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电影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作者简介:杨俊峰,滨州邹平县焦桥镇张官村人。现居东营。网名竹林一贤。喜欢写点东西,但不会应景而作,只能有感而发。刚习书法,才疏学浅,敬请指教。

关于电影最早的记忆,是儿时在村子村委会的土场上,村里男女老少黑压压坐了一片,中间往前拥挤,越往周围人越分散,最外围跑来颠去的是趁机结伙玩乐的小孩子们。当然更远处树林里柴垛后也许还有村里青年男女组成的暗哨也未可知。――我那时还小,并不知道看电影有时候绝不仅仅是看电影。播放的无非'土豆土豆,我是地瓜’之类爱国主义影片,以至后来每次看到这类型的电影电视剧,脑中总会出现一个画面:斑驳的屏幕上,一个中年妇女望着远方,眼含热望,深情地拖着长音说“我的娘”,音乐热烈而激扬。

        后来上了高中,大家交流见识,有同学就会绘声绘色的描述看过的动作片,便默然不语,自惭形秽自愧不如,长这么大竟还从未欣赏过。于是要求他们再去看时,一定连我一并叫上。那时学校驻地镇上一家挨一家都是录像厅,总幻想每一家里面都是活色生香春色满园。但令人懊恼的是学校管制,平时是不允许出校园的,但高墙挡不住雄心,规定抵抗不住诱惑,终于在某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在年长同学的带领下,翻墙而出,一圆色梦。没想到当时严打,录像厅外那些诱人的名字只是幌子,里面播放的片子都很和谐。同学颇为老到,动之以情死缠烂打要求观看,胖老板油光可鉴的脑袋摇的像拨浪鼓:想看就看不看请便。没办法,既然出来了,没理由再回去,勉强坐下。如此便认识了周星驰,看的他的第一步影片,是他和刘德华主演的【整蛊专家】。有点近视的我那时没配眼镜,坐在最前排。看完电影,同学说我像个傻子,一夜满屋子人没有看别人的,都看我了,原来看电影时全然忘我,笑的抑扬顿挫突兀怪异。那夜看完出来,几个人走在小镇空阔的街上,昏黄橘色的路灯下,风卷着雪花,把雪片也染成微黄,印象颇深。到底动作片后来有没有看上,现在想来,竟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如此便迷上周星驰,他的影片在之后的几年里看了个遍,甚至有的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以至于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朋友们在一起玩笑开心,我的笑声都是影片里周星驰的招牌怪叫。

       周星驰的确无厘头,脑袋里千奇百怪的想象,只有他敢真的表达出来。只是在这让人不仅失笑的画面和情节里,却总有让人感同身受的细节,让你心有戚戚焉,让你默然不语,让你点头称是,让你心酸泪涌。常记起《唐伯虎点秋香》开画的一段:

唐伯虎回家,众夫人正聚在一起打麻将,房里乌烟瘴气噪杂纷乱。书垫了桌角,画贴在牌上。一言不合,夫人们一起表演上吊,救下后唐伯虎下跪检讨,说道“我错了,众位娘子温柔贤淑、持家有道、知书达礼、是我不懂欣赏。”说完还要做出开心满足的表情和笑声,那笑声,却让在笑的我,笑容留在脸上,悲伤涌在心底。

       周星驰的笑声里,透出多少寂寞和无奈?

       录像厅并没常去。不知过了多久,街边的那些招牌不见了,那些手写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影片广告语也难觅踪迹,也再没听到里面传出真的动作片的打打杀杀声。梳着油光大背头的胖老板还在,只是表情不再严肃,见了一帮子学生路过会咧嘴一笑。却忘了他后来是经营的什么营生。

       后来有了电脑,看电影成了日常消遣,虽然更容易,热情却没减――有的电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都不厌倦。你看,某些影片也像个美人,让人百看不厌。这些个美人里有一位是我的最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喜欢,也还有不喜欢的呢。就像有些人喜欢环肥,有些人喜欢燕瘦。

也会有美人让人五脏俱伤。几年前看过一部片子,《hello,树先生》,看过之后除了深深为主演王宝强的演技折服――您不要笑,王宝强是我极欣赏的演技派之一。再就是整整一个星期,都被压抑愤懑忧郁的情绪包围着,难以挣脱。所以观影需谨慎,美人也是毒药。也就是从这部电影,我不再看这类型的片子,――活的已然太累,何必再自寻烦恼?!

再后来,就成了影院的常客。不得不承认,在影院看电影的效果,的确是录像厅和电脑前不能比的。只是,每每坐在影院里,身体摆着最舒服的姿势,周围响着环绕立体声,却为什么再也找不到当年在录像厅硬长凳上的感觉了呢?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