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村“放灯”曲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山村“放灯”曲

作者丨张仁起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老家,各家各户傍晚都放灯(也叫上灯)。如果在放灯期间,遇上洁白雪花飞絮般从空中轻盈飘下,人们就会舞之蹈之地欢呼起来:天上雪花与地上灯花相拥、相融、并蒂开放,一定是一个梦幻般的夜晚。美不胜收的元霄夜景,陶醉了纯朴的小山村,更陶醉了老老少少的山村人……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两句谚语脱口而出: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云遮月(一种气象关系)。

为什么元宵节要燃灯,而且还很隆重,老人们不明其因,孩子们也不刨根问底,就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由于条件限制,大红灯笼高高挂,彩色谜语悬起来,舞龙、高跷耍起来,小小山村委实办不到,但男女老少沉浸在自己熟之又熟的灯节里,也其乐无穷呀!

每年元宵节放的灯有两类,一是萝卜、白菜疙瘩灯,一是用白面做的面灯。做“菜灯"老爹是能手,年年的菜灯都出自他手。他选粗壮挺直的红萝卜,截十几厘米的长度,然后在一头挖下二厘米左右的深度,放灯时倒上花生油,插一根细细的捻子,萝卜灯做成了(每年做十几个)。如法炮制,老爹还要做一批矮矮的、敦敦实实的白菜疙瘩灯。母亲把和好的非常筋道的白面,做成高十几厘米左右的圆柱体,在一头挖下二厘米左右深的盛油槽,燃灯时加上花生油或豆油,插一根用棉花做的捻子,一盏面灯就大功告成了。令人饶有兴趣的是,面灯只做十二个,是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数字来制做的。更叫小孩子们感到奇怪的是,面灯油槽的边沿上还要捏上皱折,捏一个的代表一月,捏两个的代表二月,捏三个的代表三月,依次类推,捏十二个的代表十二月……十二个皱折拱围在一起,形成了一朵造型很优美的花儿,这面灯被母亲巧手做成了工艺品!

放灯活动从元宵节傍晚正式拉开帷幕:老爹用一小篮子提上白菜疙瘩灯,到先人的墓地后,分别放置在墓碑前。灯点燃后,爹恭而敬之地磕头祭拜。夜朦胧下来,野风风势渐大,灯火随风跳动、摇曳,还不时出现明明灭灭的现象,这不由叫人想起“鬼点灯"、"鬼火”的字样来,大人一般是不叫孩子们参与的。小孩子们乐颠乐颠干的放灯之事,是把胡萝卜灯放在需要灯光照射、需要重点保护的场所。碾棚里放、磨棚里放、猪圈里放、井旁边放、灶房里放、“功勋”老树旁放……老人们说,正月十五的灯避邪,照照一年平平安安,邪恶的东西就不敢侵扰了。

放灯之高潮出现,是在自家院子里的香台子上。老爹严肃着脸色从堂屋里用“传盘”端出面灯来,因灯都已点燃,整个院子通亮起来,灯光映着每个人的面庞,显得温柔而生动,与灯节的温馨氛围更显和谐。十二盏面灯在香台子上一齐闪耀,如光波在流动,微风一吹,光波流速加大,而且是同方向波动,这景观煞是好看。此刻,老爹带领全家男丁,恭敬而虔诚地在香台子面前磕几个头,说几句我们听不清更听不懂的话。然后进入观灯、评灯的热闹阶段,老爹笑涌眉梢,面部快乐而生动,带头端起面灯从上而下的照起来,并开玩笑说,照照头照照腚一年不生病。孩子们哈哈笑着纷纷效仿,照耳朵、照鼻子、照臀部、照脚部……

老爹指点着十二个面灯,逐个做结论:哪个灯燃的旺,火势高昂,哪个月就是好月,就是顺月,就是大吉大利月。那个灯就被拿在手里,轮流着光照每个人的头脚等部位,全家喜笑盈盈地享受着灯节带来的愉悦和甜蜜。

那晚,我和几个疯玩的小伙伴,跑到各家各户去看人家放灯。眼前的景像是:家家灯火闪烁,户户红光满院,还不时有爆竹在院子的上空炸响。那美轮美奂的元宵夜,不由叫人想起辛弃疾的词: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作者简介:张仁起,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教师。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从济南“第一堵”谈起

奶奶的“到口酥”

生活就是一张热煎饼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小区最快乐的人

怀念那远去的毕业季

说一说王老弟

叩问青山娘可好

母亲的“四大名菜”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橄榄绿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任晓娣   吕娟娟   茶醉   文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