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欢快的声音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

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那些欢快的声音

文丨纪保成

编辑丨任晓娣

总会有一些记忆,伴随我们成长的岁月,隐藏于内心深处,轻轻触碰,便荡漾开来。曾经欢快了我们童年的声音,如今渐行渐远,但每每忆起,犹如在耳边回响,愈久愈清晰。

货 郎 鼓

“哎.....打起鼓来,敲起锣哎,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啊!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每逢听到这首《货郎》歌,我的记忆就会被童年占领。

“咚咚咚,咚咚咚……”伴随着货郎鼓的声音,货郎一进村,就立即被孩子们和大闺女小媳妇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的木头箱子真像一个长方形的宝盒,虽然不是很大,却总能拿出人们想要的东西,小至针线,大到衣物。小小的村庄瞬间被这简单的货郎鼓的“旋律”搅动得热闹起来。

记忆里我的口袋里都有几个压岁钱,虽然不多,也就是个三毛五毛的,但已足以在小伙伴中间赚足面子。“跳跳蛙多少钱一个?”“三分。”“来一个!”“小气球怎么卖的?”“二分。”“来一个!”一个小女孩在我身后踮着脚说:“发夹多少钱一个?”“八分。”“给我挑个红的!”……货郎满面春风,忙得不可开交;孩子们叽叽喳喳,不亦乐乎。等孩子们心满意足地散开了,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大闺女小媳妇又围了上去,不过她们大多舍不得用钱买而是采取用物品交换。用物品交换不用上秤,货郎打眼一 约莫就准。女人们梳头后积攒的一攥头发、家里换下的烂鞋破衣、使坏了的锨、镢、镰、锄,都能在这里再发挥一把余热,少的换几根缝衣针、几颗纽扣,多的换些肥皂、润手膏。

孩子们吃的玩的到手了,却不肯离去,跟着货郎鼓的声音满村串。

当我长大双脚踏出了村子的土地,再也听不到货郎鼓的声音的时候,我才明白,远去的不仅仅是货郎鼓的声音,还有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现今,市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但再也听不到“咚咚咚,咚咚咚”的货郎鼓的声音,再也找不回孩提时围着货郎摊子轻松购物的乐趣!

磨剪子戗菜刀

“磨剪子嘞,戗菜刀喂” 、“磨剪子嘞,戗菜刀喂……”在一声声高亢激扬的吆喝声中,我竭力搜寻着孩提时的记忆。

记忆里有一位老人,推着一辆单轮车,走街串巷地吆喝着:“磨剪子嘞 戗菜刀喂。”老人在村里的十字街口摆一条长长的板凳,凳面上嵌一块磨刀石,等生意上门。

村里人听到这喊叫声,不约而同地拿着刀或剪子聚拢过来。家用菜刀时间长了刃部即钝,就需要戗薄,说句文话叫锋利,俗话就叫“快”了。戗菜刀很讲究,先要看刀口,钢是软还是硬,硬的要用砂轮打……老人接过刀一边打量着一边给村里的人饶有兴致地介绍着。戗菜刀时,老人劈腿呈骑马状跨在凳子上,手捏捏刀背,先在砂砖上进行粗磨,然后在油石上进行细磨,一边磨一边要用绑着布条的木棒在竹筒里蘸水降温,而后再眯起眼看看刀刃,打量一番,那种认真的样子,煞有介事,仿佛不知道有多少学问在里边。

当老人把磨好的剪子与菜刀交还给主人时,那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带着笑意,并一再说,真是好剪子好刀啊。老人磨刀的时候,母亲经常让我送给他们一碗水。他们往往也不客气。笑一笑,冲我点点头,接过水碗,一饮而尽,然后继续忙自己的活计。

一天,我在街上走着,忽然听到熟悉的声音传来:“磨剪子嘞,戗菜刀喂!”我怔了好大一会,好像见到老朋友似的,惊喜掺合着伤感,我问自己:如今还有做这个生意的么?

“磨剪子嘞,戗菜刀喂”的吆喝声,还会在天空下飘荡多久呢?没有人知道。但是我知道,从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我们,记忆里深深烙下了或悲或喜的岁月的背影,任时光流逝、岁月冲刷也抹不去,忘不掉。

豆腐梆子

“梆,梆梆;梆,梆梆;豆——腐!”声音传至耳边。多少年了,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刻,豆腐梆子声就会萦绕在我的耳边,任凭岁月的磨蚀、历经风雨的浸润,依然像一首穿过时光隧道的经典曲目,在我的心中发酵成一坛醇香悠长的美酒佳酿!

记忆里,乡村的早晨,走村串巷的小贩敲着小铜锣卖香油麻汁,推着小推车卖豆腐的车主,在十字街口、胡同头敲响手中的豆腐梆子,“梆、梆、梆……”。晨起上学的孩子、赶早进地的壮年、呼呼大睡的懒汉、张罗早饭的婆姨……从睡梦中醒来,或端碗或拿盘走出家门,循着那美妙的声音而去。小车上的豆腐透着温热,主人揭掉雪白的湿漉漉的笼布,人们围上去就如争看掀开盖头的新娘,不一会,一车豆腐便一抢而空。

卖豆腐除了要有质量好的豆腐外,有一副好梆子也是不可或缺的。豆腐梆子取材于硬木,家乡最常用的是枣木,其次是槐木,但选一个手艺极佳的木工也是关键。豆腐梆子须用整段的木块做成,先在上面开一长长的约指宽的豁口,从此处把内部掏空,然后把手柄装入底面固牢,接着还要里外细细打磨一番,再配上一根如鼓槌样子的敲棒,一副梆子便做好了。这样的豆腐梆子轻轻一敲,声音清脆悦耳,传递距离远,听起来感觉心情平静、舒畅、熨贴.....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仍旧偏爱豆腐,细腻,白嫩,爽滑,且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清醇的豆香。而我最喜生食,或辅以蒜蓉,或辅以葱丝,或以鲜椿芽与红咸菜凉拌,原汁原味,清新爽口,百吃不厌。

多少年了,时常怀想那节奏规整的豆腐梆子声,偶尔回趟老家,却再听不到那熟悉的声音。我不由感叹:豆腐梆子声,也是我童年的心声。

爆 米 花

随着远处传来“爆米花哟”的声音,村口出现一个老汉,挑着一付担子,一台爆米花机、一只木风箱、一袋煤炭,一边走一边吆喝着从村头往村里走。

老汉目光打量一番,在村里找处空闲的地方,支起炉灶,点燃炉火,放入适量玉米,随着 “砰”的一声巨响后,村里的人们就会循着那股熟悉且诱人的清香味道,径直奔去,就近的村民已端着米围了上来。

爆米花不止好吃好看,更实惠多多,只一碗米,只几毛钱,便能爆出满满一大簸箕还多。

一会功夫,一锅出炉了。“捂好耳朵!”被师傅的叫声吓了一跳,慌忙捂住两耳跳到了一旁。看着师傅踩住炉子底部的支架,朝向准备好的大口袋,猛地打开盖子,只听“砰!”爆米花的香味随着炉内的热气升腾弥散,让人垂涎欲滴。不等热气散尽,我们便呼啦又涌了上来,哄抢自炉内溅出的少许爆米花。似乎炉内的远没有落在外面的美味,甚至来不及将爆米花上的泥土吹去,便迫不及待地放入口中,那淡淡的香,酥酥的脆!香气弥漫整个天空。

孩子们越聚越多,大家都争相讨好着师傅:有的主动帮爆米花师傅拉风箱、有的帮忙加碳,还有的帮忙看时间。大家的目的都是争抢爆米花出锅时喷落在地上的米花粒。我当时年龄小,每当师傅说要出锅时,我就远远地站在外围,等着幸运的降临,间或有三三两两的米花落到我的脚下,我便马上捡起,轻轻地放进口袋,然后在旁边继续等待。

直到夜深,再也看不到那散落的米花了,孩子们才依依不舍散开。

如今,爆米花的太少见了。但是每次到超市购物,看到机器做爆米花,我依然会感动并怀念起那个记忆中的年代。

忽然间,我的心头跳出冰心老人的诗:童年/是真中的梦/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冰  糕

“冰糕、冰糕、豆沙冰糕。” 当耳畔再次响起卖冰糕的吆喝声时,我顿感馋意萌生——那年夏天,冰糕真甜。

记忆里,卖冰糕的多半是中年妇女,间或也有老头。几乎没见有小孩子卖冰糕的,许是怕小孩儿忍不了冰糕的诱惑。小时候,我是一个馋嘴的孩子,每次听到卖冰糕的吆喝声,我都会缠着母亲要几分钱买只冰糕吃。冰糕价格不贵,约三分钱一支。但三分钱在当时而言,也是不小的开支。孩子们兜里揣着从大人那里纠缠了半天要来的硬币,跟在冰糕贩子身后转悠,目的是想找准机买到一些便宜冰糕。起初,贩子不为孩子们的行为所动,待到下午或黄昏时分,那些未卖完的冰糕开始融化,他(她)不得不便宜处理。这时,你只花上两分钱,就能买到两只瘦小的或断了一截的冰糕。这时的冰糕质地疏松,从冰糕箱里拿出来时不停地滴着水。急切地放进嘴里,轻轻一碰,便掉下一大块。孩子们嘴小,掉下的冰糕得使劲才能包住,这样一来,两个腮帮被冰糕冻得有些麻木。实在受不了,张开嘴巴哈一两口气,用舌头挛上一挛,让冰块在口腔里打转,待情况稍一缓解,又闭上嘴融化冰块。

现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冷饮品种多了,那诱人的吆喝声也消失了。夏天就去批发点各式的冰糕雪糕,冻到冰箱里,随吃随取。咬一口在嘴里,还是透心的凉,却怎么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

我不由感叹:冰糕的味道,只有儿时的味道最甜最美。

作者简介:纪保成,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春都小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