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原点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1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生命的原点







文丨陈谨之    摄影丨王高山

我从来没有为我的父亲写过一个字。
就像他生前我们心照不宣的约定一样,不说话,不交流。奇怪的是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都会梦见他,20年雷打不动,那天是他的祭日。
很多时候,我认为他是来督导工作的。他临终前鼓起所有的力气说了一句话:“你要把你娘照顾好”,我点点头。第二句他已经说不出来了,只是艰难地伸出四个手指头。我知道这才是他最大的牵挂,我的四弟,还没有成人。我连忙用笔在纸上写了:“放心吧!只要我在,老四就饿不着!”最后,他把手搭在了我的手上,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我的父亲虽然生在农村,但是很少干农活,也算是江湖人士,但无论是担任生产队长、大队会计还是公社建筑公司会计,我们家都是一贫如洗,平时乐善好施,东挪西借,啥也落不下。
我的父亲认命,我不认命。这是我们爷俩最大的差异。
读了黄其军的《黄河口之恋》,尤其他怀念父亲的文章之后,我才突然明白,我欠我父亲一次走心的长谈。我突然感觉到,无论我们走多远;无论我们的舞台有多大,我们始终走不出父亲为我们划定了的圈。
这是我们人生的原点。
重庆作家吴佳俊写道:“他就像一枚印章,凡是署有我名的地方,就有他的落款。尽管,在岁月的磨砺下,册页早已发黄。”
时光是一面镜子。
黄其军的《黄河口之恋》凝结了他对父亲、母亲和家乡的深情与思考,这是绿叶对根的情谊,是黄其军的人生告白。
一个在市委大楼里混过多年的官员,按说完全可以潇潇洒洒,对酒当歌,牛皮哄哄,犯不着挑灯熬油,搜肠刮肚,写一些心结的文字。但当他把二十多万字的《三国史话》送给我的时候,我是大吃一惊的!这需要时间,需要精力,更需要毅力。尤其是他的《黄河口之恋》,黄其军用大量篇幅对他的父亲、母亲进行了生命的素描。当读到《母亲的乞讨路》时,我无法抑制住内心的酸楚,眼泪夺眶而出。饥饿的阴影至今还笼罩着我的心灵,我向来反对人为减肥,才吃饱了几天呀,就拿着身体瞎折腾。
相比黄其军,我对家乡的淡漠令自己汗颜。
那是我曾经诅咒过的地方。那个时候,我所有的幻想和努力就是为了离开她,我找不出任何留恋的理由。对我而言,家乡仅仅是一个生命的地理坐标而已。我的母亲今年91岁了,在多次返乡的路上,我在想,这条路还能走多久?大地无语,黄河无言,我找不到答案。
黄其军在他的书中给出了答案。
有胎记,有亲情,有生命的味道。
今天是父亲节,满屏的是对父亲的纪念,给世界上这个最孤独的角色制造了很多褒扬和热闹。理解父亲是从没有了父亲开始的!这是残酷的觉醒。回望岁月沧桑,父亲的肚子永远是牙齿的最好归宿。
让我们也长成父亲一样的人吧!这是我们生命的根。这是我第一次对父亲说这么多话。
感谢黄其军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和空间。



作者简介:

陈谨之,1964年生,山东桓台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现任山东省作协作家权益保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席。中国黄河口诗会和黄河口报告文学创作高端论坛的策划者和承办者,主要作品有《胜利大突围》《我不是传奇》《震撼世界的铜话》《旷野与芳华》等长篇报告文学;主编过《孤岛芳菲》《黄河入海流》《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孤岛》《河海当歌》《诗意倾城》《大河之舞》等中国黄河口诗会优秀作品集。

点击欣赏作者近期作品:

策马迎风 

旷野与芳华

鹊起京华——山东省吕剧团第一次进京演出纪实

孤寂唱大风

远去的山神


东营微文化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征稿要求:散文,小说,随笔,字数在300-2000字以内。投稿需原创首发公众号作品,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