧《海啸》故事的背景,现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中共清河地委旧址也称央上会议旧址,位于我们村与央五村交界处,街北一胡同内,是一座背向南的院落,院落基本呈正方形,东西宽二十二米,南北长十七点六米,总面积四百八十四平方米。原有北屋五间,东屋、西屋和南屋各三间,为砖瓦建筑,四周有院墙。据史料(在革命胜地延安的地图上,清河地委的代表央上)记载和老同志回忆,昔日大码头乡地处广饶寿光两县交界处,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抗日根据地之一,从民国二十八年(一九三九年)十月月到民国(一九四一年)八月清河地委便设于此。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徐向前、朱瑞等领导同志提出:一要在寿光的清水泊地区建立根据地;二要向小清河到黄河入海口的荒原地带建立后方,打通冀鲁豫边区的联系。杨国夫、景晓村、刘其人、马宝三、李仁风、石磊等领导同志在央上徐本经家召开传达了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领导和指挥了广大军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建立了巩固的黄河口根据地,这次会议史称“央上会议”,这里便成了清河地委的办公机关。一九八一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市境内唯一一处保留下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清河地委旧址在原址翻新的房子
另一个就是我的姥娘家村庄的一桩惨案,史称小马头惨案,我姥娘村在央上庄西南五里。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广饶、临淄两个县的日寇和伪军总计五百多余人,趁着人们拂晓酣睡之际,偷偷包围了小马头村,接着用重炮向村内轰击,顿时村内硝烟弥漫,鸡鸣犬吠一片慌乱,吓得人们纷纷外逃,驻村八路军武工队立即进行反击。但因众寡悬殊,在一阵反击之后便迅速组织群众转移,这时恼羞成怒的日寇加大了攻击力度,炮轰之后,敌人端着刺刀挨户搜查,将全村没有来得及逃跑的老百姓赶到北门王三山的场院里。 从村西的西南角开始,敌人把男女老少六十多人赶到北门场院内,立即在四周架起机枪,枪口对准了这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个翻译官对群众说:只要你们说出谁是共产党土八路,皇军就大大的有赏,要是不说就统统的枪毙!人群中有些骚动,但谁也没有说出谁是共产党土八路,于是日寇就将七十三岁的王安修拉出来砍死,接着又拉出徐新川、房金生、郑荣明的父亲,二话没说就把他们砍死。一个鬼子端起刺刀将王六书刺倒,拉到死尸堆里(敌人走后王六书苏醒过来爬回家里,解放后曾任村干部)。接着日寇照着王中玲的脖子就是一刀,结果王中玲头一偏坎在肩膀上,王中玲顺势就是一拳打在鬼子的脸上,在鬼子和日寇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起身越过篱笆跳进淄河当中,惊呆了的日寇向河里打枪的时候,他已经跑的不见踪影了。 日寇见没有抓到共产党土八路,就对善良的老百姓说:皇军有令是共产党、土八路的都站出来,是好人的统统进屋里去!就这样四十多善良的百姓就被骗到场院的屋里面,在屋子四周堆上秫秸干草和一麻袋辣椒,随后点上了火。
午后逃难的人们陆续回来,哭着寻找自己的亲人,日寇这次扫荡小马头村从拂晓到上午九点,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就杀害无辜群众七十四人,刘光田家七口全部葬身火海。这是日寇汉奸在广饶杀人最多,手段最惨的一次,这就是著名的小马头惨案,血海深仇,永世不忘,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小马头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些故事是我小时候姥娘讲给我听的。 我们码头央上一带不光人杰地灵,而且物产丰富,很多产品都名佳一方。央上苇席源于明朝,建国后发展成为副业,央上苇席花小、纹理密,是铺床盖物的理想用品,曾经大量销往全国各地,曾出口到朝鲜仁川,现已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粗布也是央上庄的特产,这些粗布采用本地产优质棉花为原料,由家庭妇女手工织成,吸潮透气、无污染,是典型的环保健康用品,现在发展成系列产品,有床单、枕套、凉席、盖毯、睡衣、衬衣、座套及布艺饰品等。还有就是央上的蘑菇,以本地优质棉壳为原料,经高温消毒和现代化方法种植,品种多,量大优质,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有平菇、银耳、金针菇、白灵菇、草菇、灵芝等。再就是逢年过节待客比用的食品——虎头鸡,又叫松鸡,是码头名吃之一,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传是在明朝嘉靖年间,有一大将军远征到此,热情好客的码头人民便宰鸡待客。由于大将军不吃清炖鸡,而当地当时又无其他菜肴,有一位村民便把鸡和面用油炸了放上水炖出来招待。将军试着吃了几块,说含口即化,内质松软,骨肉分离,美味无比,大加赞赏,问菜名因其形状不规则极似虎头,厨师便随口说是虎头鸡,将军便把这一独特的吃法带到济南府,从此这一吃法便发扬光大,成为鲁菜品系之一。现在我们那里逢年过节招待亲朋,虎头鸡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七十年时光荏苒,一转眼我们这些当年抹着鼻子在田野里疯跑的孩子,都已四十多岁了,在我们享有世人尊重的泱泱大国国民地位的时候,可曾想过那些为了我们牺牲生命的前辈们,可曾想过我们该如何去面对后代,可曾想过…… 作者简介:马荣国, 1971年出生,广饶县大码头镇央上人,1990年参军入伍,1993年转业到广饶盐化集团工作至今,期间曾借调到广饶县清河办事处工作10年,现为广饶县包村干部、广饶盐化集团部门负责人。工作兢兢业业,平常对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唯心怀苍穹,不羁孤独,岂止于远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