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葱岁月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青葱岁月

作者丨李素英    摄影丨马学武

每当同学来访或是同学的孩子结婚,我们广饶一中25级一班就像聚会一样,一声招呼,就近的同学很快凑在一起,又热闹又喜庆。同学们讲述着现在,谈论着过往,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隐约的白发,细密的皱纹,见证了时光的更迭。真诚的微笑,热情的拥抱,又把我带回了遥远的高中时代,往事历历,好像又回到那个懵懂无知的青葱岁月。

升入高中

1982年夏季,我从稻庄联中初中毕业,经过多次筛选考试,被选拔到广饶一中。那时全县有7处高中,生源按成绩优劣,一中优先挑选。跨进一中大门,一只脚就迈进了大学。

记得入学的那一天细雨蒙蒙,二伯家的姐姐去送我。我俩一人骑着一辆自行车,她给我带着被褥,我只带了几本书。本来十五里的路程,为了躲避泥泞土路,姐姐带着我绕道二十多里转柏油路,从稻庄到贾刘桥再到广码路,然后穿过西关大街来到学校。

我来到教导处公示栏,找到自己的名字和班级:二十五级一班。迎接我们的是班主任张广城老师,他二十多岁,中等身材,成熟稳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穿一件棕色短袖体恤,打着一把雨伞,站在教室门口,不停地招呼着他班上的学生,引领着进教室。

找到教室后,上交入学通知书和粮食转换证明,各种手续办完后张老师又领着我们去认宿舍。走过两排古老的教室,绕过一排红瓦房男生宿舍,来到一个青砖青瓦的院子。北屋是教职工家庭宿舍,南屋是女生宿舍。四个理科班,两个文科班。一、二班一个宿舍,三、四班一个宿舍。我来的较早,占了个靠近窗户的位置,都是大通铺,姐姐帮我铺床。床板单薄翘屈,踩上去“吱吱”乱响,墙皮粘连着纤细的玻璃丝颤颤巍巍,抬头看看,屋梁弯曲黢黑,屋顶的箔草残损断裂,屋墙的青砖到处是掉着粉末的破洞。同学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宿舍,惊动了屋内的老鼠,吓得它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我恐惧又吃惊,这是什么宿舍?这是学校里最久最烂的房子,只因为和家属院挨得近,让女生住在这里有安全感。

我跑出宿舍,环顾周围环境,这些房子掩映在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中,光照时间很短,阴湿的地面上结满绿色的青苔,更凸显出它的静谧苍凉。宿舍北边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

如此破败不堪的地方,彻底击碎了我的高中梦,我心里好像堵上了一块大石头,呼吸都困难。我不喜欢这里,我要跟着姐姐回去,我不留在这里。

姐姐给我收拾利索,已快到中午,她要返回。她刚推车子,我扯着她的袖子,未语泪先流,哭得说不出话来。姐姐知道我的心思,她的眼圈也红了,这样的环境也是出乎她的意料,她心里翻江倒海,五味杂陈。姐姐背过身去抹了一把眼泪,强颜欢笑,劝我留下来:咱是来求学的,只要教学好就行,别的不重要,再说还有那么多同学,又不是你自己。也是哈,课还没上呢,我就想当逃兵,回家如何面对家人,我暂时克制情绪,极不情愿地留下来。

目送姐姐出了院子,看到她骑上自行车穿过男生宿舍,消失在教室拐角处,我呆若木鸡似地站立着,不知所措。感觉自己是孤立无援的一只羊羔被丢在荒郊野外,第一次离开家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无助和凄凉在全身蔓延着,撕扯着,噬咬着,我快要窒息了。想家,想妈,我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了,怎么办?怎么办?

下午,去了教室,张老师临时指定班长和班委人选,之后发新书,排座位,填各种表格。

第二天开始上课,认识了好几个老师,除去几个稍微年长的,年轻老师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大多是北镇师专毕业,他们的初中高中学制都是两年。我努力寻找喜欢这里的理由,力争全部身心都融入这个新的集体中。

想 家

第一周很漫长,每天都在想家,上课也开小差,度日如年熬到星期六。

上午老师们陆续公布了高中入学摸底考试成绩,最悲惨的还是物理,这是让我害怕的科目,四道题对了三道,这是初中知识,不得满分就是没学好。物理曾宪玲老师拿着周民文同学的试卷当范本,曾老师站在讲台上,侧着身子两手扯着试卷表扬他:书写认真,答题规范,步骤清晰,卷面整洁。坐在后面的同学也抻着脖子左右倾斜身体,争睹这份完美试卷的芳容。

因为是周末,今天就能回家,对考试成绩的懊恼很快被心里泛起的喜悦覆盖了。归心似箭的我中午就把东西收拾好,要洗的衣服和捎回的夏衣牢牢绑在自行车后座上,万事俱备,只等下午下课。

下午还剩一节自习课,老师说回家的同学可以走了。老师话音刚落,我就背上书包箭也似地冲出教室,直奔宿舍。在挤成饼的车子堆里我慢慢移开同学们的车子,再扁着身子缩着肚子用力挪出我的车子,风驰电掣地往家赶。

又近又平坦的路就是出学校,穿过西关大街,来到五村五金大街,向东经过烈士陵园南边的两行墨绿色的大侧柏。虽然每次走到这里头皮都发麻,但这是最好走的路,还有一条距离近但是坑坑洼洼的土路,能走十里远,不走一里难。 

一路向东只要看到梧村桥,距离家就近了,心里开始升腾着安全和温暖,我开始慢慢悠悠骑着车子,有了心情和时间去欣赏周围的庄稼和过往的人。因为要途经我表姨的村庄西朱营,常奢望能偶遇她抱着我小表弟站在村西的土岗上,和我打招呼攀谈,表姨是长在我心中的人,她给了我很多疼爱和关怀。想着想着,来到了村口,村庄好像变化很大,一种久违的感觉,一种想哭的冲动,似乎我被小村抛弃又找来的归属感。

刚进家门口,车子还没停下,着急喊:“妈妈,我回来了!”母亲正在东屋烧火做西红柿罐头,我又喊了一句“妈!”,伴随着哽咽的声音泪水滴滴答答掉下来。母亲停下手里的活,快速从屋里闪出来,急切地问:“这是怎么了?受了啥委屈?”母亲一问,想家想妈的情绪更加泛滥,哭得不能自已:“俺就是很想家,俺不想在那里上学。”母亲没有呵斥我,只是静静地帮我解绳子拿衣服,不到5岁的小弟弟蹦蹦跳跳来到我身边,满怀希望地扒拉我的黄书包,他以为我给他买了好吃的,不停地扬起笑脸喊着“姐姐,姐姐”。我抱了抱他,心情平静了许多,母亲趁机岔开话题,让我去看看刚做的西红柿罐头。一瓶瓶葡萄糖瓶子的罐头整齐排满了大号铝锅,瓶口处还在“丝啦丝啦”冒着小气泡,瓶子里满是红彤彤的条状西红柿,等冷却到瓶子里不再冒气泡,就可以盖上橡皮瓶盖,放在阴凉处,能保存半年不坏。在那个冬季只有萝卜大白菜的年代,能在寒冷的日子里倒出一瓶西红柿,做个鸡蛋汤,每人分一碗,热气蒸腾香味氤氲弥漫了整个房间,那个激动和期待胜过了五星级酒店的满汉全席。

在家的时光如白驹过隙,周天下午又要返校了,我有一万个不舍,不想走。吃过午饭,母亲一刻也没休息,开始给我准备吃的。咸鲅鱼先洗洗,控水,晾着,过一会儿油煎;咸菜条用鸡蛋炒;最后炒了一份芹菜,当天晚上吃。母亲又熬了一瓶猪大油,准备在学校午餐的菜里加上些,那些清汤寡水的煮菜实在没有滋味。母亲把四个广口罐头瓶装得满满的,摆放在老式楸木柜子上,等凉了后盖上透明塑料盖。我站在柜子边上,抚摸着这些瓶子们发呆,不愿意去学校,不想离开家,一天也不想离开。母亲没商量地给我收拾东西,把吃的都装在一个布兜里,那是母亲用我弟弟的格子上衣缝的,周围镶了橘红色的褶皱荷叶边,圆圆的像朵向日葵。我接过兜子,用力抱在胸前,开始泣不成声地哭,我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上学。我来也哭走也哭,把母亲哭糊涂了,她一边给我擦泪一边哄劝我:你不去上学能干啥?你这么小,个子又小,咱去学校长两年身体,长高了长壮了,招工也行,庄稼地里也行,多好啊!

我渐渐停止了哭泣,带着两个包,推着自行车离开家门,走走停停到了村南拐弯处,我突然回头,母亲拉着小弟弟,在胡同口目送,她不断地抹眼睛。

转学风波

在学校一直心神不定安不了心,自己归罪于住宿条件太差,像猪圈,夜深人静的时候常被追逐撕咬的老鼠惊醒,吓得蒙在被子里不敢出声。有一次老鼠踩了一个同学的脸,满屋子的人睡意全无,拉开灯抄起扫帚笤帚和顶门棍逮老鼠,老鼠没逮着,直到天明还在心有余悸。这更加剧了想家的念头,好几个女同学和我同病相怜,她们也是很想家,我们有时候在一起聊着聊着情绪开始波动,眼圈红红地抱头大哭。和我邻村东朱营的朱萍,开学一个多月就辍学了,她也是忍受不了想家的痛。

每个周末我都急着回家,天不黑就赶回去,进门还是遏制不住地上演“四郎探母”,临走泪眼朦胧难舍难离。纠结着悲伤着过了半个学期,母亲已被我折磨得心头滴血,没了主意。我和母亲摊牌:要不就是不念书了,要不就是去距离我家2里路的四中。母亲愁眉苦脸,艰难抉择,苦劝无果,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同意我去四中。离家近了,我可以天天回家吃饭睡觉,心里顿时拨云见日,半个学期的阴霾荡然无存。

周末回家,我约了在四中读书的堂弟红兴,他和我一起去见时任四中校长的逯杰清老师,我说明来意,他喜忧参半,很中肯地对我说:“一中的学生都是全县挑选的高材生,你来,我们是很欢迎,当然愿意要了,不过对你自己的前途来说,不如在一中升学率高,你可要考虑好啊。”不管了,只要离家近就万事大吉,找到下家了,心里有了底,剩下的时间开心地回一中去办转学吧。

准备返校,我神采飞扬,心花怒放,和往日判若两人,母亲却满脸乌云,心事重重。

到了一中,我找到一同考去的初中同班同学孙丽云和李振君,和她俩道别,没想到话一出口,她俩情绪激动,拉着我大哭不让走,我也动情流泪,我们三个搂在一起抱头痛哭,她们说:咱三个一起来的,你走了,我们也不想在这里了,还能都不上学了吗?父母能同意吗?咱别让家人受难为,还是坚持下来吧!一中升学率高,咱是来读书学习的。她俩的眼泪和劝说动摇了我转学的决心,再就是回想起母亲失望落寞的眼神,我决定留在一中不走了。

回家的时候我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母亲,她的眼睛立刻晶亮了,舒展的笑容加深了眼角的皱纹,每条皱纹都刻着笑意。母亲忙不迭地给我准备吃的,还有带着的。看着她忙碌的身影和日渐增多的白发,我忽地心疼起来:我该好好读书了,不能再让母亲为我牵肠挂肚费心劳神。

这个周末以后,我就安心在一中学习了。半学年即将结束,我才把自己当成一中的学生。

岁月如梭,转眼已是人生半百。时光风化了青春,过滤下友谊。每次回到同学当中,我仿佛回到高中时代,俨然还是那个十八岁的女学生……


作者简介:李素英,网名蒲公英,广饶人,林业工作者,热爱生活,爱做家务,是个超级吃货;爱好旅游,想得很美游得很少,喜欢把心事诉诸文字。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草木人生

童年印记

娘是这样的人

孙武湖的早晨

情系山村

庸人勿自扰

爱上雪天

楞次定律

俺爹有点怪

陪读的日子

租房风波

镶  牙

酿酒

思念是一条河

我眼中的香港

浇地

长姐如母

有一种快乐叫小时候的冷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张旋   任晓娣   吕娟娟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