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医史(14):《生命是什么? 》( What is Life? )

 医学镜界 2020-09-03

Erwin Schrodinger (薛定谔)作为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薛定谔在物理学界声誉极高,《生命是什么》的出版,在年轻的物理学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誉为从思想上“唤起生物学革命的小册子”。

说到《生命是什么》,不得不说的是德裔美籍生物物理学及分子生物学家德尔布吕克(Max LudwigHenning Delbrück1906.9.41981.3.9).

德尔布吕克原来在哥廷根大学所研读的科目是天文物理学,后来转向理论物理学。他在1930年获得Ph.D学位之后,遇见了沃尔夫冈·包立与尼尔斯·波耳这两位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物理学家,使德尔布吕克将兴趣转移到生物学上。1937年,德尔布吕克来到美国,正式进入了生物学领域,在加州理工学院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及细菌与噬菌体。

1939年,他与埃利斯(ELEllis)共同发表了一篇标题为《噬菌体的生长》( The Growth of Bacteriophage )的论文,指出这类病毒的与普通单细胞生物不同的增殖方式。二战结束后,德尔布吕克留在美国范德堡大学一方面教授物理学,一方面进行遗传学研究。 1942年他与印第安那大学的萨尔瓦多·卢瑞亚 Salvador Luria)指出细菌对病毒的抵抗力来自随机突变,而不是适应上的变异。们的研究利用数学方法对模型进行定量的预测,被称作卢瑞亚-德尔布吕克实验。一年后,德尔布吕克在冷泉港实验室发展了噬菌体遗传学研究,其研究团队包括许多早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者。1950年代起,他还在科隆大学建立了分子遗传学研究所。

1969年,德尔布吕克与卢瑞亚两人,以及阿弗雷德·赫希(Alfred DayHershey)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同年,两人又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所颁发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 Louisa Gross Horwitz Prize)。

德尔布吕克是从物理学转向生物学的著名人物,他以物理学为基础来研究生命现象的思想,刺激了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写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著作《生命是什么? 》( What is Life? )。 这本书后来又影响了佛朗西斯·克里克 、詹姆斯·沃森和莫里斯·威尔金斯等人对DNA的研究。

《生命是什么? 的基本内容是从现代物理学观点研讨生物学规律与物理学、化学规律的关系,研讨生命的本质和基因的本质。作者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这些思想影响了大批青年物理学家转入生物学研究。此外,该书还把“密码”、“复制”、“信息”等概念引入生物学,用以解释遗传信息的传递,这些概念已成为现代生物学的普遍概念。尽管这部著作所阐述的一些具体论点与后来的实验结果并不一致,但它主张深入到细胞层次之下探索基因活动的具体机制,这一基本思想对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起了促进作用。在方法论上,该书强调用物理学、化学方法研究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学的一个重大转折,即从强调整体转到重视具体机制,从强调生命与非生命的差别转到强调两者之间的同一性,从单科研究转到多学科综合研究。50年代兴起的生物学革命与这部著作所产生的思想影响有密切联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