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经与心包经主病新解及临床有效穴位

 zhangzz 2020-09-02

中医针灸界对于心经腧穴与心包经腧穴主治区别的论述,自古有之。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记载:

“手少阴之脉独无输,何也?

……故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包络者,心主之脉也,故独无输焉。

”《类经》二十卷第二十三注对此进一步解释为:

“手少阴,心经也;

手厥阴,心包络经也。

经虽分二,藏实一原。

凡治病者,但治包络之输,即所以治心也,故少阴一经,所以独无输焉。

由此可见,在《内经》时期,心经主病是由心包经替代的,二者并无明确区别。以“代君受过”的人文思想解释心包经腧穴治疗心病的机理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那么心经与心包经的主病之间究竟有无区别呢?

笔者在护国寺中医医院“王居易名医传承工作站”跟随王居易教授学习经络医学过程中,运用其经络诊察法,结合症候,对心经与心包经的经络异常进行分析,发现二者所反映心脏病的症候是有区别的。如心脏瓣膜、心脏节律问题多出现手少阴经异常,而心肌缺血等血管问题则多出现心包经异常。

为从更多方面清晰地思考这一问题,笔者试从心经、心包经的经脉结构特点以及现代医学心脏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对这个命题进行分析,并以临床案例进行验证,以求新的阐释发挥,不足之处请同道指正。

两经脉系统循行分布比较

手少阴心经联系的脏腑、器官有心系、食管、目系,属心,络小肠。经络“系舌本”。经别“走咽喉,出于面,合目内眦”。经筋“伏乳里,结胸中,系于脐”。

手厥阴心包经联系的脏腑器官属心包,络三焦。经别“入胸中,别三焦,循喉咙,出耳后”。经筋“挟胁,散于胸中,结于贲”。

两者均有经脉与心、胸、喉发生联系,可以解释二者在主治功效上的相似性,但古籍中在经脉层次上对二者与心脏的联系未提出明确区别。

心脏结构及生理分别与两经相关

心壁由三层膜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心内膜的结构又包括内皮、内皮下层、内层及心内膜下层,心内膜下层分布有心脏传导系统的分支。此外,心瓣膜也由心内膜组成,心房和心室收缩时阻止血液倒流。

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其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部分心房肌纤维可分泌心房钠尿肽,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心外膜是心包脏层,为浆膜。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及心的静脉系统均分布在心外膜层。

从心脏的解剖生理可以发现心壁的三层结构与心脏的节律传导、心肌血液供应以及血管压力的调节等生理功能有着对应关系。即心内膜与心脏节律具有对应关系,心的供血系统则与心肌与心外膜联系密切。心脏的这一解剖生理结构是心脏疾病产生的基础,也为我们分析心经与心包经的主治区别提供了一定的分析依据。

常见心脏病变类型

临床比较多见的心脏病变有三种:一是心肌供血不足,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从而出现心前区不适、心绞痛等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冠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二是心脏传导系节律异常,临床可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律不齐等表现。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等疾病。三是心脏瓣膜病变。

从心脏解剖与生理病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在解剖结构上,心脏的供血问题与心外膜的关系最为直接,而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经络当属手厥阴心包经。心律异常及心脏瓣膜病变应与心内膜直接相关,经络应该属于手少阴经。

心经与心包经疗效观察

按照王居易经络医学理论,治疗心脏病应首先辨别异常经脉,其次才是选穴问题。但在临床具体病例上,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心脏各层次之间的生理联系,心脏供血问题亦可引发心脏节律异常,心脏节律异常也可以导致心脏供血的缺乏,各种病因病机交互错杂,需要仔细审察经脉的异常,故准确辨析疾病的根本原因及病变经脉是治疗取得效果的关键。下面举一些实际病例予以说明。

病例1

黄某,男,50余岁,医生。患者在听王居易教授讲课时突发胸闷憋气,诊察经脉发现心包经出现显著异常,建议其急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立即取心包经内关穴进行针刺治疗,获得显著效果。

虽然内关穴治疗心肌缺血这方面报道资料很多,疗效确切,但是该病例心包经经络异常的显现与治疗疗效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疗效迅速,说明心包经与心肌供血系统有直接关联。

病例2

Niv. 女,53岁,以色列人。近两月夜间睡觉出现呼吸暂停、打鼾。患者有高血压史6年(150/100mmHg),发作性眩晕。察经手足少阴、足太阳异常。脉象沉细,偶发早搏。

取穴:少海、阴谷/双侧。

二诊:脉诊早搏消失,脉搏的力度也明显增强,效果很意外。血压降至130/90mmHg。

本病例以打鼾、呼吸暂停就诊,笔者原以为应该与肺有关,但察经后发现心经异常明显,同时脉搏出现节律异常,病变经脉当属手少阴心经。而手足少阴经的合穴对于调节心肾不交,气机升降障碍治疗显效。

本病例后期经过5次治疗,呼吸暂停、打鼾明显好转,血压120/80 mmHg,眩晕未发作。

病例3

王某,男,47岁,演职人员。诉心悸2月余,气短不足以息。患者有风心病20余年,两月前拍电视剧劳累出现心力衰竭,严重腹水。经检查诊为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功能衰竭。住院予利尿等治疗症状缓解,并建议换瓣。但患者希望保守治疗,遂来就诊。察经手少阴、手厥阴、足少阴、足阳明异常,足踝部肿胀,舌苔厚腻,脉细数。

取穴:少海、神门、阴谷、太溪、丰隆/双侧。

二诊:心慌症状明显缓解,足部肿胀好转,气短、舌苔变化不大。原方加双侧足三里。

三诊:手少阴经少海处压痛缓解明显,心悸心慌症状基本消失,余症亦有消除;同时配合中药甘草复脉汤调养半月,体力恢复,半月后正常上班。

患者属于20余年的心脏瓣膜病变,察经虽然发现少阴、厥阴均有异常,患者在心悸同时伴有心前区疼痛,但分析认为心肌缺血的原因应主要在于心瓣膜问题,不存在心脏冠脉系统供血异常,病变当属于手少阴心经,故选择手少阴心经作为主要治疗经脉。本病在西医治疗时症状严重,预后很不乐观,但经过针灸配合中药调养,如此严重的心脏疾患快速得到改善,令笔者意外。

从以上对心经、心包经的经络结构联系以及不同的生理、病理、病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理论思考还是在临床实践中,以前对心经与心包经主病问题的认识存在着混淆。通过经络诊察对经络的异常进行详细探查,并对心脏疾病的发生机理进行更清晰的辨析,才能在临证时确定更加清晰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疗效。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2013年10月21日


眉冲的故事

作者/王居易

果某,男,57岁,退休司机。1992年7月25日因胸痹(冠心病、变异型心绞痛)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1990年1月因“急性广泛性心前间壁心肌梗死”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出院。其后又因胸闷、气急及“频发室性早搏”住院4次。

入院时因阵发性胸痛、胸闷加重10天,症见胸闷痛,有刺痛及压迫感,向后背放射,大汗淋漓,集中在午后至次日凌晨3时发作,间隔2-3小时,每次持续15-30分钟,舌下含硝酸甘油后2-3分钟即可缓解。

入院后予硝酸甘油、异山梨酯、冠心苏合丸及复方丹参片治疗,另服汤药“血府逐瘀汤”。

7月26日晚9∶30,患者胸痛持续,口服硝酸甘油无缓解,大汗淋漓。疼痛持续性加重,心电图除“陈旧性心梗”外,无其他表现。予哌替啶50mg,肌注,吸氧半小时后疼痛仍不缓解,予异山梨酯10mg无效,心电监护显示心率:47次/分,又予罂粟碱30mg,阿托品1mg肌注,疼痛仍无缓解,心率回升至60次/分。至27日0时,心电图显示“下壁心肌梗死”,其间又用罂粟碱2次,强痛保100mg;凌晨1∶00 再次肌注哌替啶50mg后疼痛有所减轻。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用以扩张血管、抗心律失常。

其后罂粟碱每6小时肌注30mg,又注射哌替啶2次,总量100mg,至7月28日下午2时疼痛仍无缓解。此时患者胸痛胸闷,气憋,大汗出,恶心,血压:90/70mmHg,心率52-64次/分。实验室查GOT:120单位;GPT:61单位,BUN、CO2CP等均无异常。

患者情绪急躁,疼痛难忍,动辄发火,主任查看病人后决定再肌注哌替啶100mg,此时适逢笔者来院会诊,故请查看病人。病情如前,经络诊察显示手厥阴经、手少阴经、足太阳经异常,选足太阳经、手厥阴经为治疗经脉。

7月28日下午2点30分,笔者先针右眉冲,患者稍感舒服,再刺左郄门,进针20秒左右,患者心痛消失,立即平静下来,与此同时用多巴胺维持血压。针刺后心率也由54次/分上升到64次/分。原定肌注的哌替啶未予注射。

此后患者未再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8月4日查GOT:51单位,GPT :36单位。心电图示:I,III,AVF 导联,ST段恢复显著,近于正常。顺利康复出院。

笔者就此病例提出治疗心脏病的两个要点:一为眉冲对某些心绞痛有良好止痛缓解的作用;二为心肌供血异常疾病与心包经(而不是心经)有关。

首先是对眉冲止痛的解读。笔者多年前从德国驱车到芬兰,路上陪行者(当时的德国克隆针灸协会的会长)尿结石症突然复发,疼痛剧烈。笔者首先采用了常用的治疗尿道结石的配穴,皆无效。在做经络诊察时,发现患者的右侧眉冲不仅非常酸痛且指下摸到异常感,取它做搓针法,30秒钟之内,患者说疼痛已明显减轻;5分钟后,患者说:“我没事了,我们可以走了!”

因为头皮下的组织液较少,头部的穴位一般较难有得气感,所以针头部的腧穴用搓针法(编者按:进针后,一手固定针柄一手拇指沿针身向针尖,单方向搓动皮肤)是为了取得较强的针感。这个方法是从中学科学实验受到启发而创造的。中学时曾学过用毛皮反复地来回擦玻璃棒产生静电,而这个静电能用来吸引纸张。引用这个概念采用搓针手法,能够加强经气的传导。

那么为什么眉冲可以治疗尿道疼痛呢?眉冲是一个足太阳经的腧穴,是否通过太阳、少阴的表里关系也能对足少阴经的疼痛有效呢?在后来的临床实践中发现眉冲确实能止泌尿结石引起的疼痛。那么进一步思考,通过少阴同名经的关系,眉冲是否也能治疗手少阴经的疼痛呢?通过多次的运用和观察,最后发现,右侧眉冲不仅能止尿道结石(包括肾结石)引起的疼痛,也能止心绞痛,但为什么仅仅是右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

其次是关于“心包”与“心”主病区别的新解。在对心肌缺血的病人做经络诊察时往往能发现心包经(多在郄门或此腧穴的上下段)有异常反应,一般是局部的肌肉紧张度增高。在对心律不齐的病人做经络诊察时,往往能循摸出心经的异常反应。

这在解剖学上也可以找到客观依据,研究心脏解剖生理可以发现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三层结构分别与心脏的节律传导、心肌血液供应及血管压力的调节等生理功能有着对应关系,即心内膜与心脏节律具有对应关系,心的供血系统则与心外膜联系密切。心脏的这一解剖生理结构是心脏疾病产生的基础,也为我们分析心经与心包经的主治区别提供一定的分析依据。不应将“心包”经与“心”经主病混为一谈。

“心包”经应与心肌功能关系密切;“心”经则与心传导束的功能关系密切。

中医经典所说的“心主”就是“心包”的意思,而“心主”此词的含义即“心所主的器官”,可以解释为心肌的收缩放松动作依靠心传导束的信号,所以心包在医古文里被称为“心主”。因此“心”经与“心包”经所承担的生理功能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特异性,又在病理上密切地相互影响。在此例,郄门治本,眉冲治标。



灸膻中、膈俞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我们采用艾灸膻中、膈俞穴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4例,收效满意。现简介如下:

一、临床资料:14例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

二、治疗方法:取穴膻中、膈俞。选江苏产纯艾条,将其一端点燃,在距离穴位皮肤1寸处固定不动,使病人有温热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潮湿。一般每个穴位灸15分钟左右,每日一次,6天为一疗程。

三、治疗结果:14例中,显效8例(心绞痛症状消失,不再应用硝酸甘油;心电图正常或基本正常,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阴性);有效5例(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硝酸甘油用量减少,心电图ST段下降回升0.05毫伏,但未正常。T波倒置变浅50%以上,双倍二级梯试验转可疑阳性);无效1例〔症状及硝酸甘油含量同前,心电图无改变)。

四、典型病例:韩某,女,53岁,干部。1986年4月13日诊。

1980年始患高血压,1982年起,经常出现胸闷、心慌症状,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口服硝酸甘油可以缓解。近日来,症状加重,遂来我院要求针灸治疔。诊时血压170/110,心界略大;心电图提示冠心病。

采用上法艾灸12次后,患者自觉胸痛、心慌症状明显好转,硝酸甘油用量逐渐减少。续治10次后,症状基本消失,停服硝酸甘油。复查心电图基本正常。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五、体会:膻中为气之会穴,连于心系,《千金方》曰:“胸搏心痛,灸膻中百壮。”膈俞为血之会穴,主治血证。二穴合用,共奏行气活血之功。

  • 本文摘自《江苏中医杂志》1987年08期。作者/王富春、王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