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荡在农村的五种人

 昵称42YQQOUF 2022-07-20 发布于山东

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绝大部分人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但也游荡着以下几种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职业基本上都消失了。写下来,作为纪念。

一是卖东西的货郎。

红绿头绳、松紧带、顶针儿、橡皮筋、针头线脑、小孩的喇叭、硬糖软糖泡泡糖、气球、望远镜······一笼子让人眼花缭乱又五彩缤纷。每当听到货郎吆喝的声音和拨浪鼓噔嘣噔嘣的声音,对孩子而言,那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而货郎的每次到来,都能吸引一群小孩子和一群老老少少的女人。

二是串乡卖菜人。

最有意思的是两种,一种是卖豆腐的,一种是卖西瓜的。

人生有三苦,乘船打铁买豆腐。做豆腐是很辛苦的。要晚上熬夜才行。豆腐分两种,一种是卤水豆腐,白中带黄,入口略苦,但苦后带着豆香气。冬天,外面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屋内豆腐,猪肉,粉条,白菜,一锅炖出来,撒上翠绿的香菜,极其美味!

另外一种叫老豆腐,有的地方称为小豆腐或豆腐脑。嫩滑,洁白。买来之后,浇上棕红色的酱油、透明的香油、香软的麻汁,撒上翠绿的韭菜,点上几滴红色的辣椒油,红绿白相间,异常清凉美味!

买豆腐没什么可挑的,而挑西瓜是很考验人智慧的。

因为在圆圆的绿色表皮下,你可能买到的是甜甜瓜,也有可能是熟过了,干膛的,还有白色全生的。包熟包甜的贵很多,所以挑西瓜的技术很重要。挑西瓜的秘诀是一看,二拍,三感,四听。

一看,是看瓜蒂新鲜不新鲜。

二拍,搬起西瓜来,拍一拍。

三感受,如果是整体震动,上面拍的力量能像波纹一样传递过来,就说明西瓜基本没问题。

四听,嘭嘭嘭,好瓜!

噗噗噗,熟过了!

梆梆梆,没熟!

三是铁匠。

打铁的时候,师傅抡小锤,徒弟抡大锤,大锤咚,小锤叮,就这么叮咚叮咚,错落有致地打,像是音乐一样,很有节奏感。先在炭火上烧红,然后放在铁砧上打一会儿,再在火中烧红,接着打。等厚薄差不多了,师父夹住物件放到冷水中淬火,哧啦一声,冷水瞬间沸腾,冒出一阵白气。

因为常年被炉火熏烤,师傅们都是面色红黑色,这可能就是白居易所说的烟火色吧。年轻徒弟的肌肉都相当结实,线条分明,比健身房里练出来的更具有美感。

此外,还有锵剪子磨菜刀,劁猪,锔碗,锔缸,染布等职业。

磨剪子锵菜刀的工匠需要的就是一把凳子和一块磨刀石,剩下的都是技术。吆喝的时候,磨剪子来~~~锵菜刀~~~~~~~~,非常有特点。

谯猪的工匠,前面有推文介绍过了,感兴趣的去爬楼看一下。

锔匠是个了不起的活儿,最容易碎的瓷器和陶器,居然在他们的手中又完整如初,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他们需要的是一把大小合适的钻。轻轻把裂痕对好,夹紧,然后一点点用钻钻出来一个个小眼儿,然后像缝衣服一样穿针引线把裂痕固定住。后来随着瓷器和陶器越来越便宜,摔坏之后,会直接买新的。于是锯匠也没有了存在的空间,慢慢消失了。

四是民间杂耍、说书人和放电影的人。

民间杂耍,是要有一点代价的。钻火圈,惊险的刺激;胸口碎大石、劈砖展现硬气功;给自家的小孩儿胳膊脱臼,小孩儿疼得哇哇大哭,博取乡亲们的同情。当时大家就是为了吃饭,没有收钱一说。当天晚上看完,第二天上午到每家每户去要几斤粮食就走。

说书人,有的是拿着竹板,是快板;有的拿着两个铜片的月牙板,是山东快书;有的会有一个大鼓,是京韵大鼓。而无论哪种,都需要强大的记忆力。要把原文一字不差地全记下来,然后声情并茂地说出来,演出来。一个桌子,一把椅子,一块惊堂木,剩下的全靠个人的水平了。所讲的,或者是英雄传奇,或者是家庭相处,但都是劝人向善,积极努力的。这种含金量较高的演出在农村中少,后来随着收音机的普及,大家听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听得如痴如醉。一天三遍,每遍都想听一次。大中午,在田间劳作的时候,有人说《岳飞传》开播了!大家就纷纷凑到树下,啃着干粮和腌萝卜,喝着凉开水,一字不落地听《岳飞传》。整个过程中,没有人说话,大家随着主人公命运的沉浮或者眉头紧缩,或者会心一笑,听到秦桧陷害岳飞的时候,一个个都怒目圆睁,气愤填膺。

后来随着电影的普及,说书人就慢慢没了听众。刚开始的时候,电影片子本身就少,但大家的热情不减。即使一部电影在临近几个村子里连续播放三五遍,我们这些小孩子也不辞辛苦地来回跑来跑去。

银幕扯好以后,一个村里的人就陆陆续续地来到。听着放映机哒哒哒的声音,就可以看到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场景,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一旦中间换片的时候,整个场子里马上就是妈妈呼唤孩子的声音,孩子找妈妈的声音,在一边卖瓜子、卖花生的叫卖声也随之高昂起来。

电影一开始放映,一切又戛然而止。

五是婚丧嫁娶中的锣鼓唢呐班子。

农村中的大事莫过于婚丧嫁娶。中国人遇到这些事儿喜欢有动静,所以要请“响门儿”。所谓的响门儿,就是锣鼓唢呐班子。敲锣敲鼓,只是陪衬。主角是吹唢呐的人,因为唢呐的声音很高亢。在吹唢呐的时候,他们的腮帮子鼓得圆圆的,脖子上的青筋粗粗的。本人对音乐毫无天赋,看着他们的手指在几个孔洞上变来变去,就能吹出曲子,觉得十分神奇。前几年有一部电影叫《百鸟朝凤》算是对这种民间艺人学艺过程的解析。吹唢呐的人,吃吃喝喝总是有的,烟酒也总是不断供应的,后来的收入也越来越可观。再往后,就发展成了红事与白事一条龙的服务。

从事这五种职业的人,本来就是村里的农民。他们很多人辛勤努力,天分也很高,他们缺少的,不过是良好的教育和更高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