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记忆”全国征文大赛】一 段 青 葱 岁 月 的 记 忆 /高政(陕西)

 高家图书馆369 2021-04-15

一 段 青 葱 岁 月 的 记 忆

文 /高政(陕西)

现在流行一个词:“青葱岁月”。每每想起我的青葱岁月中的一些往事时,仿佛就发生在一两年前的事,实际已过去了几十年了。
骊山是秦岭山的一个支脉,是秦岭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在这美丽的山下有一所中学叫华清中学。华清中学是我的母校,我在那里度过了两年高中生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就读于此校。
那时的华清中学房屋结构是以砖瓦土木结构的房间为主,布局大气而合理。进了学校的大门是个有四百米跑道的大操场,学校是依山而建,沿中轴线向上进二道门,进去后是小广场,小广场上面是学校的心脏部分,有教务处,校长办公室,校办公室及会议室。再往上是一字排开的六个班级的教室。校务处两边分别是两条带台阶的路,路旁是高二年级的教室。左边教室的旁边是女生宿舍。右边教室的旁边是男生宿舍。学校的整个布局大气合理。我对母校记忆深刻,因为哪里有我度过的青葱时光,有尊敬的老师,有着一生缘份的同学,还有发生在哪里的各种故事。若把这些故事编纂起来能写成一部有趣的书。只是现在没有大把的时间去写,在那千百种故事中。我的一个同学的求学之路及艰难的两年中学生活是我不能忘记。
我有一位同学叫王建昌,他家距学校有三十多里路。我家距学校有十五里多路,我们都住校宿舍,我们回家走的是一个方向。他的家里情况怎样我不清楚。我们住校期间,每天吃饭就是靠背膜来生活,一星期回两次家,象王建昌家距离学校远,一般是星期天回家一次家,背两书包馍,吃一个星期。如果那顿吃的多了,星期六就没有饭吃了,只好饿着肚子赶晚上回家吃饭。天热的时候,背的馍吃到星期三就开始长毛,他就把掰成小块,在宿舍内窗台上铺上报纸,把馍凉嗮在报纸上,掰开的馍有的拉丝,有的都有些发霉。就这样他不能扔掉,还要靠这些馍来度过两三天班时间。吃这些馍前,把这些馍放进大搪瓷缸子里,先倒两次开水,把馍的霉味去掉,在泡软吃馍,有时有萝卜条咸菜就着吃,没有时就这样泡两到三个馍就是一顿饭。在冬天,膜有时候冻成了冰蛋,虽然不容易坏,但又冰凉又硬,有时候吃饭时间去晚了打不上开水,就啃两三个冷馍充饥,那时候没有热水瓶,等课间休息时再跑去打热水喝。在那个年代由于生活水平有限,当时感触不深,但这个事情我一直记得,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再回想起来,不知当时他是怎么咽下去那发霉味道的开水泡馍,况且是一学期一学期的时间都如此。现在想起来太难了。
我有一辆旧自行车,每到星期六,我回家时把建昌带到我家的镇上,他再步行十多里回到家。星期天返校时,我们有时走不到一个时间段,他在家吃过下午饭(农村吃两顿饭)就要步行两个多小时才能回到学校,夏天回到学校天还亮着,冬天回到学校天已擦黑。往往回到学校,他也走得很累了,老师看他那么辛苦,就同意他晚上可以不上晚自习。
我看他很累,我问他你怎么不从家里早走,他说:他妈吃完早饭就给他蒸馍或者是烙锅魁,他要去地里帮家里人干活,吃完下午饭才能走。由于干的重体力活,所以很累。
我们就这样一起在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宿舍生活学习了一年半。后来学校从新分班,我们就分开了。我们不在一个班联系的就少了,后来考学他也没有考上,学校毕业后回家自讨生活了。那时又没有电话,我也没有他家的详细地址,就失去了联系。工作后想给他写信,不知地址也没法寄信,由于交通不便,也没法去他找他。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的光景过去了,我现在也不知他在哪,日子过得可好?但愿一切皆好!

图片


六、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