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八路的三爷爷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当八路的三爷爷

作者丨林殿晨      编辑丨张旋

      我三祖父的名字叫林英贤,兄弟排行老三,按老家习惯我称呼他三爷爷。年轻时,他参加了家乡附近的八路军,那是一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硝烟烽火里一路走来的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是后来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128师前身的一部分。现在三祖父已经去世三十年了,每当想起他,我心里便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如今,又是一年清明节了,我拿起笔,把我知道的写出来,寄托对他老人家深切的思念吧!

      1922年2月5日,三爷爷出生在山东武定府蒲台县四区赵家寨(1953年蒲台县撤销后划归博兴县乔庄公社,现划归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王家村)的一个贫苦人家。在饥寒交迫的光景里,跟随祖辈务农的父母度过了他的童年。

 1937年的8月31日,咆哮的黄河水冲开了村北的大堤,汹涌的洪水顿时吞噬了村子里的一切,一家人侥幸逃过一劫,被迫流落道旭枣户张一带逃难,过着漂泊流离的日子。不久,日本鬼子野蛮地占领了利津县城。三爷爷目睹国土的沦丧,日寇的烧杀抢掠,大约1940年前后,毅然在现在乔庄镇附近的关庄、刘善人家一带参加八路军博兴县大队。从此三爷爷走上抗击日寇的战场,投入到了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后来三爷爷又进入杨国夫司令员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归属基干二营。三爷爷嫉恶如仇,意志坚定,作战勇敢,奋勇杀敌。可惜三爷爷的那段经历,我们现在了解到的太少。为此,我曾去博兴县和东营市等相关单位查询三爷爷的档案资料,结果由于辖区几经变迁,一无所获。我还曾去陈庄集贤等村访问过当年他的战友······抗战胜利后,三爷爷又义无反顾地跟随杨国夫司令率领的渤海军区第七师挺进东北,驰援山海关,先后参加了四平攻坚战等许许多多的战役。在血战四平的战斗中,三爷爷的腿不幸被炮弹炸伤,他被安置在东北一家农户老乡家里养伤。听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讲:在那段养伤的日子里,房东家的姑娘钦佩三爷爷的人品,有意留下他以身相许,相伴一生,故事的情节应该酷似电影《归心似箭》里的男主人公。然而三爷爷也许是思念他的部队战友,或许是思念他的家乡亲人,或许是另有别的隐情吧,总之他是不顾一切毅然地走了。然而因为负伤过重,他没法继续适应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三爷爷不得不忍痛离开了朝夕相处的战友,离开了他无限留恋的东北民主联军六纵十七师。没有能够作为随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的一名战士,打到祖国的南疆,登上海南的五指山,走到天涯海角,是三爷爷终生的遗憾。但他比起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战友,又是幸运的。他看到了为之奋斗的新中国,他走进了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新天地,这也许是他在世的时候淡薄名利、荣辱不惊、清贫不移的一个原因吧!

      可能是战争年代伤到了腿部神经的缘故,三爷爷走路不稳,经常摔倒。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有时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就重重地摔倒在地,仰面朝天。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人们都赶紧跑过去扶起他。在生产队里,他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庄稼成熟了,村干部就委托他看坡;瓜园里的瓜果蔬菜长大了,就安排他看园,他也就吃住在了荒野的瓜棚里。每次给他送饭去的时候,我就寻思着顺便摘个瓜吃。可他却老是絮叨:这是队里集体的东西,咱不能随便吃,所以,每当父母让我去送饭,总不大情愿。村子里的人对他很敬畏,花生、地瓜等成熟了的时候,村外的田野里常常听到他的高嗓门。朴实的人们知道,那是他在守护着村集体的劳动果实;夜晚,成熟的庄稼地里,那些小偷小摸的人听到他的声音,惊恐地说:“坏了!林老三来了”撒腿就跑。

      那时的村里时兴开忆苦思甜大会,往往每次都少不了他。我依稀记得,他讲起了当年怎样趴在山海关附近的山顶上阻击敌人,怎样背着负伤的连长艰难地下山。好像也谈起过攻打四平街,但那时的我太小,听了也不往心里去,现如今已经没多少印象了。三爷爷对当年的那些事看得很淡薄,也从不向上级组织提什么要求,老觉得那些都是他应该做的。在生产队,他好像回到了当年的队伍里,又找到了融入集体的感觉。“文革”中,村里的红卫兵呼风唤雨,但三爷爷不是当权派,所以他倒也没受到冲击。三爷爷一直没有成家,他住在一间祖上留下来的黑咕隆咚老屋里,戚然一身。

      1979年,我们南展区里的村庄搬迁上新房台后,他住进了生产队的一间小东屋里。此后不久村集体生产队解散了,他就喂了几只羊,天天去放。好在国家及时提高了他的补助标准,大概是每季度30多元吧,因此倒也没怎么难住他。发愁的是吃水问题,因为他不能挑水,就只好求我们。刚搬上房台得去二里多远的老村子挑水吃,我们有时候挑烦了,就抱怨他该去找上级民政部门反映反映,他听后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地走开······慢慢地,三爷爷的身体越来越不行了,最后得了重病,不能起床。我是极少数守候在他身边的人之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常听三爷爷念叨的是他的父母,最想念的是他的爹娘!也许他想到了小时生病时父母嘘寒问暖的细心照顾,也许他想到了爹娘在世时无微不至的关心疼爱!应该是1988年麦熟时节的一个中午,天气晴朗,我送饭去的时候,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土炕上,已经不行了······

 三爷爷没有存款,也没有留下房地产。在他住过的那间小房里,值钱的只有一床军被,一件军大衣,一只军用饭盒,一个放粮食的小瓮,一只小木桌而已(那间分给他的房台地皮去年归公修建了村文化广场)。按老家习惯,为他老人家指去天堂的路时,没有争执,只有推诿。人们潦草地把他埋进了家族坟地,没有花圈,没有墓碑,只有矮小的土丘,掩埋了一位曾经浴血沙场的战士,一位曾经出生入死的老兵!他回到了大地的怀抱,回到了父母的身旁。在那里,他也许能找到久违了的亲情,能找回曾经的人间温暖!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慢慢地忘却了他,就连我都忘记了他的祭日。直到多年后,我当了父亲,该教育自己的孩子怎样去做人时,才慢慢意识到三爷爷身上的那些闪光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我回村亲身经历了几场风波争执,深切地感知了世故冷暖,现又过了知天命之年后,更觉得他身上的那些优秀品质焕发出了越来越耀眼的光芒:三爷爷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时刻,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国家救亡的正义事业中去,奋勇杀敌,憎爱分明。随后,又积极投入到了创建新中国的解放战争里,出生入死,无怨无悔。负伤离开部队回到家乡后,他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荣辱不惊,任劳任怨。三爷爷一生没有做出多少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也没有留下多少光宗耀祖的物质财产,但他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爱党爱国,坚决跟共产党走的品行志向却是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世俗社会里,我觉得他这样的人格愈加显得珍贵。三爷爷虽然没有多少文化知识,但他把民族的荣辱看得高于一切,视集体的利益重于泰山。我想三爷爷传承的是先辈坚毅正直、勇敢忍耐的人生美德,体现出的是中国农民吃苦耐劳、朴实憨厚、和善自律的劳动人民本色。三爷爷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尊敬和铭记!

作者简介:林殿晨,自幼喜爱读书,热爱文学。在黄河口论坛用渲染那月落网名投稿。期待用手中的笔书写人生感悟,刻画世态炎凉,弘扬正能量,揭露假恶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