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油,梅妮儿!【四】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加油,梅妮儿!【四】

作者丨王文娟    摄影丨旅途

 辛苦拾了一天麦子,梅妮儿和娥妮儿的包袱已被麦穗儿装满了,鼓鼓的,看着就很喜人。

 傍晚时分,太阳已经西斜。可是,太阳还不舍得这一天就这么草草结束,它抛出片片红霞,向辛苦一天的勤劳人儿致意。西边的天空瞬间红灿灿起来。

 俗话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看来明天又是个大晴天。麦子打场时节,农民们天天昐晴天。盼望着,在晴天中把这一年的收获顺利收入粮仓,才会真正放下心来。

 在一片美丽的晚霞中,小姐妹俩背着包袱往家走。六月的利津洼绿得喜人,树也绿草也绿。蟋蟀在草丛中唱着悠闲的小曲儿,欢迎又一个美丽夜晚的到来。路边草丛中的蚂蚱也多,小姐妹俩各自逮到几只又肥又大的蚂蚱,拔一根狗尾巴草,把逮到的蚂蚱串起来,拿回家,放到灶火余烬中烧烧,给弟弟妹妹解解馋。

 走到村北头的时候,小姐妹俩老远就看到了村里的曹四贵站在村口的路中央。

 这曹四贵可是村里的名人。在美林村,大人孩子没有不认识他的。他驼背弯腰还腿瘸,好不容易娶了一房哑巴媳妇,结果一连给曹四贵生了七个儿子。也许生这七个儿子耗尽了她所有的精力,现在她整日病怏怏,基本干不了什么家务活。

 所以,曹四贵和七个儿子的衣服鞋子总是破破烂烂的。上衣从来不系扣,其实根本就没有扣子,一年三季总是敞着怀。只有冬天的时候,才用麻绳或者是布条一系,来防一下冬日的寒风。鞋也是天天张着个大嘴,仿佛在替它的主人说:“我饿,我好饿啊……” 在美林村,他一家就是最典型的无产阶级。

 赤贫的曹四贵是“光脚的不怕那穿鞋的”,在村里可是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谁都敢惹敢骂。真是“无理搅三分,有理不让人”啊,常常在村里挑拨是非,装疯撒泼。为此,村里人送他一个外号“搅屎棍儿”。

 梅妮儿和娥妮儿姐姐走到村口时,发现曹四贵身后放着一堆横七竖八的麦穗儿。

 “恁俩,给我站住!”曹四贵喊道。

 “啥事儿?四贵叔。”娥妮儿姐姐壮着胆子问。

 “啥事儿!今天下午大队里开会了,今年麦收,咱们村遭了天灾,损失不小,所有拾的麦子都得充公。要颗粒归仓,不能拿回家去。”曹四贵说。

 “可是,以前拾麦子都是归个人的呀!”梅妮儿一听这话,着急了,脱口而出说道。自己一天的辛苦不说,这可是给奶奶的长寿面条儿啊!

 “以前,那是以前!现在不行了,甭啰嗦了,都给我放下!”曹四贵喝道。

 小姐妹俩气得小脸通红,但也不得不解开包袱,把拾到的麦穗儿悉数倒在了地上。

 小姐妹俩拿着空包袱皮垂头丧气地往家走。这时迎面碰上耿大爷。

 娥妮儿姐姐跑上前去,拉着爹的手说:“爹,俺姐俩辛苦一天拾的麦子,让那个‘搅屎棍儿’一下子全给没收了。可气死人了!”

 耿大爷拍了拍娥妮儿姐姐的肩膀说:“这件事还真不怨他。是今天下午公社里下的通知。队里又开会组织稽查队去各个路口去查的。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谁也不愿意去查,还是你四贵叔觉悟高,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稽查队。”

 “那咋不早说!早说了,俺和梅妮儿今天就不去地里拾麦子了。”娥妮儿姐姐说着,气得哭了起来。

 “早上还不知道呢。这不,下午才来的通知。好了,你俩累了一天了,快回家吃饭吧,我还得去麦场里再去看看。”说着耿大爷背着手,向麦场的方向走去。

 失望又无奈的小姐俩只好各自回家。

 回到家,梅妮儿把蚂蚱递给弟弟妹妹,让他们自己去灶火里烤烤吃。又抱起小雪梅来稀罕会子。

 边哄着小雪梅,梅妮儿边沮丧地对奶奶讲了刚才发生的事儿。

 奶奶说:“妮儿来,你的心意奶奶知道了。知道你孝顺奶奶。公社让没收,咱也木办法,咱得听公社的话。”

 听奶奶这么说,梅妮儿才不那么生气了。只是可惜了这一天的辛苦,可惜了奶奶的长寿面条啊!

 一家人开始吃晚饭。爹和娘在出事的那几家帮忙料理丧事,忙得捞不着回家吃晚饭。可是,梅妮儿发现大弟玉民也没有在家,问奶奶;“玉民不是放麦假了吗?不上夜学了。这是又疯跑哪儿玩儿去了?”

 “刚才,他和银安去学校了,说邵老师叫他们去,有事儿要说。”奶奶的话音未落,玉民和银安连蹦带跳地进了屋子。

 “啥事儿啊?这么着急忙慌的?”梅妮儿问。

 “邵老师说,麦收和种秋粮食是大事,大队干部给我们学校布置任务了,让老师和学生们也要为麦收做贡献。”玉民抢着说。

 “你们能做啥贡献呢?”梅妮儿问。

 “大队里说,咱们村遭了天灾,又走了四个人,村里人革命生产情绪低落。邵老师说了,让俺和银安,还有姐姐和娥妮儿姐姐四个人编个三句半,去麦场地里演出,鼓舞一下士气。”玉民说

 “邵老师这个主意好,咱们今晚上就开始编开始练。”梅妮儿高兴起来了,没等吃饭,就去叫娥妮儿姐姐去了。

 娥妮儿一听也高兴了起来。麦子被没收的事就显得不那么令人难过了,一切都是为公社!为社员啊!

 油灯下,四个小伙伴你一言我一语地在编三句半。

 “东风吹,战鼓擂,美林村的村民,谁怕谁!

 天下雨,降冰雹,美林村的村民,吓不倒!

 ……”

 编好三句半之后,四个小伙伴开始背诵,琢磨动作,排练的热情高涨。

 第二天上午,一大早起来,梅妮儿和大弟抬完水,吃完早饭后,四个小伙伴就去小学校集合排练。胡老师邵老师给他们修改了几处,三句半更通顺了。然后指导着他们排练这个三句半。经过这一上午的排练,大家练地已经非常熟练。从大队部借来了锣鼓。准备下午去大队的麦场里为大家表演。

 下午,四个小伙伴在邵老师胡老师的带领下,拿着锣背着鼓来到了大队的麦场。麦场里的人正干的热火朝天,有拉碌碡的,有用木叉翻麦子的,有扬场的……两个老师和四个小伙伴也加入到了劳动的行列。

 过了一会儿,有人吹哨了,休息的时间到了。四个小伙伴马上开始卖力表演。表演非常成功,大家掌声热烈,叫好声不断。

 恰好,这个表演让公社里下来查看各大队麦收情况的公社书记看到了。公社书记对这个节目很满意,说:“这个节目编排的很不错,积极向上,有革命斗志,能鼓舞人心。正好,县里通知让每个公社出两三个节目,参加几天后的农业学大寨文艺汇报演出。明天就让他们到县里去参加集体排练。”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几个小伙伴乐得直蹦高。

 回到家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带了一身换洗的衣物,准备第二天去县城参加排练。

 第二天,一大早,梅妮儿和玉民照样把水缸挑满。吃完早饭后,四个小伙伴背着行李卷一起来到大队部集合。

 美林村大队部特意派了一辆马车去送师生六人去县里参加汇报演出。临行前,田队长再三嘱咐他们一定要好好排练,争取被选入汇报演出,为美林大队为新安公社增光。胡老师代表大家表态,一定圆满完成这项光荣的政治任务。

 队里派了老车把式蒋大爷赶车送她们师生六人去县城。蒋大爷赶车经验丰富,把马车赶得又快又稳当。

 坐在有节奏一颠一颠的马车上,一路向南。习习夏风吹来,令人倍感舒爽。

 大路两边,茂盛的绿草地里,开满了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小野花。微风吹来,梅妮儿闻到了熟悉的青草甜香和野花的幽香,这乡野的味道让人不禁沉醉其中。地里,满是割的整整齐齐金黄的麦茬,如一只只待发的利箭般指向天空。过几天黄河口的这片土地又会被翻耕起来,施肥,播种上玉米和大豆,很快又会是一片绿油油的田野。

 邵老师胡老师虽说是老师,但也只是比梅妮儿和娥妮儿大几岁,也是个大孩子。许久没有去县城了,这次能陪孩子们去县城排练节目住几天,真是令人激动!所以两位年轻的老师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幸福和激动。

 四个小伙伴儿第一次代表美林大队和公社去县城参加演出,更是兴奋不已,一路上把台词背地滚瓜烂熟后,就开始叽叽喳喳地说笑起来。

 拉着马车的是一匹大青马和一匹枣红马。它们不时地用美丽的长长的马尾左右甩打着,驱赶着近身骚扰它们的蚊蝇。

 大青马和枣红马的左臀上都烙有一串号码,由字母和数字组成。烙号码的地方光秃秃的,不再长毛。这两匹马都是军马场淘汰下来的军马。

 今年春天,大队里接收了十匹这样的军马。都是纯种的蒙古马。九个小队,每个小队分得一头,大队部留了一头。

 六队分的这头枣红军马,左臀上后四位烙的是0066。六队的人都亲热的叫它“小六六”。虽然是被淘汰的军马,可“小六六”和大队部的大青马健壮依旧,一口气儿就把师生六人拉到了县城。

 县城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梅妮儿师生六人很少来县城,好不容易来一趟,都瞪大了眼睛仔细观瞧。

 首先看到的是朝北开门的供销社。供销社门口厦檐下摆放着五口大缸,大缸上面有字,分别写着盐、酱油、醋、虾酱和虾酱油咸菜。菜油金贵,肯定是被放在了供销社里面。在贫困的年代中,物资极度匮乏,别的东西买不起,但这些生活必需品人人是离不了的。

 供销社的隔壁是收购站,然后是棉站、人民照相馆、粮食局、副食品公司、水产公司、国营饭店、县委、县府……马车继续向西走,一直把师生六人拉到了县城最西边的中学。

 县城的中学生们都放麦假,回家帮忙麦收去了。宿舍空了出来。所以,全县各公社来参加汇演的演员们都被安排住在中学宿舍里。早有工作人员在县城中学门口接应安排。

 玉民和银安去了男生宿舍。邵老师和胡老师领着梅妮儿和娥妮儿来到了女生宿舍。

 宿舍里已经早住下了了四个人。一见梅妮儿她们来了,赶紧热情地过来帮着铺床支蚊帐,师生四人心里感觉热乎乎的。

 一个细高挑瓜子脸的小姑娘自我介绍说:“俺叫苟彩霞,是从胜坨过来的。”

 “这里竟然还有姓苟的人呀!”梅妮儿心想。从西乡来的彩霞说的利津话与梅妮儿说的鲁西话大不相同。彩霞是此地人,土生土长的渤海县人。

 彩霞又指着身边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俊俏姑娘说:“这是俺们的带队老师,薛老师。薛老师可是从北京来的知青。”

 “薛老师是北京来的!”梅妮儿心想,不由得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从北京来的薛老师。薛老师生得白皙俊俏,只是下巴上长有一颗小小的毛主席痣。身量苗条适中,扎着两条大辫子,整个人给人一种大方、干净又利索的感觉。

 彩霞问梅妮儿是从哪里来的。梅妮儿有礼貌地回答:“俺们是新安公社美林村的。”

 “美林村啊!俺知道!就是那个前几天出了一个大车祸,一下子死了四个人的美林村吧?”彩霞大声说着。

 一听彩霞这么说,正在整理床铺的师生四人心情又难过起来。这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啊!梅妮儿又想起了兰英,可怜的兰英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亲娘,心里该有多悲多痛啊!还有那三家也真是塌了天啊!

 “刚才,我还听见送我们来的那个公社干部说,那个开车的被判了三年劳改,马上要被抓去黄河农场三分场劳动改造去了。你们说他倒霉不倒霉?”彩霞自顾自地说着,全然没有注意到这四个人难过的表情。

 薛老师注意到了梅妮儿她们四人的脸色不好,使眼色让彩霞住嘴。彩霞这才捂着嘴不说话了。师生四人沉默不语,都没有回答彩霞的话,只是默默地收拾着自己的床铺。

 收拾完毕,有人来通知大家去食堂吃饭。中学食堂宽敞明亮。打饭的窗口上面写有口号:节约粮食光荣。四周的墙上也写着各种标语“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团结就是力量”等等。

 中学食堂中,来自各个公社的演员和带队老师一排一排的坐好准备吃饭。在靠近打饭口的地方,坐着两个稳重的中年男子和一个穿军装的年轻小伙子。

 午饭不错,一人两个窝头,四人一盘咸菜,一碗豆腐小白菜炖粉条。虽然没有肉,可这豆腐炖小白菜和粉条儿已经是很好的下饭菜了。

 俗话说“千滚的豆腐,万滚的鱼”。被反复熬炖的豆腐香气已经融入了菜汤当中,吃着可真香啊!在这个年代的农村,豆腐可不是平时轻易能吃得到的东西。只有家里要办喜事或者办丧事时,才会割上一方豆腐,煮在一大锅菜里面,给前来贺喜或吊唁的亲朋好友们吃。

 吃着这美味的午饭,梅妮儿心想:“要是奶奶、爹娘、弟弟妹妹也能吃上这么好的饭菜该有多好啊!”

 梅妮儿抬眼看了一眼远处正在吃饭的玉民和银安,他俩正坐在“团结就是力量”的标语旁边。十来岁的玉民和银安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大小子,吃死老子”,饭量正大得惊人。梅妮儿拿起一个窝头准备送过去,让他俩掰开吃。

 还未起身,就听见男生那边儿躁动了起来。等抬眼看时,两个男孩子已经扭打在一起。邵老师胡老师赶快跑过去拉架。梅妮儿和娥妮儿也跑了过去。

 原来是玉民在和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在打架。男孩子块头大下手狠,玉民的鼻子已经被打出血了。梅妮儿看了心疼得不得了,急跑过去,挡在弟弟的前面。此刻,一向柔弱忍让的梅妮儿一反常态,对那个高个子男孩怒目而视,恨不能冲上去,替弟弟打回来。

 坐在靠近打饭口的那两个稳重的中年男子和那个小伙子闻声也跑了过来,站在一边想维持一下秩序。结果,胡老师抢先问道:“你们不好好吃饭,为啥打架?”

 玉民用右手擦了一把鼻血,对胡老师说:“是他!俺和银安正吃着饭说着话,他骂俺是‘鲁西崽子’。”

 那个高个子男生也不甘示弱地大声说;“他也骂俺了!骂俺是‘此地棒子’、‘此地狗子’。”

 “张建国,你先别激动,你说说是谁先骂的?”薛老师问那个高个子男生,看来是她的学生。

 张建国瞪着两个大眼不说话。可周围一起吃饭的孩子们都很诚实,一起用手点指着张建国说:“是他先骂的”。

 张建国看大家都指他,脸红了。但他还硬撑着,气急败坏地冲玉民和银安大喊:“你们就是鲁西崽子,跑到我们这里来占我们的地。”

 玉民也不甘示弱,回骂道:“那你就是个‘此地棒子’、‘此地狗子’。你欺负人”

 结果他们这么一吵吵,事态更加恶化了,来自东部乡镇鲁西来的移民演员们都站到了玉民和银安的后面。来自西部乡镇的当地人站到了张建国的后面。这时,中学食堂的演员们分成了两帮,大家都在帮腔自己人。一时,食堂里气氛紧张起来。

 从小没有打过架的梅妮儿心想“俺不想打架。但真要打架,作为梁山人的后代,谁怕谁呀!加油,梅妮儿!”。

 此时,属虎的梅妮儿握紧了拳头,怒目而视,俨然一只发怒的小老虎......

作者简介:王文娟,垦利实验中学,英语教师。珍惜生命中每一个小确幸,每一次些微的感动。记录生活悲喜瞬间,书写七彩快意人生。诗舞远方趁年华。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加油,梅妮儿!【三】

加油,梅妮儿!【二】

加油,梅妮儿!

天下无“贼”

父亲的芳华

花开月正圆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