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高考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由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办,东营微文化承办的“微”青春有奖征文:书写青春,记录梦想、传递正能量......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微”青春有奖征文大赛 


再过九天,就要高考了。高三的孩子们正在全力备考,日夜奋战在书山题海中。作为高三的老师,我也和我的同事们一起,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陪着孩子们,不但在学习上悉心指导,而且在思想上心态上勤加辅导,生怕有一点点闪失,辜负了社会和家长的期望。望着孩子们埋头苦读的身影,我的思绪,飞出去很远,很远,二十九年前自己参加高考的情景,仿佛像放电影一样,又在我的眼前闪现。这一切,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以前的高考,都是在七月份举行,只是后来才改在了六月份。也许是巧合,几乎每年的高考都会下大雨。在我的记忆中,1988年高考的雨, 是下得最大的。

 我们当时的考场,设在我们一中老校东邻的广饶镇中心初中,与我们一中一墙之隔,出了一中东门就是,门也是朝东。我们的宿舍,就在一中东门里的一排简陋的砖瓦平房里。那时,我们的教室在那座现在已经拆除了的四层教学楼的四楼,当时是县城最好的、最高大的建筑了。因为每天雨都是哗哗哗的下着,仿佛银河决了堤,倒使得原本闷热的天气一下子清凉了下来,在考场里答题很舒服。每天,我们都打了伞,冒着雨脚步匆匆地往考场赶。那时,家长对高考,似乎没有现在的家长那么关心,没记得家长过多地询问过什么,我们都是住校,每一周才骑自行车回家一次,长辈们对高考是什么也似乎并不怎么懂。

高考前的日子是很闷热的,为了凉快,也为了表现我高考成功的决心,我理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光头,把头皮刮得铮明瓦亮的,同学们都拿我的脑袋开玩笑。我还曾经在毕业晚会上光着头高唱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关唐僧的一首插曲。不料,高考时因为下雨,竟然不热了,我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就戴了一顶凉帽去考试,就连中心初中看大门的老大爷都认识我了。有一次,我因为一点什么事差点迟到了,那位老大爷还问了好几个同学,“那个戴帽子的怎么还没来?”见了我气喘吁吁地冒雨跑来,才松了一口气。

有一次在考场里,老师刚发了试卷,我们正在检查卷子呢,坐在我后面的臧文福竟一把把我的帽子摘掉了,光头展现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顿时,考场里笑声一片。这一次玩笑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本来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了下来。

当时坐在高考的考场,我并不怎么紧张。我这人有个特点,不论干什么事,事先都会感到紧张,忐忑不安,但是一旦开始干,便会很快把精力都投入进去,把紧张忘在脑后了。考试也是如此。坐进考场,试卷发下来后,我浏览一下题目,心中有了数,便沉住了气,开始答题,慢慢地便融入其中,物我两忘了,根本不紧张,所以,高考能够正常发挥。虽说没有考上本科,只差2分,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实力,我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原本就没有十足的把握考上。当时那个年代,不要说考上大专,就是考上中专,也是轰动四邻八乡的事情。要知道,对于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子弟,我们一旦高考成功,就意味着“鲤鱼跃龙门”,一下子跳出了农门,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一辈子不愁吃穿,是多少人羡慕的事情啊。那时候,能考上一中的本来就是少数,都是各乡镇的尖子学生,能考上大中专、跳出农们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我至今还记得,发榜以后,得知自己考上了,我一路飘飘然的兴奋之情,还记得姥姥、舅舅、妗子们兴奋的笑容,还记得爸妈和他们的同事在家为我庆祝时的兴高采烈,还记得邻居、弟妹们羡慕的眼神。

  一晃近三十年过去了,高考,还是一年一度地如期举行,大学的门槛儿也是越来越低,大多数孩子,只要愿意,都会有学上了,但是,高考的热度,社会关注度,却是越来越高了。一般的大学好上,但是,想考入比较好的大学,却是竞争激烈的,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有出息,有个好的前程。高考,对于一个苦读寒窗十多年的学子来讲,还是一条必经之路。

愿每一个高三的学子都能够顺利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者简介:李希刚,从事教育工作,平时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抒发生活感悟,尤喜古体诗词,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有诗文相伴,生活不孤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