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生在 “母亲节”和“六一”儿童节的故事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发生在

“母亲节”和“六一”儿童节的故事

作者丨闫华堂    图片丨旅途   编辑丨娟娟

 我一个过去的同事,叫许明秀(以下简称老许)现在是社区老年公寓的负责人,去年“母亲节”的前几天,她打电话给我说,她所在的老年公寓要在“母亲节”这天搞一个联欢活动,要我帮她出出主意,策划一下。我挂了电话就赶了过去。

 这所社区办的老年公寓,有近百个床位,能参加“母亲节”活动的有六十六位母亲,年龄都在七十岁左右。我和老许说,先接触一下这些老人,看看她们都有什么想法和要求。

 我们先见到了一位叫李淑琴的老人,她只有一个女儿还不在本市,只有过年过节才来看她,老许问她说:“‘母亲节’快到了,你最盼望的是什么?”老人说:“我最盼望女儿带着俺外甥一块来看看我。”我又问她:“平时打电话联系吗?”她说:“月儿半载才打一次,我自己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我死在这里,恐怕俺女儿连气都赶不上。”她说完后,面露十分伤感的神情。

 我们又到了一位姓王的老太太的房间,老人七十多岁了,柱着拐杖。我问她:“身体怎么样,还好吗?”她耳背没听清楚,老许又大声重复了一遍,她才说:“老了,还有好样子么,眼化,耳背,腰腿痛还带‘三高’,我是一个快入土的人了。”老许又问她:“‘母亲节’快到了,你最想什么?”老人说:“吃不愁,穿不愁,就是想儿孙,如果他们能来看看我,那敢自才好来。”我又问:“多长时间没见到儿子啦?”她说:“我也记不清,差不多半年了吧。”

 从这里出来,我们又见到了一位叫刘荣芳的母亲,她也是只有一个女儿,女儿的婆婆常年瘫痪在床,丈夫又忙于工作,照顾婆婆的重任就落在了女儿的身上。女儿很少来探望母亲,每一次来看母亲,总是面带愧疚,和母亲说:“娘呵,对不起,光顾了侍候婆婆,却误了看你呀。”这位刘老太太宽容大度,支持女儿照顾好婆婆,并安慰女儿说:“都是一样的,你照顾好婆婆,也是尽了孝。”我们对这位善良,包容的母亲,伸出了赞许的拇指。

 我和老许又看望了几位老人。通过和老人们接触,感觉到她们一致的需求就是盼望见到自己的子女,能和自己的子女在一起欢度“母亲节”,是她们最大的愿望。

 回到老许的办公室,我就提出自己对“母亲节”联欢活动的几点想法并老许商量,主要以“亲子互动”为主题内容,提前按排好这几项工作:

 一,电话联系六十六位母亲的子女,要求他们在‘母亲节’当天上午九点前务必赶到现场。二,联系‘学雷锋志愿者’来现场助阵。三,联系附近学校的小学生也来参加联欢活动。当天的具体内容是:宣布活动开始后,六十六位母亲的子女给各自母亲敬献鲜花,然后,有表演才能的子女上台表演文艺节目。选二、三位母亲上台讲述自己历尽艰辛,操持家务,培育儿女的故事。接下来是孩子们表演少儿歌舞。整个活动结束后,由子女陪着自己的母亲回各自房间,陪自己的母亲说说话,聊聊天,中午共进午餐。我觉得如果按这样的方案活动下来,既体现了亲情,又表达了孝心,也满足母亲们的愿望。

当把“母亲节”联欢活动的内容告诉老人们后,她们乐坏了,都提前做起了准备,有的去剪发、烫发。有的找出了自己压箱底的新衣服,像迎接重大节日一样,扳着指头计算天数,盼着这一天的到来。

 “母亲节”这天早上,“学雷锋志愿者”一下子来了十几位,他们来到后,立刻分别到了老人们的房间,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整理内务。

 老年公寓的大会议室装饰一新,舞台上方挂起了横幅,上写:“某某老年公寓首届母亲节联欢大会”的字样,鲜花,彩带,彩球布满了整个大厅,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还不到九点钟,六十六位母亲早已在会议室落座,她们穿戴整齐,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一双双老眼充满了期盼。过了一会,“轰隆”一声,几十个孩子一齐涌入会场,她们化了妆,穿着演出服,一个个兴高采烈地依偎在奶奶们的身旁,给老人们带来了欢乐。会场气氛出现了一个高潮。当正要宣布活动开始时,却独独缺少了这场活动的另一些重要人物,六十六位母亲的子女们没来到现场。集体失约了。

 难道他们事先串联好了,怎么没有一个人到场呢?“母亲节”没有母亲们的子女参加,整个联欢活动就失去了意义。我建议老许再推迟半个小时进行,再打电话联系。工作人员分别打了一遍电话,结果是:有的因事确实来不了,有的说忘记了,有的说,在家照看孩子来不了。反正都有原因,就是不来参加。老许听到后,气得脸都变了色。

 联欢会还是开始了,把原来的内容做了调整,取消了“亲子互动”。改由孩子们给奶奶们敬献鲜花。然后由孩子们表演少儿歌舞。老人们无心观看孩子们的表演,瞪着老眼,四处张望着,期盼自己的儿女出现。现场越来越尴尬,就连主持人也克制不住自己愤慨的情绪。由于子女们的缺席,使母亲们失望至极,最终,老人们陆陆续续地离场了。走廊里响起了压抑的抽泣声,这声音起到了一呼百应的效果,顿时,引起了老人们的一片痛哭。

 联欢会活动草草收场,不欢而散。偌大的会议室只剩下了我和这场活动的主办人—老许。她悲愤极了,像是和我说,又像是在教训那六十六位母亲的子女,敲打着桌面,大声吼道:“这是为什么呵,怎么是这样的结局呢,你们的母亲为你们辛苦了一辈子,在她们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你们做儿女的这点时间都这么吝啬吗,你们都势利到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肯多看一眼吗,你们也为人父母,你们的儿女也这样对待你们,你们作何感想呢。你们这些不孝的子女,我真想狠狠地骂你们一顿。”她一边吼着,眼眶中却饱含着泪水。

 我的心中也愤愤不平,我也不去劝她,就让她尽情地发泄一下胸中的心酸和悲愤吧。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出这六十六位母亲的身影,她们满头的银发留下了多少风雪雨霜,微驼的脊背承载着无数的沉重艰辛,满脸的皱纹刻化着若干的岁月蹉跎。她们生育子女,培养子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时间,正是国家经济落后,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付出的艰辛不言而喻。她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更应当得到子女的孝敬。而出现今天这样的结局,实在让人感到心酸和意外。作为子女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不敬父母,何以包容天下,不孝双亲,怎能立足社会呢。

 过了一段时间,“六一,儿童节”到了。我孙女在幼儿园上大班,幼儿园有通知,一个孩子可以来一名家长,参加节日的联欢活动。我孙女高兴地告诉我:“爷爷,我在‘六一’那天表演节目,您一定去看看。”我满口答应,我知道她有表演天赋,也很想看到她表演的节目。

 到了‘六一‘儿童节那天头午,我和孙女早早地来到了幼儿园大门口,就发现孙女的姥爷,姥姥早已等在大门口。就这样我们一个孩子来了三名家长,再看看周围,像我们这种情况的,不占少数。大都是一个孩子来两三名家长。幼儿园的大门一开,人们蜂拥而入。幼儿园的操场上人满为患。联欢活动开始了,先参观孩子们的手工制作和绘画作品,尽管孩子们的作品简单,抽象,但是,大人们看到自己孩子的作品时,都停下来,津津有味地仔细品读。文艺节目表演开始了,孩子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表演得十分精彩到位。我孙女表演的是舞蹈。我目不转睛地瞅着她的表演,拿出手机录下了视频。还有很多家长像我一样拿着手机,相机,在拍自己孩子表演时的视频和照片。

 一上午的联欢活动结束了,人们兴致未尽地带着孩子离开了幼儿园,纷纷去了商场给孩子们买节日礼物。我想给孙女买什么节日礼物呢?玩具,衣服什么也不缺,正在这时,看到亲家从车上搬下了一台儿童电动汽车,这是他送给孙女的节日礼物,少说也得几百元呢。我只好做东,叫上亲家,带着孙女去饭店吃一顿吧。

 故事结束了,“母亲节”,“六一儿童节”反差如此之大,效果如此鲜明,引起了我的深思。诚然,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对他们的热爱和呵护是无可厚非的。但母亲们为了子女的成长,付出了一生的辛劳。更应该得到尊重和孝敬。我的同事老许说,自达在老年公寓工作后,最怕的是逢年过节,那些老人们眼巴巴地盯着窗外,盼见儿女的样子,常让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来自亲情的折磨是最残忍的。她从心底里,真想求求这些老人们的子女们,抽点时间,陪陪她们吧。哪怕是为了你们自己的孩子,装装样子也行啊。毕竟你们也会有这一天。她言语中,那种苦涩的味道,一直留在我的心底,久久不能忘怀。

油灯纪实

作者简介:闫华堂,退休干部,喜爱文学,东营区龙居镇人。微信名称:糊涂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