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母亲心中不老的情结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微”青春有奖征文大赛 


【85岁的母亲从老家回来,心情好的整天唱歌,那高兴劲,甭提了】





转眼间,父母离开故乡来到县城已十四年。先父健在的那些年,老俩口每年都会回老家几次住上几天。四年前父亲去世了,而母亲对故乡的那份情愫和眷恋,却愈发浓烈。 清明节前半月,母亲就打来电话,说要回老家住段时间,到临近清明再回来。果不其然,我4月3号回母亲那里时,她还没回来,住在老家的一个姐姐家。于是我跟哥、弟俩家人直奔老家,给父亲上坟,接母亲回家。

  


回老家一见到母亲,从她满面红光的气色、眉开眼笑的神态,就知道这次母亲回老家又有不小的收获!显然,最大的收获是,在家乡的半月她玩得舒心痛快、睡得踏踏实实、吃得濡濡阔阔。一进门姐姐迎上来,还没落座,母亲就兴致勃勃地把我们引到姐姐家的里间屋,"参观"乡亲们特意送来的带有乡土味道的土特产,姐姐也笑盈盈地陪着。掀开里间门帘,我的老天爷!瓜果蔬菜、米面鸡蛋等纯天然绿色食品摆满了里间屋,整齐地陈列成一排一排的,母亲还眉飞色舞地边看边啦:"这枣是xx婶子给的,这鸡蛋是xx姐姐家放养的小鸡下的,这南瓜可面可甜了,这刚磨的脱皮棒子面做粘粥黄橙橙的可好喝了......"母亲细细唠着,那种乡情的满足,那种归家的幸福,喜形于色。我倍感欣慰,顺着母亲的话茬,问问这个、谝谝(夸赞的意思)那个,并高高兴兴地收下了乡亲们礼品中母亲分给我的一份,收下了浓浓的乡情,分享着母亲的快乐。接着,母亲兴趣盎然地说起在老家半月的见闻,说起某某奶奶时,竟像个孩子似地手舞足蹈(母亲高兴时喜欢模仿表演),激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最让我们欣慰的是,母亲每次从老家回来后,那种扬在脸上、溢在心里的满足与快乐。


  这次母亲从老家回来,不仅讲起了自己那些儿时的趣事和姊妹亲情,还难得地跟我讲起了早些年自己跟父亲的姻缘,讲起了五十八年前姥姥的去世和母亲因此身心俱痛、精神几度崩溃的重创,当说到自己深更半夜撇下我三、四岁的姐姐,像个疯人一样跑到野坡草地摸索我姥姥的坟头时,母亲有些动情地放慢了语速,而我却哽咽心颤……此刻,我深深地体会、并读懂了我的母亲------故乡,那个植根在母亲心中不老的情节,又在她心中翻腾了...那故乡的土、故乡的水、故乡的人,故乡的情......还有长眠在地下的姥姥姥爷、父亲及先人的灵魂,一切的一切,都留在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


  俗话说叶落归根,虽然十几年前为了方便照顾父母,孩子们硬把父母接到了县城居住,但老人的心却留在了家乡。当初搬到县城他们一百个不愿意,可父母年龄大了身体又有病,儿女们坚持,他们只好不情愿的搬离生活了几十年的故乡。每隔一段时间老人会闷闷不乐或烦躁不安地发脾气,我们知道这是又想回老家了,如果几天之内不送他们回去,特别是我母亲就来事了:吃不好睡不香、无精打采、病病殃殃,一系列的想家综合证就出来了。一回老家症状马上消失,变得精神矍铄、满面笑容。母亲常说:一踏进村子,看到那老宅子老埝儿、老房台老场院,那草木浪林,还有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姊妹庄乡,就格外地踏实格外地亲,就连邻居家的狗都通人气,每次回来都蹀敛着尾巴跟你亲的不得了。现在住城里,有时候邻舍百家都少说话,哪像咱们老家的人,热情、实在、有人情味儿......

  

在母亲心中,故乡永远是她的根,是她的情。那低矮的瓦房、那坝坡的树林、那成群的牛羊、那熟悉的乡音,甚至连故乡那漫天飞舞的黄沙、那突突噪响的拖拉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在她心中都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都会留下永久的念想。

 故土难忘,有多少人走遍天涯海角,却走不出乡愁,走不出对亲人的思念,走不出故乡情结。人总是在记忆的脑海中,留下许多难忘的经历。而只有自己的故乡,才是记忆中最温馨的港湾。正如一首歌里唱的:

根在故乡情系一生......

忘不了家乡水,

忘不了故乡情,

忘不了父母养育之恩……


(作者注:本文图片部分来自家乡好友千军万马,在此深表感谢!)

作者简介

 

宋爱霞 ,1966年生,利津县人,工作之余读读写写,涂鸦美好心情,崇尚户外运动,游弋文字,定格美丽瞬间。

作者近期作品欣赏:

独处也享受

 说茶

 儿子"捍卫“家庭幸福

 母亲摆“阔”

 我的童年糗事·小学时代

 银婚心暖暖 幸福在流年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