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驻村岁月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难忘驻村岁月

作者丨张玉海         摄影丨刘文明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间,离开七井村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正是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中秋时节,我有幸来到阔别已久、一直让我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七井村,似有“阔别稍久,眷与时长”的感觉。在村支部书记、主任裴洪章的陪同下,我参观了七井村村容村貌和文化大院、儒家讲堂、乡村剧场等设施,深感变化之大,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并不陌生,有些人和事,至今耳熟能详,记忆犹新。当年驻村时的工作情景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恍若昨天,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2015年2月,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县供销社负责七井村的结对帮扶工作。已过天命之年的我被安排到该村驻村,时间两年。

七井村隶属垦利区董集镇,坐落于黄河南岸、220国道旁,是董集镇西南部的一个小村落。关于七井村的来历,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

据史书记载,早在洪武二年,裴、马、王三兄弟协力在村西头路背面砌砖井一眼,凿井而饮,依井而居,在此立村。因井离当时的利津县城衙门大约七华里,故定名七里井村。后相继迁来胡、杨、任、刘、程、史、张等人家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经过600年的冲刷洗礼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创业,才形成了现在的村庄规模。

原来,七井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正是祖辈的善行义举,才使得上善若水、包容厚德、智慧善良、勤劳朴实、聚气生财、团结互助等优秀品质,在今天的七井人身上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成为新时代的”七井精神”。

我于2015年3月2日上午到七井村报到。听说驻村人员来村报到,村民们一大早就自发聚集在村东大门等候。后来我了解到,那天上午,只要是在家的,无论男女老少基本都出来了,大有万人空巷之势。当时那种夹道欢迎的热烈场面,确实让我始料未及,村民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和期盼的目光,现在回想起来,仍心存感动。同时我也深感责任重大。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职尽责,铺下身子,放下架子,真心帮扶,用心服务,不辜负单位领导的重托和七井村父老乡亲的厚望。

入村后,我住在文化大院。当时的文化大院前身是村幼儿园,有东西两排平房,共12间房子,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文化设施,中间有一条狭窄的土路,院内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院墙破烂不堪,还有两扇锈蚀的铁大门立在院墙中间。村两委就在这里办公。

为了尽快进入工作状态,迅速开展帮扶工作,县供销社主任、驻村第一书记王海强多次到村里调研,走访农户,现场办公,了解村情民意,广泛征求村两委和群众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畅享新生活”的总体思路,迅速确定了急办的两项工程:完善文化大院建设;新建村北东西道路及地沟配套设施。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3月19日,县供销社在文化大院举行了七井村“美丽村庄”建设开工仪式,拉开了“美丽村庄”建设的序幕。

为了保证建设质量,节约资金,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村两委决定,用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由村两委牵头负责,组织本村有技术专长和劳动能力的村民承担施工任务,这样既确保了工程质量,又增加了村民收入,“肥水不流外人田”,一举多得。经过不到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初战告捷。共修建沿街排水沟1500米,花池800平方米,铺装花砖2600平方米;新建多功能会议室160平方米、透明院墙52米,硬化文化大院3000平方米,安装路灯30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初步实现了美丽农村的华丽蝶变。

美丽村庄,不仅是环境的美丽,也是文化的美丽。县供销社坚持把文化惠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着力打造村级文化阵地、农民精神家园。文化大院内建有党员活动室、新农学堂、图书阅览室、电子商务室、老年活动室、锣鼓队,还设立了篮球场、健身场、“四德榜”、文化走廊等,形成了集宣传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科普培训为一体的村级公共综合服务平台。村民们依托文化大院,每逢茶余饭后自发聚集到这里,或喝茶聊天,或下棋打牌,或运动健身,或唱歌跳舞,自娱自乐,十分热闹。

修缮一新的文化大院,已经成为深受广大村民欢迎和喜爱的“文化客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也吸引了周边乡镇和附近村民的眼球,不少村民纷纷慕名而来,驻足观看,四面八方的参观者也络绎不绝,纷至沓来。市县领导多次到该村检查指导工作,2015年10月,时任东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申长友莅临该村视察,对七井村文化惠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时间,七井村声名鹊起,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文明村。

通过驻村帮扶,七井村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建设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党建、乡村文明行动、文化惠民、产业富民等工作都走在全镇乃至全县的前列,老百姓真正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效果。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首先是得到了实际工作锻炼,从农民群众身上学到了许多好的传统和作风;通过与群众近距离接触,感受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加深了与群众的感情。喜与百姓成益友,愿和群众作良朋。驻村期间,我全身心地融入到七井村这个大家庭里,真正和村民打成一片,村民们没拿我当外人。我想,这就是我驻村最大的收获,也是人生最大的精神财富。

如今的七井村,绿树成荫,碧水绕村。街道整洁,环境如新。邻里和睦,党群同心。筑梦路上,砥砺奋进。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难忘驻村岁月,心系一方沃土。为表达我驻村一年的所思所获所感,特填词一首,借以抒怀:

《沁园春·七井赞》

七井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自洪武二年,始立村庄;修井济民,造福一方。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薪火相传世代芳。

看今朝,美丽七里井,惠风和畅。

文化点亮梦想,党建引领时代方向。

建设新农村,成果辉煌;树绿水清,路洁灯亮。

家和业兴,风清气正,干群同心建小康。

展未来,扬七井精神,再铸华章。

祝愿七井明天更美好!

作者简介:张玉海,网名心素如简,男,汉族,1963年10月生,现任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办公室主任, 天津诗词学会会员,草帽诗社会员,垦利区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文秘工作。热爱古诗词,作品散见于《原创纯文学》、《京津冀诗人作家》、《青年诗社》、《红柳》等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七绝·念恩师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