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面包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母亲的面包

作者丨李秀红   编辑丨文姐

识文解字的二爷爷囤了一肚子的山南海北、奇闻异事。冬日的炕头,夏夜的街口,二爷爷讲着妖魔鬼怪,领着一众孩童辨忠奸、明黑白。及至当了多年生产队长后,二爷爷的谈资也与时俱进:“你们这辈人有福,等着吧——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面包,喝牛奶……好日子在后头哩!”

可干粮筛子里不是煎饼就是窝头,别无他物。煎饼太干,牙劲不大吃不了,泡在汤里,口感又不行;而棒子面窝头,颗粒太粗,难以下咽,我只好把窝头捻碎在面汤里,就着咸菜冲下去。母亲总说我:“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你早饿死了,那是啥日子,吃糠咽菜,都解不出手来。这多好的日子了……”

偶尔吃到钙奶饼干时,总是把它咬成各种形状,甚至能用牙慢慢蹭出个手枪来,把玩半天才把那甜滋滋儿的奶香氤氲在肚子里。

我不知道忍饥挨饿的滋味,也想不出声音怎么在“电话”里跑,只对臆想中的“面包”感兴趣:啥样子?像饼干一样香甜吗?

82年上小学了,我记住了“鹅鹅鹅”;也知道了广大祖国那“雪花飘舞的大兴安岭,鲜花盛开的海南岛”;最让人兴奋的是认识“面包”了,就更加迫切地想知道它的味道。

我央求母亲给我做个面包,“面包?啥样儿,咋做?菜包子管饱。”母亲一脸茫然加不屑。

远方的亲戚来了:我第一次吃到了桔子!还有一个印着绿色图案的透明塑料袋,上面有两个倾斜的大字“面包”!

四个平底的面包底对底侧卧在袋子里,金黄的表皮散发着油亮的光泽,那么地诱人。隔着袋子就能感受到它的美味,顿时口舌生津。

母亲看出了我的心动与期待。

“星期天去看你姥姥,让她也尝尝。”

母亲把面包放在了饭橱的最上层。我可是知道:最疼我的姥姥一定也舍不得吃,还是我的。我强咽下口水,压制住了食指大动。

放学回来就多了道工序:先搬个方凳垫在脚下,拿出面包闻闻,摩挲摩挲,轻轻地戳一下,感受它的松软,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原处。

过了两三天,我发现那可爱的面皮上出现了暗斑;又一天过后,斑点变成了绿醭。我有些兴奋地把这一变化告诉了母亲。

“坏了么这是?”母亲拿起面包在太阳底下细细端详,“啧啧,你看,唉——”母亲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

“能吃了么,现在?”我心跳有些加快。

母亲仔细地把霉斑抠掉,掐一丁点儿尝了尝:“没大有坏味儿,吃吧。”

我简直要跳起来了!

我小心地托着,它是那么的暄软;一层层柔顺的纵向纹理,和搀着棒子面的、有着圆形发窝窝的发面卷子大不相同。慢慢地撕下一小块儿,送入口中,不用嚼,舌头弯几下,软糯香甜的面包就滑了下去。

“娘,你吃。”

“你们吃吧。”母亲爱怜地看着我们,眼里泛起一层水雾。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能吃上白面馒头啦!刚蒸好的散发着浓浓麦香的大馒头,个个暄和儿、厚重。靠近锅边的几个还有着焦黄的噶炸儿,嚼起来嘎嘣脆。

还可以跟着父母一块儿去县城赶会啦!顾不上听沿街店铺的收录机里传出来的“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丰收”;眼睛都不够用了:城里比我们村漂亮多了,街道上行人如织,路两边临时搭建的棚子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当我在点心摊子前驻足时,母亲必买些面包、桃酥、芝麻糖给没牙的姥爷,我自然也跟着一起大块朵颐。

上高中时,每当月末回家,母亲总是准备好不少吃食,里面一准有我爱吃的面包。还炸一包挂着一层薄面糊的咸鱼、咸扁豆让我带回学校。

父亲从不多言:“上学累眼累脑子,多吃些油。”

父亲有着一双糙如砂纸但温暖的大手:坚实,有力。

我都工作了,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该我给父母买东西了。可每次回家,母亲还是买回来我爱吃的东西:面包、烧饼、麻花……

“和你小时候吃的一个味儿吧!多吃多吃。”我还是娘眼中那个馋猫儿。

有了绪宝,母亲买的零食多到能开点心铺子,光是面包就好几种:夹心的,蜂蜜的,切片的,……一定还有我最钟爱的老面包——包装虽换过多次,但味道一如既往。

06年过年回家,带着绪宝给二爷爷拜年。

二爷爷端坐在“太师椅”上,气定神闲。枣红色的龙头拐杖溜光水滑,“笃笃”地点着地:

“你书念得多,哪个朝代不交公粮不交税,种地国家还发钱?”

“你吃皇粮了,知道这些好事儿么?”

二爷爷推己及人,怕我听不见,声音高了又高。

“活到96了,土埋到了这旮。大闺女上轿——头一回啊!”二爷爷在鼻子那比划了一下。

“这辈人算是生在福窝里了。”二爷爷颇具威仪地指了指绪宝。

“二爷爷,您再活20年,后面净好事儿哩。还想听您啦呱呢。”

绪宝忙着把二爷爷给的一大把爆米花里的牛奶糖挑出去:“我才不吃糖呢!”

“看看,看看,泡在蜜罐里不觉甜哩。”二爷爷惬意地大笑。

汽车买了,楼房换成大的了,可以和亲人视频聊天啦!日子比二爷爷说得还强呢!

前几天父母又带来些好吃的,进门就看见吃剩的大半个汉堡,心疼不已:

“夹了肉的面包也不吃,还想吃啥?太浪费了,你妈小时候别说吃了,见都没见过。这都是粮食粒子啊!”

“没胃口,又不合我的口味。”绪宝不以为然。

“不合口味?!填饱肚子算事儿。我看是吃饱了撑的。你看看——这些点心都给我糟蹋了。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母亲越说越气。

父亲把孩子们掰碎的点心放进嘴里:“饥了甜如蜜,饱了蜜不甜。”

“小子欸,咱可不能忘本哪。”年过七旬的父亲轻轻拍着环绕在膝间的二宝,笑容可掬。

作者简介:李秀红,生于1976年,祖籍广饶。现在广饶一中学从事物理教学工作。自幼酷爱梳理文字,以舒胸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