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评《诀别》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浅评《诀别》

诀别  (点击查看原文)

 一篇《诀别》,大赋如歌。振聋发聩,醒世诲漠。是思念,是揭露,是留白。看罢心潮澎湃,掩卷心头泣血。恨世俗无常,亲情或明灭?

       文章中“姥姥的精神尚好,伸出一只又黄又肿的手,放在枕上,微微地动,眼睛分明含着笑,那熟悉的慈爱的笑。……我热泪盈框,紧紧握住那只给过我无限慈爱的手,久久说不出话来。”这时浮现在读者脑海中的是那个包罗万物变幻百出的茅囤?还是那与姥姥同榻共眠的炕席炕画?这是怎样的祖孙情怀?这是相濡以沫撕心裂肺的无助呐喊!谁读不哭!

接下来的大人们呢?“舅舅们抽着烟,谈论着今春的庄稼和一些村子里的杂事,仿佛在谈着不相干的事。妗子们交头结耳,居心叵测的瞟來瞟去,眼光总不离她们的丈夫”,当那个被众星捧月般全活人“大婶子”在姥姥还没咽气的时侯,摆出了老衣服,说“还缺了一頂帽儿”作者声撕力竭的喊到:现在人还活着,拿出来干什么!快收起来!这该诅咒的习俗!

手忙脚乱的丧礼上,“大人们”在乎的是“孩子快起来,别把眼泪滴到姥姥的帽子上,会给咱家传上晦气的”。“滚”!作者的大吼一声,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惊呆了所有读者,也震惊了这个浑浑噩噩的世界!那由无助到愤怒的思恋亲人的心情,通过一场苍天在哭,凄风苦雨里,传來了阵阵凉意,透骨的凉啊!哀大莫过于心死!而那些白衣白帽子们,虚情假意时断时续的哭声,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还间有的“交头结耳”,充分诠释了那一句“节哀顺变”!本无哀节的什么哀?倒是顺变顺得忒快了!

无独有偶,也是个真事,假托于邻村贾老太太吧。老太太有四子二女,因小女儿与小儿子双胞胎争奶,老太太把小女儿送了人。老人病重时,大儿子在威海,二儿子在济南,三儿子抗战早亡,小儿子在县城上班。老太太最钟爱的大姑娘生性爱干净。临了伺侯老人的还是那个老太太平生最不待见的小姑娘。老太太归天这日,小姑娘和他的小儿子(也是从小送了人)守着,当这个十来岁的外甥去他小舅府上找他小舅报凶信时,小舅家里聚了一帮戏友,丝竹袅袅,锣鼓铿锵,正排演着空城计,去他大表哥(大舅的儿子,相当于贾府管事的贾琏)府上找大表哥时,“贾琏”那天庆生,呼朋唤友,喝得酩酊大醉……

倒是排头七出殡,风光大葬,白幡白马白旗号,那场面,排山倒海,人们忽然纷纷羡慕起来了贾老太太……

不是亲身感受,写不出《诀别》的欲哭无声,不是心有所感,怎会读不完文章而老泪滂沱!

本是闲云!你赚了俺的眼泪,赔钱!

作者简介:張永君,字芳圃,号於陵芳甫,呢称老柳,邹平县焦桥镇人,初中文化。自幼酷爱文学,尤喜古典诗词,喜欢广交志同道合之友,以期互相切磋学习,共同提高文化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