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的送别诗,很有特点,每一首都与众不...

 齐吕斋 2020-09-02
王昌龄的送别诗,很有特点,每一首都与众不同。
这首《送魏二》, 古往今来的读者对后两句赞叹不已。
而我认为,前两句才是妙笔。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诗写于王昌龄贬龙标(在今天的湖南省怀化市)尉时,送别友人魏二所作。
我们来仔细读,看看诗人的妙笔在哪里。
 
1、醉别江楼橘柚香
在江边的小楼上,和你醉酒话别,空气中有橘柚的香味。
 
送别的地点在哪里?
在江边。
送别的时间呢?
橘柚成熟的时候,是深秋时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秋,而要侧面写“橘柚香”呢?
重在“香”字。
橘柚成熟,香气扑鼻,这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亲朋好友团聚、品尝果实的时候。
然而,诗人却不得不与朋友分别。
这是反衬的手法,用“橘柚香”来反衬诗人心中的离别之苦。
 
如何排解心中的离别之苦?
只好一醉解千愁!
于是诗人用了“醉”字。
可见,诗人心中离别的愁苦该有多深。
 
大家看,这一句诗人并没有直接写离别的愁苦。
而是通过“橘柚香”和“醉”字,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心中深深的愁苦。
同时还侧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
这首诗也因此更含蓄。
 
这是诗人的妙笔之一。
更妙的是下一句。
 
2、江风引雨入舟凉
江风吹着秋雨,飘入了船中,让人感觉到清凉。
 
秋风本来就冷,何况夹着秋雨,自然会让人感到清凉。
很多人说,这不仅是写身体感觉到清凉,还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凉。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感觉到悲凉?
您可能说,因为朋友马上要离去,所以诗人心中很悲凉。
这种说法看似很合理。
 
但有个很奇怪的地方:诗人为什么会进入船中?
我们知道,一般送别只会送到岸边。
因为船夫载完客就要走,怎么可能让送别的人上船再啰嗦半天呢?
 
但如果诗人没有进入到船中,他又如何感觉到船中很凉的呢?
我认为合理的解释是:诗人在岸边看到秋风带着雨吹进了船舱,所以他想到,朋友应该感觉很清凉。
 
那么诗人站在岸边,不是更冷吗?他为什么不写岸边,而是想到船舱呢?
这很简单回答。
因为诗人送完朋友随处都可以歇息,而朋友这一路,只能待在船中独自承受风雨。
 
诗人其实是在为朋友考虑:朋友这一路,肯定孤独和凄凉。
 
大家看:前一句,诗人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愁苦;但这一句,诗人又借助风雨入船,委婉地写出了朋友路途的孤独和凄凉。
这种写法很含蓄,也很巧妙。
 
但更妙的是,诗人为什么要写朋友路途的孤独和凄凉?
因为要引出下两句。
 
3、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潇湘,是泛指潇水和湘水流域。
想象你独自在潇湘的月色下,满怀愁绪,在梦里也一直听到猿啼声。
 
很明显,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想象朋友途径潇湘时的情景。
 
那么诗人为什么会认为朋友满怀愁绪?
就是因为“江风引雨入舟凉”。
 
凉,我们可以理解为孤独和凄凉。
诗人看到江风引雨入舟,所以他感受到了朋友路途中的孤独和凄凉。
自然很容易想到朋友经过潇湘的情景。
 
潇湘,有什么特点?
两岸的猿,半夜会啼个不停。
 
所以诗人想表达的感情是,本来就孤独和凄凉的朋友,这一路还要经过无数个猿啼的江夜,这该多么痛苦啊!
这反过来也表达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感情。
 
这两句从对方着笔,这种手法是不是很巧妙?
 
但是,如果没有“江风引雨入舟凉”,诗人就不能很自然地想到朋友经过潇湘的情景。
正是因为这一句巧妙的铺垫,才让诗人想到朋友心中的痛苦,从对方着笔才会出现得如此自然。
 
从对方着笔的手法,这很容易学;但如何巧妙又不露痕迹地做铺垫,这却很难学。
所以我认为,前两句才是这首诗的妙笔所在。
 
您认可我的观点吗?
欢迎留言一起讨论哦。
 
我是沉于古诗,为您解读古诗的感情脉络,让您了解古诗中的感情表达方法。
如果您喜欢,欢迎关注我,每天我都会为您解读至少一首古诗。
#唐诗##唐诗永昌##还有诗和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