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酸结石是代谢障碍引起的?

 医学镜界 2020-09-03

部分尿酸结石患者具有代谢障碍如胰岛素抵抗、向心性肥胖、血脂障碍和高血压,并不是所有的痛风素质患者都具有代谢障碍的特征。反之亦然,并不是具有代谢障碍的痛风素质患者都会形成尿酸结石。

此外,尿酸结石与高尿酸尿性草酸钙结石HUCN在概念和成石的机制上有所不同,虽然两者都是同在高尿酸尿状态下形成的,但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是在尿PH5.5以下时,尿酸过饱和并析出结晶后形成结石的,而后者是在尿PH值大于5.5时,尿酸在含钠的尿液中解离后形成尿酸钠,尿酸钠再通过异质成核,以及与尿中结晶抑制因子结合,从而诱发草酸钙结石形成的。

已有前瞻性和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肾结石病与高血压有关联,也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更高的结石发病率。但是这些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没有将不同类型的结石相联系。追溯到数十年内有关尿酸结石病患者的研究,发现重复性最高的结果就是低尿PH,虽然也有些相矛盾的结果,但低尿PH最好的解释就是尿内由于低氨引起缓冲作用下降。也有研究表明低尿NH4只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出现,如高蛋白负荷或可滴定酸前体受限,在给予氯化铵负荷后可以发现尿铵排泄比较缓慢,但是氨化反应ammoniagenic responses与慢性、急性负荷控制组相似,有很多可能的原因来解释这些结果的不统一性,包括:摄入酸和碱的基数不同,酸负荷的快慢和程度不同,可变的缓冲液活性等。

AbateSakhaee等人发现一些尿酸结石患者存在一些全身的和肾脏的代谢障碍,他们发现一些常见的代谢综合征表现,包括腰围增大、血压升高、血清甘油三酯和尿酸升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下降。Sakhaee等人发现约33%的尿酸结石患者患有糖尿病,23%具有糖耐量受损。这些尿酸结石患者当给予固定酸负荷后血浆酸-碱平衡仍然正常,但是他们的尿中酸-碱平衡与正常人或草酸钙结石患者不同,他们铵排泄量更低,机体通过增加可滴定酸(低PH)和低枸椽酸尿来代偿。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病人中发现的低枸椽酸尿并不是尿酸结石特有的。尿液轻度泌铵功能受损可引起轻微的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这时通过排出酸性尿可以达到酸-碱平衡稳态。为了放大这一酸化功能缺陷,Sakhaee对这些患者在四天的可滴定酸饮食,达长期酸饱和的基础上给予急性快速的酸负荷,实验结果显示草酸钙结石患者与正常人一样,铵离子都具有一个显著的升高,而尿酸结石患者由于合成氨障碍,铵的升高不明显,而且具有更低的尿PH值。混合结石患者结果界于他们之间。

尿酸结石患者具有更低的铵离子,并通过更高的可滴定酸和更低的枸椽酸来代偿,酸排泄净值保持不变,在超重(BMI过大)的正常志愿者中,通过测量外周葡萄糖分解率来测量胰岛素敏感性,并将其与24小时尿平均PH相联系,尿酸结石患者的分布图很拥挤,而且位于图的末端,为了明确他们的关系,一些尿酸结石患者给予噻唑烷二酮来提高他们的胰岛素敏感性,通过测量外周葡萄糖分解率来监测胰岛素敏感性,发现葡萄糖分解率升高,同时伴随尿PH的下降和尿铵的升高。这一发现强烈说明胰岛素抵抗很可能与肾酸化功能损伤有关。简单地说,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尿酸结石患者可能具有轻微的尿酸化功能缺陷,一般通过不引起酸-碱失衡,但是产生的高酸化尿环境可以促进尿酸沉淀。胰岛素抵抗与尿结石结石的关系很可能也存在于痛风素质的患者,也可能一些具有痛风素质和尿酸结石的患者没有胰岛素抵抗或者糖尿病或所谓的“X综合征”,即使有低尿PH和尿酸盐排泄量。

人类虽然主要为排泄尿素有机体,但亦具有排泄尿酸和氨中的氮的能力。两个次要的氮排泄之模式的不平衡造成尿酸沉淀于人体尿液中。尿酸肾结石可以由不同的病因产生,与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缺陷有关,这几方面包括高尿酸尿、酸性尿PH以及低尿量,其它因素为遗传性的或未能确定的原发性原因。原发性尿酸结石的亚型(痛风素质)仅仅是胰岛素抵抗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中的冰山一角。肾的胰岛素抵抗对铵的排泄影响不大,还不足够引起酸碱稳态的破坏,但这足够为尿酸结石的成立建立化学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