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头村志 · 后记

 锦溪苑 2019-11-06

道头村志

后  记

历经一年多的工作,《道头村志》终于即将付梓出版,做为主编我十分欣慰,很满意再一次为自己曾经生活、工作过的西上庄这方土地上的人民做了一件事情。

随着城中村改造的加快,西上庄很多村庄都面临着整体拆迁和人群变化,村庄的容貌环境将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做一些传统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整理记录显得十分必要

好在道头村两委,他们在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繁重的中心任务和日常工作的同时,静下心来,拿出一定的精力和物力来做一种文化传承也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是不是可以说他们是在完成硬任务的同时增强软实力?他们在村两委联席会议上,做出编撰《道头村志》的决定,并责成村党支部委员、多年的老会计申聪明具体负责此事。当联系到我,我爽快的接受了任务。因此前在西上庄这片土地上我先后编写了《西马匠志》《冯匠村志》《牛山村志》和《西吕匠志》,所以很快进入了情况。

道头村集体化时期是曾是道头行政村、西上庄行政村的一个自然村,改革开放以后成为独立行政村,这里文化底蕴厚重,经济发展得天独厚,很有特点。它下有煤炭,后有水库,前是城市,紧挨政府,村有古树、学校等等,聚集着千余勤劳智慧的匠人村民,这些都为村志的编写提供的丰富的素材。在编撰过程中,两委领导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老书记翻尽积累又说又提供资料,办公室人员以及普通村民都很配合,村民随叫随到,都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尽力回忆叙述,积极提供自己知道的一切。比如一个时期在晋城很有名气的道头民兵营,这些很少讲的过往陈事,这次当事人也开口说了出来。

有现成的文字和口述,也有新的发现。挖掘出不少封尘的旧事,比如村北大道上曾有座牌坊,人们记忆很深,有一次我在西窊村采访,那里的人说起来还记忆犹新,说牌坊下是那老辈人进城的必由之路,担脚走路常在下面休息,但具体的故事说不清楚。这次我在《凤台县志》上找到了记载,还找到了流落民间的镶嵌在牌坊上的碑文拓片,进行了文字记录和注释,保存下来这段珍贵的历史。

长时间在这片土地上奔波,本来我和大家就很熟悉,这次更是加深了了解和友谊。加之此前我已经编撰过多部村志,一些编撰原则和注意事项都在掌握之中,使得此次编写顺顺当当,没有大的反复。

当任务结束之时,我还是感觉到对道头村领导的敬意油然而生。写与不写,这是他们的一句话。他们何功何德,何学何才?就是这一句话,留下了千百年的故事,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土改以来的历史就刻印下来了。我常想,咱们这一代是新时代的开创人,是新社会的当政者,我们真是应该记录下母亲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方土地上的成立和伟大实践。而实际上,并不遥远的那场改天换地做主人的历史,村里人还记得吗?记得那时候的农会主席、武委会主任吗?我们不应该记住吗?如果现在不去整理记录还待何时呢?还指望谁来替你们做呢?而这投入,也就是省下来的几顿酒饭钱和少加几次车油钱。

我也要感谢众多的村民,他们情况各异,但只要说是我找到他们说事,总是笑脸相迎,把自己保存在心里和家里的珍贵点赞呈现出来,对村里的这个决定叫好点赞,而没有一句风凉话,展现了举村拥护场景。

斯人已去,惟有文化永存。

是为后记。

刘庆庆

2019116日于锦溪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